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時光回到了一九八七年,「中日婦女書法展」在北京隆重舉行,參展作品風格多樣,異彩紛呈。中方的兩位耄耋女書家——蕭嫻與游壽,人書俱老,享譽盛名。當時,沈鵬先生在應約寫給《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南蕭北游」。她們崇尚碑學並奉之為圭皋,孜孜不倦地在墨海中求索。如今,兩位先生已仙逝多年,讓我們聆聽她們的故事,從她們的身上汲取精神。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蕭嫻(1902-1997)

字雅秋,號蛻閣、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人。父親為西南名士、南社詩人蕭鐵珊。先生五歲喪母,自幼隨父研習書法、篆刻。十三歲嘗於廣州書寫丈二對聯,名動藝林,被譽為「粵海神童」。1922年隨父遷居上海,正式拜師康有為。先生一生以「三石一盤」(《石鼓文》《石門頌》《石門銘》《散氏盤》)為重。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從事專業創作,1991年後貴陽成立蕭嫻書法陳列館,南京江浦求雨山成立蕭嫻紀念館。先後任中國書協名譽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南京書協名譽主席等職務。

巾幗英豪 大家手筆

——蕭嫻及其書法藝術

文/孫洵

由於幾千年的「男尊女卑」世俗觀念的消極影響,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有成就而又能享名海外的女性書法家,實可謂鳳毛麟角。辛亥革命後,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書法創作上有極高聲譽,且兼治繪畫、詩詞、印章之學,又能在書法教育方面作出探索與業績者,20世紀的書壇當首推久居南京的蕭嫻。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1973年春節,蕭嫻與林散之(左三)、高二適(左五)、錢瘦竹(左六)、陳大羽(左八)以及尉天池(後排左四)、秦劍銘等在《南京市書法印章展覽會》上合影

蕭嫻於1902年出生在貴州省貴陽市一個傳統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蕭鐵珊熟諳經史子集與詩文書畫,尤擅寫擘窠大字,清末做過廣東三水縣知縣,為官清正有政績。入民國後加入南社,與柳亞子、陳去病、黃節等多有唱酬。後任孫中山先生哲嗣孫科的秘書。因父親工作需要,蕭嫻4歲時即隨同移家廣州。廣州是嶺南著名的通商口岸,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運動曾多次起義於此,因此思想比內地活躍,有趨新的文化氛圍。這對蕭嫻童年的旨趣、性情與獨立人格的培養產生了重要影響。蕭嫻從小就沒有在深閨中忙於「女工」,而是如同男孩愛讀古文詩詞,尤喜書法。12歲時即開始充當其父寫大字的助手。平日練字很用功,不論寒暑,日課不輟。有時臨仿乃父所寫楹聯,旁人讀之難辨真偽。父親除平日多加指點外,為開拓女兒視野還常攜她在公共場所寫字並出入南社雅集,人稱「南社小友」。13歲那年,廣州大新百貨公司落成典禮上,她當場揮毫寫成「大好山河,四百兆眾;新辟世界,十二重樓」(當時我國人口是四億五千萬,遂有四百兆眾之說)。此巨幅長達一丈二尺,另又寫「壯觀」兩大字,一時轟動羊城,報刊譽為「粵海神童」。不久她考入廣州美術學校,先攻油畫,後從高奇峰學畫梅花(直至晚年,蕭嫻還深情地說「以國畫筆墨營養書法,又以書法線條美化國畫」)。18歲時,廣州書法社即吸收她為社員,鍛煉與提高的機會就更多了。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1981年,蕭嫻在江蘇省美術館個展上現場揮毫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亡出國,回國後寓居上海。康有為(南海)先生深知蕭鐵珊的為人與學養,遂聘其為家庭塾師。因此,蕭嫻得以隨父來滬——命運又給了她一個重要機遇。康氏見她資質甚好、才情洋溢,極有培養前途,遂收為弟子。那年蕭嫻20歲。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70年代蕭老在百子亭揮毫

