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麥積山 神奇的石窟

麥積山 神奇的石窟

【美文】麥積山,神奇的石窟

陳一源/文 傅實 /攝

【美文】麥積山,神奇的石窟

陳一源 /文 傅 實 /攝

蒼蒼麥積山,茫茫麥積山,儻儻麥積山。風雨里,如泣如恕;星月中,如訴如諷;千年來,披星戴月,負暄精進。

秦嶺山脈的西端,群山中,孤峰突起,巍峨聳立,因山形似農村裡的麥垛,被後人稱為——麥積山。

在麥積山山崖的絕壁上,歷代統治者和皇親國戚,為祈求正統綿延和冥福,驅使著工匠和人民,開鑿了大約兩百座大小不一的迭迭龕窟。窟內、摩崖,到處繪就色彩繽紛的壁畫,鑿塑了數以千計的佛、菩薩、天王、供養人等,多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後的造像,龕佛飛天,非常美妙。

可惜,這些古代傑作,受到了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大部分造像,壁畫色彩剝落、手足殘缺不堪;但,僅存的塑像和壁畫,仍可聞其風采(有人說,是公元五世紀到第十七世紀的作品),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極可寶貴的遺產。

五十年代,人民政府派文化部一個專家組,到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進行勘察、臨摹、測繪、攝影、翻模和研究工作;並成立了專門的保管機構。窟外棧道,也漸次修繕,煥發新姿新榮......

上東崖,攀登第四號崖閣,即是散花樓。

散花樓上七佛閣石窟,精合了傳統建築形式的結構,中有七個大龕,前有列柱長廊,表現的蔚為偉大壯麗,其間的塑造有高過四米的,龕內滿繪;龕上壁又有七大幅隋唐的摩崖壁畫。每幅都畫四個「伎樂天」,有的彈奏樂器,有的捧爐進香,有的天女散花。毗鄰散花樓的是第五號崖閣,從這俯視,自己就像懸立在高空的天神。

下崖腳,繞到西崖。

上西崖,要攀登十二層龕架,才能到西崖的三大窟。

第133號窟(碑洞)天頂畫已不完整;第135號窟(天堂洞),殘存著表現古代戰爭場面的壁畫;第127號窟,位處西首。它雖是三大窟中最小的,但保存壁畫最多,四壁和天頂及四披,到處是畫。畫面上「體無完膚」,布滿創傷。但,還算比較完整的一個,乃是魏代絢爛多彩的製作,展現了古代畫匠的無比才能。

西崖第154號,摹本「伎樂天」——窟內天頂畫的局部,是魏早期的壁畫。她歷經了歲月的滄桑,已經有些變色和殘損,但依然生動、精彩,洋溢著歷久不衰的神韻。

兩個體態輕盈的天女衣袂飄飄,翩翩舞蹈,正在鳴奏樂曲;圖中的仙鶴,雲雀和朵雲,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婉如風生四空,法音響徹!

她們背上的翅膀,給人的感覺是迎風飛騰。倆飛天的裝束髮式,恰似人間美女的典型,或是驪姬美人的化身,她們是「天神」!她們不但富有「人」的氣息,更具東晉顧愷之的筆墨味道,承繼著漢晉繪畫的正統。是無與倫比的藝術,是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麥積山文獻歷來rarely,整個盛唐文化,描寫麥積山的只有《山寺》一詩,詩是詩聖的作品,非同尋常;錄此,作為本文的尾聲: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麝香眼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水穿人過,懸崖置屋牢。

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纖毫。

麥積山上空空空回蕩著的、這玄想這寂靜這美妙這喧響的飛天。遙遙傳來,或是須彌婆娑或是視頻遊戲,傾聽玩耍然後各忙各的紅塵事物去。

在我心中,麥積山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吃盡苦難的少年詩人!

