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從頂門上,放出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佛從頂門上,放出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105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見就是看見,聞就是聽見。這看見也有利益,聽見也有利益。看見什麼有利益?聽見什麼有利益?看見地藏菩薩像,看見《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有利益。即使我們沒有看見,而僅僅聽見地藏菩薩的名字,和聽見《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都有利益。這一品呢?就是第十二品。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在堅牢地神和釋迦牟尼佛互相談話的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堅牢地神,叫他擁護未來的一切眾生。這個時候,「世尊」:釋迦牟尼佛,「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頂門,什麼地方是頂門呢?就是在頭頂上。

釋迦牟尼佛有個無見頂相,就是在頭頂上這個地方,這個叫頂門。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頂門。我們若是功夫好的,有功夫的人,等圓寂入涅槃時,你的佛性就從頂門出去了,出去後,你願意到什麼地方,就到什麼地方去。但是你必須要用功修行,用得好才可以,用不好呢?就不可以,這個叫頂門。

釋迦牟尼佛在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這百千萬億就是光光相照,毫毫相通。就好像昨天說六祖大師圓寂的時候,這白虹屬地在頭頂上放出來一樣。那麼這個光不是一道的光,是百千萬道的光;這光它不是只有一種顏色,而是有百千萬種的顏色。

現出大毫相光,這種的光,照九法界一切的眾生。佛法界──雖然佛也是眾生,但是不在九法界之內。這個大毫相光,不單照著一個世界,而是照到百千萬億個世界,所有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釋迦牟尼佛都用他的光明來遍照,遍照一切的諸佛國土。

釋迦牟尼佛放這種大毫相光,也就是告訴我們眾生,《地藏經》是特別重要的,我們應該盡心竭力去講解、書寫、印刷、流通。我們又要講這部《地藏經》,又要印這部《地藏經》,又要流通《地藏經》,令我們所有的同類、親戚、朋友都明白這部《地藏經》。所以我們不要忽略流通經典,若你能廣印經典,流通經典,你就會開智慧,你的智慧就增加。要不然人家印經做什麼呢?

我今天對兩個弟子講,或者我們把《六祖壇經》的講演稿修改好了,和《地藏經》的稿都整理好,等你們到台灣的時候,能在台灣印刷出版。因為西方很少有英文的經典註解書籍,這就好像天旱,要等雨水滋潤。

那麼我們把經典快點印出來,可以使一般人都明白佛法,這就是弘揚佛法的一部分,也就是轉大法輪最要緊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希望能把這部《地藏經》和《六祖壇經》都翻譯成英文,在台灣出版?因為台灣印刷很便宜。這回你們去,這也是做功德,也是有這種機會弘揚佛法,所以不可忽略這件事。

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所謂」:就是所說的。所說的有「白毫相光」:白毫就是白色的毫光。佛放這種毫相光,照破一切黑暗,也就是說地藏菩薩和《地藏經》能把世間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所以說有白毫相光,有「大白毫相光」。又有「瑞毫相光」:瑞就是祥瑞。還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這種毫光,好像玉的樣子。

「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紫色的毫光。「大紫毫相光」:大紫色的相光。又有「青毫相光」:青色的毫光。不但青色的毫光,不是小小的,而且還是「大青毫相光」:大青色的毫相光。「碧毫相光」:碧是碧色。「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紅顏色的這種毫光。還有「大紅毫相光」:大紅顏色毫相光。

「綠毫相光」:綠色的。「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又有金色的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慶雲就是一種祥瑞,很吉祥的這種雲,這光叫大慶雲毫相光。

「千輪毫光」:千輪就是千輻輪,佛的腳有千輻輪像,那麼放出這種光,也映照有一種千輻輪像,在這個毫光裡頭。「大千輪毫光」,又有「寶輪毫光」:這種寶造成的輪毫相光。「大寶輪毫光」,又有「日輪毫光」:好像太陽光,在那個毫光裡面,有百千個太陽在光裡面現出來。

「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又有毫光里現出月光的這種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這種光裡面現出很多七寶莊嚴的宮殿。「大宮殿毫光」:大的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好像海里升起雲的那種毫光。「大海雲毫光」:大的海雲那種毫光。

「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釋迦牟尼佛在他頂門上,放出好像上邊所說的這種種毫相光,完了之後。昨天果某問什麼叫「毫相」?毫相就是他放的光裡邊,生出這種毫相,也就是光相,也就是光。

毫就當光字講,毫相光,光中的化光。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佛有四辯八音,什麼叫四辯?就是四無礙辯。這四無礙辯才:(一)義無礙辯、(二)法無礙辯、(三)辭無礙辯、(四)樂說無礙辯。

(一)義無礙辯:義就是意思,例如本來沒有意思,可是佛一說法,這意義、意思,就說出無窮無盡那麼多。

(二)法無礙辯:本來是一種法,可是佛在一種法里生出無量無邊的法;由無量無邊的法,又歸納成一種法。所以「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一樣變成一萬樣,一萬種的法又變成一種,所以這叫「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三)辭無礙辯:辭就是言辭。關於言辭,有的人說一件事情,說幾句話,就說完了。而佛說這個道理,能滔滔不盡,就像海水似的川流不息。