在康有為諄諄教誨與提攜下,蕭嫻在上海參加青年書畫會及各種類型的書畫藝事活動。該會1923年刊印《近代名人書畫真跡》收有蕭嫻《節臨石門頌》《節臨石門銘》。1926年蕭父離開上海去廣東汕頭,她也覓得汕頭市女中初中部國文教員一職。約九個月後,她去廣州參加宋慶齡發起並組織的書畫作品義賣活動,目的是籌款慰勞北伐將士。從此她與宋慶齡等左派人士有了接觸。1927年她又隨父遷居香港,並在此訂潤鬻書,名聲大噪。以書法著稱當時政壇的于右任等名家還撰文介紹蕭嫻,稱之「幼承庭訓,即工書法。行楷精良,篆籀奇古。衛、管復生,茂漪再世。女書家中,實罕甚其。海內名士,龕然譽之」。以東晉王羲之書法老師衛夫人、元代趙孟頫妻管夫人等比擬之,可見前輩對她書法造詣的認同。不久,她與赴法勤工儉學、專修機械工程的江達先生結婚,婚後定居南京。後隨江達去東北滿洲里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舉家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回到南京。頗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當代名人書林》收有她的《臨碣石頌》,這對剛年屆而立的蕭嫻是何等的鼓勵與鞭策!同時也可見雖在不安定的生活狀態中,她仍矢志不移地堅持書法藝術的實踐。

1937年,南京淪陷後,蕭嫻與家人逃到九江、武昌、漢口、成都、蘭州等地。她在重慶邂逅南京籍著名學者王東培(孝奎),此老詩書畫印,無不精究。她欣然拜王先生為師,以學畫梅為主兼及詩文。她蟄居蘭州時曾致函父執章士釗先生,時章氏客居陝西,作詞相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一句,又雲「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簡直就把蕭嫻比作漢代才女蔡文姬。抗戰勝利後,她全家返回南京,時在立法院任文職,偶亦以字換錢補貼家用。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蕭嫻 臨石門頌(局部)

1949年春,南京解放後,蕭嫻熱情地送子女參軍,且寫詩勉勵「男兒四方誌,子女亦同仇」「臨行無別語,勿貽父母羞」,可見其思想境界之高。1954年與江達加入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後江達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1963年江達病歿後,蕭嫻繼任該館館員。1976年「四人幫」垮台,她與所有知識分子、科技人員一樣,心情日漸舒暢。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大地春暉,萬物新生。她的書法藝術也再現了時代光芒。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蕭嫻 壽

1981年初冬,蕭嫻在南京首辦盛大的個人書展,海內外各地的友人、藝術家紛紛來電、來信祝賀。南京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劉海粟特地從外地趕回,並說「要為師妹個展開幕式剪綵」。陳大羽教授還專門撰文在《新華日報》發表。1983年,南京市文聯、南京電視台為她專制電視報告文學《大筆豪情》。

1991年,蕭嫻返回故鄉貴陽,捐作品101件。貴陽市人民政府決定撥專款重修「翠微閣」,將此作為「蕭嫻書法陳列館」。茲後,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蕭嫻書法選集》,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蕭嫻先生書法集》。不久「蕭嫻書法陳列館」建成,老人家再返貴陽,夙願得償。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蕭嫻 風雨同舟 情暖人間

老人一生勤奮筆耕,須臾未能離開書法。1997年1月16日,蕭嫻病故於南京。1998年11月,「蕭嫻紀念館」在南京市江浦區求雨山文化公園落成開館,讓後人永遠緬懷這位有成就的女書法家。(文章有刪節)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游壽(1906-1994)

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縣人。1949年以前先生曾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中央圖書館金石部從事研究工作,並任四川國立女子師範學院、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後任南京大學、山東師範學院、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生前曾任黑龍江省政協委員、中國書協理事、黑龍江省書協副主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顧問、炎黃女子詩書畫家聯誼中心顧問、中國人類學會理事、黑龍江省錢幣學會副理事長。游壽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和書法家,是李瑞清、胡小石這一金石書派的重要繼承人。

