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勝洪:書法創新必然是相對於既有之法而言

李勝洪:書法創新必然是相對於既有之法而言

[ 本文共計1473字 · 建議閱讀3分鐘 ]

文 / 李勝洪

在中國書法史上,「申遺」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事件。在中國書法「申遺」過程中,李勝洪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李勝洪看來,書法的傳承和發展,從代際來看,要寄希望於中小學,書法進課堂很必要;從學術上來講,要從文化的角度認識書法,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其中所包含的內涵很多,不僅僅是寫字,還有文化和修養。

同時,他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的拓荒者和創始人之一,對書法藝術傳承與保護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對於書法,他有什麼觀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米藝術

李勝洪

書法是一門特別重視和講究「法度」的藝術:古有古法、今有新法;廟堂有經典之法,江湖有簡捷之法;不同書體,各有各法。執筆有控筆法,行筆有運筆法,間架之內有結字之法,整章謀篇有布局之法。而各種法度又有細分,甚至一橫、一豎、一點、一撇、一捺都能道出許多方法來。由此足見「書」與「法」之血肉關係。

《黃鶴樓》

「法」當為書之生命,漢字這個「東方魔塊」神秘的空間建構及變化無窮的線條表現,體現出中國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美學感悟與哲學思考,並經過幾千年的積累而逐步成為中國文化精神的核心。

《蘭亭序》 31*22cm

局部

從歷史發展來看,正是前人知「法」、用「法」、守「法」,才創造了無數至今讓我們讀來仍會激動人心的書法藝術圖式,如千古絕唱的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稿》、米芾的《研山銘》……

《 論詩五首·其二》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文無定法,其實書法亦然。傳統只是以前時代留下的文化遺產,乃一柄「雙刃」之劍。故「守」與「破」、「法」與「非法」永遠是矛盾之對立統一。古法形成之前斷無成法,而創新必然是相對於既有之法而言。

《海到 · 山登 聯》

首先從個案來看,假如沒有鍾繇、張芝、衛鑠以及「漢魏以來諸名家」傳承之古法,便不會產生晉代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如果沒有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全然突破隸書筆意,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必不可能成為彪炳千秋的書聖人。

陳道復畫梅詩

再則,就筆法而言亦然。筆法雖然可以相互傳授,但其發展主要靠書法家個體、群體創造。如蔡邕的飛白筆法、王羲之的「內擫」筆法、王獻之的「外拓」筆法、顏真卿的「屋漏痕」筆法,都是在傳承古法而又不拘成法、通過勤學與精思所創造出來的新法。

方文山歌詞二首

局部

其三,從認識論角度看:人對事物的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無論古人、今人,對書法美學、書寫規律的認識亦如是,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到此為止。《道德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新美總是被不斷發現、新規律也總是被不斷總結出來,而且循環往複、永無止境。

《瓶梅》

書法之道乃哲學之道:黑與白、疏與密、欹與正、徐與疾、大與小、粗與細、虛與實、曲與直……等等,其中充滿著天機與辯證。書法有法亦無法,大象無形卻有形。天有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有人之道,在於「成萬物」。

《梅詩》

法源於道,而藝術妙在似與不似、是與不是之間。道法自然,而書法至道在於法天然、法本心,「法非法」難似規中求矩、矩中求規。其境莫高、此門不二,惟心手合一、人書合一、天人合一,方可得天然、聞天籟、識天趣而跨入大道之門。

《好書 · 益友 聯》

————

李勝洪:湖北荊州人。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院副院長。

出品人 | 施晗

責編 | 王曉 聶海燕美編 | 苗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這書法,確實值345萬
關於「新帖學」,張旭光和李雙陽都說了什麼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