2018.06.27.3.48定稿。

作者:陳一源,又名陳源。河北北戴河人,1996年科技部個人獎,2017教育部全國寫作名師。

(本文初稿,承蒙數學老師陳月慧提出意見,一併致謝。)

【原創】陳一源/文 傅實 /攝

麥積山,神奇的石窟(草稿)

陳一源/文 傅實 /攝

青青麥積山,蒼茫麥積山。風雨中,如泣如見。星月中,如孤似垛,幾千年來,披星戴月,負暄精進。在甘肅省天水麥積,秦嶺山脈的西端,群山中,有一孤峰突起,即今小隴山。

小隴山之孤峰,高140多米,巍峨聳立,因山形似農村裡的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群,是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佛像造型莊嚴,生動傳神,以人格化、世俗化著稱,天上人間佛教聖跡,亦是人間之藝術瑰寶。

在麥積山山崖的絕壁上,歷代統治者和皇親國戚,為祈求自己正統綿延和冥福,驅使著工匠和人民,開鑿了大約兩百座大小不一的龕窟。窟內、摩崖,到處繪就壁畫,塑鑿了數以千計的佛、菩薩、天王、供養人等,多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後的造像,龕佛飛天,非常美妙。

可惜,這些古代傑作,受到了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大部分造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壁畫色彩剝落、手足殘缺不堪;但僅存的塑像和壁畫,仍可以看出(有人說,是公元五世紀到第十七世紀的作品)雕塑和繪畫風采,是我國古代藝術極可寶貴的遺產。

五十年代,人民政府派文化部一個專家組,到麥積山石窟進行勘察、臨摹、測繪、攝影、翻模和研究工作;並成立了專門的保管機構。窟外棧道,也漸次修繕,煥發新姿。

上東崖,攀登第四號崖閣,即是散花樓,再上七佛閣。

這石窟結合了古來傳統建築形式的結構,中有七個大龕,前有列柱長廊,表現的最為偉大壯麗,其間的塑造有高過四米的。龕內全部滿繪;龕上壁又有七大幅隋唐的摩崖壁畫。每幅都畫四個「伎樂天」,有的彈奏樂器,有的捧爐進香,有的天女散花。毗鄰散花樓的是第五號崖閣,從這俯望,自己就像立在高空懸崖上的仙人。

下崖腳,繞到西崖。

上西崖,要攀登十二層龕架,才能到西崖的三大窟。

第133號窟(碑洞)天頂畫已不完整;第135號窟(天堂洞),殘存著表現古代戰爭場面的壁畫;第127號窟,位處西首。它雖是三大窟中最小的,但保存壁畫最多,四壁和天頂及四披,到處是畫。畫面上「體無完膚」,布滿創傷。可是還算比較完整的一個,乃是魏代絢爛迷人的製作,展現了古代傑出巨匠的無比才華。

西崖第154號,摹本「伎樂天」——窟內天頂畫的局部,是魏早期的壁畫。她歷經了歲月的滄桑,已經有些變色和殘損,但依然生動、精彩,洋溢著歷久不衰的神韻。

兩個體態輕盈的天女衣袂飄飄,翩翩舞蹈,正在鳴奏樂曲;圖中的仙鶴,雲雀和朵朵祥雲,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婉如風生四壁,妙音響徹!她們背上的翅膀,給人的感覺是迎風飛騰。倆飛天的裝束髮式,恰似人間美女的典型,或是驪姬美人的化身,她們是「天神」!她們不但富有「人」的氣息,更具東晉顧愷之的筆墨味道,承繼著漢晉繪畫的正統。是無與倫比的藝術,是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麥積山文獻歷來rarely,整個盛唐文化,描寫麥積山的只有《山寺》一詩,是詩聖的作品;錄此,作為本文的尾聲: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麝香眼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水穿人過,懸崖置屋牢。

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纖毫。

麥積山上空空空回蕩著的、這玄想這寂靜這美妙這喧響的飛天。遙遙傳來,或是須彌婆娑或是視頻遊戲,傾聽玩耍然後各忙各的紅塵事物去。

在我心中,麥積山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吃盡苦難的少年!

(本文初稿,承蒙數學老師陳月慧提出意見,一併致謝。)

【資料】小隴山之孤峰,高140多米,巍峨聳立,因山形似農村裡的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群,是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佛像造型莊嚴,生動傳神,以人格化、世俗化著稱,天上人間佛教聖跡,亦是人間之藝術瑰寶。

石窟群大致築於384-417年之間。現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景群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大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成為名副其實的「隴上林泉之冠」,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

麥積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是國家AAAAA旅遊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麥積山,不愧為西北神奇第一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中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初中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