游壽先生的書法藝術

文/王立民

游壽先生出生在一個世代讀書之家。高祖游光繹為清乾隆年間進士,曾祖游大琛為道光年間進士。祖父游寶榮為霞浦名士,但中年去世,沒有參加科舉。父親遊學誠為光緒十七年(1891)舉人。

對游壽先生少年時期的思想影響最大的無外乎兩個人:一位是高祖游光繹,一位是父親遊學誠。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1982年 游壽先生在工作

游壽先生與高祖游光繹在時間跨度上相差很大,從游光繹去世到游壽先生出生,相距79年之久。但史書的記載及家傳的游光繹著《炳燭齋詩手稿》中閃耀出的游光繹為官、為學、為人、為藝的精神光芒,無時不影響著游壽先生。這位乾隆年間的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慶四年(1799)升任陝西道監察御史。此君雖入仕途,卻只存封建清廉官吏的忠直剛烈,而不肯與濁流合污。因彈劾權貴,罷官歸閩。辭官後游光繹受聘掌教福州鰲峰書院近20年(1803—1822)。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1948年,慶祝胡小石先生六十誕辰,攝於南京玄武湖(前排右三為胡小石先生,右一為宗白華先生,後排左一為游壽先生)

游壽先生的父親遊學誠是一位經歷坎坷的教育家。游壽祖父的早逝,使游壽先生的父親遊學誠過早地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15歲便開始了教書生涯。我想這便是游光繹「門前也自饒桃李」(游光繹《自述》)的影響吧,因為他對曾祖父的文章道德從心底里懷著一種崇敬。隨即,遊學誠受業於謝章鋌門下,光緒十七年中舉人,主持福寧近聖書院。清廷改制後,改書院為福寧府中學堂(現霞浦縣一中)任監督(校長)。

霞浦縣地處福建省東北沿海,歷史悠久。此為一出海口岸,經常有國外華僑往來於此。與外界的交往使遊學誠思想較之一般的封建文人要開明得多。這位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舉人,不僅支持辛亥革命,而且提倡女權,反對婦女纏足,並在霞浦縣首創女子高等小學。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1981年,游壽先生(右)在福建霞浦為新發現的文物製作拓片

游壽先生有這樣一個博學而開明的父親,從小就處在一個充滿文化與文明的溫暖的家庭里,這種家庭和父親的影響,也是後來游壽先生的隻身外出求學、思想傾向革命、學術成就卓然的一個基礎。

1920年,15歲的游壽先生告別金山寨,告別龍首山,告別對自己寄託著深切希望的父親,從霞浦縣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游壽 行書陸遊詩

當時前清教廉鄧儀中(鄧拓之父)先生正在福州女子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鄧儀中先生文章書法俱佳,對學生要求也很嚴,而且特別注重書法。如果誰的作業字寫得不好,就要返工,直到他滿意為止。鄧儀中對游壽的文章詩詞很喜歡,但卻常常批評其字潦草。因此,游壽先生的作業也是經常重新抄寫。

初次外出求學,沒想到在寫字上受到老師的責備,這使游壽先生感觸很深,同時她也認識到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寫字的重要性。從此,每日晨起,別的女同學都在忙於梳妝打扮,游壽先生只簡單地梳洗一下就邊讀書邊研墨,然後日課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百字楷書。在校讀書的5年中,游壽先生臨池不輟,畢業時,游壽先生的顏字已形神兼備,其文章與書法都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譽。

從此,游壽先生無論在哪個學校執教,都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書法教育,對師範院校的學生要求得更嚴。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游壽 行書令狐楚望春詞軸

1925年先生由福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回到霞浦縣,正值父親去世,鄉親們便推舉這位剛剛學成歸來的才女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當上了霞浦縣女子高等學校的校長,開始了先生一生的教育生涯。此時,她才20歲。

1927年游壽先生再次走出霞浦縣,來到南京,1928年入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