(四)樂說無礙辯:樂說就是歡喜講經說法,歡喜說法教化眾生,一說起法來,他最歡喜。這叫四無礙辯才。

八音,這八音呢?四無礙辯以前講過很多次,而八音沒有講過。雖沒有講過,要是用功的人呢,也都會知道。八音,佛有八音說法。

第一,佛這種音聲叫什麼呢?叫最好的聲,也叫極好的聲。佛這種聲音,你一聽,越聽越歡喜聽,不像有人講話好像拉鋸似的,劈劈啦啦的。佛的聲音是響亮清脆的。

第二種是柔軟聲。佛的聲音聽起來就好像水似的,那麼柔軟,越聽越覺得這聲音越好,比奏音樂的聲音更好聽,這叫柔軟。

第三種音叫合適。適,是恰好,恰到好處。就是這個聲音很柔和,人聽了,再沒有比這更願意聽的了。

第四種叫尊慧。佛的音聲,很尊貴的。不要說聽他那個言語,光聽那個聲音,就已經有無量的智慧。

第五叫不陰。好像有人講話的聲音是屬於陰。陰,就是好像女人講話似的, 多數是嬌嬌的,而佛的聲音是不陰。

第六叫不娛。這不娛,你聽他即使是講笑話,也令人聽著非常的正確,沒有那種好像和你講笑話似的,沒有的。

第七是深遠。你聽佛的聲音,不知道多深,不知道能聽出多遠去。目犍連尊者用他的神通向東方無量億佛國去,走!走!走!要找佛的聲音,看看佛的聲音到什麼地方停止。找了無量國土,佛的聲音,還像在他耳邊上一樣。以他那麼大的神通,也找不著佛聲音的停止處,這是深遠。

第八叫不竭。不竭,就是不能完,這個聲音不會斷。你聽佛所說的聲音,接接連連,沒有斷的時候。佛就用這八種的音聲來說法,這八種的音,有的人聽一、兩種,三、四種,四、五種,有的時候,一個人聽一種,你這個人聽得深遠,那個人聽得柔和,個人根性不同,所聽也不同。所以這八種音,叫微妙音,記得這八種音,你們也學學這八種音來說法。

「告諸大眾,天龍八部」:告訴所有在忉利天的一切大眾、天龍八部。八部就是八部鬼神,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迦樓羅等等八種。「人非人等」:人和非人等。

「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你們今天聽一聽我在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在人間和在天上,「利益等事」:他對人有什麼利益,有什麼好處。「不思議事」:不可思議的那些事情。「超聖因事」:超是超過去。聖因,前面講過,你來這裡聽經、打坐、學佛法,這都是聖因。超,就是事半功倍,例如本來你打坐要一年才開悟,啊!結果兩天就開悟了,就是很快的,這叫超聖因事。

「證十地事」:證,是證得。十地,是菩薩的果位。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三賢位。十地菩薩的果位──(一)歡喜地。歡喜,非常歡喜,時時刻刻都歡喜,沒有哭的時候,到這種菩薩境界上的,不會哭,你打他,罵他,怎樣他都歡喜。說他不好,他也歡喜;罵他,他也歡喜;無論怎麼樣,他都歡喜,這是初地。

(二)離垢地。離是離開,垢是染污。離垢就是把染污法都離開了,清凈了。 因為歡喜,就離染污;離開染污,就發光了。

(三)發光地。有染污,就不會發光;離開染污,就有光了。什麼叫染污呢?就是你那不幹凈的思想,不幹凈的心,盡有些慾望,貪自己舒服,這都是慾望。若有慾望,尤其是淫慾心,有淫慾心就叫染污,沒有得到離垢地的程度,不能離垢就不能發光;離垢了,所以就發光了。

(四)焰慧地。焰慧地就是生出智慧,智慧好像火似的,燒得非常旺盛的火焰。這種智慧像火焰那麼樣,這是因為你發光,才能有智慧,所以第四就是焰慧地。

(五)難勝地。就是沒有什麼可勝得了他的,他的智慧現前,無論是誰和他辯論,一切一切的神通變化,都勝不了他了,這就是難勝地。

(六)現前地。什麼現前呢?一切的智慧光明什麼都現前。

(七)遠行地。遠行,走得很遠。

(八)不動地。第七是遠行,行得很遠,第八不動了,不動地,「不動道場而化十方的眾生」,他雖然化度十方眾生,但是他可不動;雖然不動,但是能教化一切眾生。

(九)善慧地。善慧,就是善有智慧。

(十)法雲地。這種法就好像雲彩似的。上列這些是按照字義,講大略的意思,要是詳細講,還有很多的意思。若欲詳細知道三賢十聖(十地也叫十聖),應該研究《楞嚴經》,《楞嚴經》里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都講得很清楚,看《楞嚴經》,就會知道得比較詳細。這裡的證十地事,是地藏菩薩證十地的事情。

「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畢竟就是究竟,究竟不退。這不退有多少種?(一)位不退,不退三乘。(二)行不退,不退於凡夫。(三)念不退,不退於菩薩,他總行大乘法。這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三不退,不退什麼呢?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譯為中文叫無上正等正覺。

二乘人的覺悟,是和凡夫不同;雖然他覺悟了,可是沒有正等。正等是什麼呢?正等就是菩薩,菩薩正等於佛了。雖然正等於佛,和二乘不同,可是他還沒有得到無上,唯有佛才叫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和菩薩也不同,所以叫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佛的果位。這地藏王菩薩,現在雖然沒有成佛,但是他的果位和佛是一樣的,所以要來說他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種的因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一個賣米的商人被雷劈了,在他脊背上現出來這幾個字
著相是怎麼回事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