中大是當時國內古典文學大師聚集之地,如詞曲大家吳梅,還有汪旭初、汪因坦、胡小石等人。在這些人的課中,游壽先生對胡小石的古文字學、先秦文學等課程比較偏愛。1932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32年到1933年,曾在福建廈門集美師範學校等處任教。1934年又考入金陵大學文科研究生院攻讀研究生。在南京中大及金陵大學前後近7年的時間,游壽先生一直隨胡小石先生學習古文字、周金文獻、考古、先秦文學、詩詞及書法,是胡小石先生出色的學生之一。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游壽 篆書 商王出田獲大象

游壽先生入中大後,眼界大開,隨著學養的提高,逐漸對書法的認識有了自己的見解。游壽先生曾回憶說:當年在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老師的書法都很好,「如詞曲大家吳梅俊逸的板書,二汪(旭初、因坦)流麗的板書,黃侃雖不大寫板書,也偶爾寫幾次,有峻爽之氣,而我獨好胡小石板書豪邁卓逸」。

胡小石青年時曾在李瑞清創辦的兩江優級師範學堂農博科學習,民初在上海隨歷史學家沈曾植學習3年,又隨被稱為「南曾(農髯)北李」中「北李」的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李瑞清學習金石書法。李瑞清是我國近現代金石大師,清末民初碑學書風的重要領袖人物,金石書派的創始人。《清史稿》稱他「書各體皆備,尤好篆隸」,張大千、呂風子、李健皆出其門下。如果從書法上講,胡小石是李瑞清、胡小石、游壽這一金石書派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學問文章及他在書法領域對諸書體的把握,在李瑞清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被後人稱為「金陵四家」之一。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游壽 行書劉禹錫詩

胡小石先生「從學篆得澀筆、方筆之法,隸、楷、行、草皆運用」(吳白匋《胡小石書法選集》前言),此法傳於游壽先生,游壽先生又經此法書甲骨金文,「求篆於金,求隸於石;神遊三代,目無二李」。

胡小石先生曾說:「論布白,但自分行之整齊與否為其入手處。不整齊者,參差得天趣之美,以一行或全章為單位;整齊者盡人工之能,以每一個字為單位。」游壽先生得胡先生此番要旨,其書法無論大篆、隸書及魏楷,布白取法高古,多為有縱行而無橫行,而各行中字數無定。一為取自商周金文。二為取法摩崖造像一類。所以,游壽先生之書法融金石澀筆與天真浪漫布白為一體,宛轉異勢,特多奇趣。

書壇雙秀,南蕭北游——蕭嫻、游壽的書法藝術

游壽 臨小克鼎

游壽先生隨胡先生讀書時,常到胡先生書房中寫字。胡小石曾囑:漢碑以《禮器碑》最有筋骨,碑陰尤佳,學好《禮器碑》再寫其他漢隸,無不如意。胡小石先生的隸書是以《張遷碑》為主的,他說這番話是根據游壽先生自身條件而言的。游壽先生的隸書是以《禮器碑》為宗,用功最勤。1982年游壽先生在臨漢《禮器碑》上題道:「余學隸是以發筆,以規矩,有勁也。」觀先生所書漢碑多瘦勁挺拔,但仍是高古厚重,可謂纖而能厚。從到中大讀書開始,游壽先生的楷書由顏轉而學習諸北碑、魏隋墓誌,尤其吸收《張猛龍》碑陰題名神韻,隸情草意,而又具金石之氣。

在金陵大學讀研究生時,胡小石第一次在這裡開設書學史課,書學史的開設,又一次在中國近現代書法史上寫下劃時代的一筆,這是首次在研究生中開設書法史課程。書學史對游壽的影響很大,游壽先生的書法理論,繼承並進一步發展了胡先生的觀點,著有《歷代書法選》《論北朝法書碑誌》《論漢碑》《書苑鏤錦》《唐代墓誌書體》《晉黃涪墓表跋》《梁守謙墓誌與唐代宦官》《讀書隨感錄》《我的臨池簡述》等文。(文章有刪節)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中國書法報」,搜索「zgsfb-wx」即可關注。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陳傳席:其實書法不是一種專業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