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否是一個被史書所抹黑的皇帝?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否是一個被史書所抹黑的皇帝?

原標題: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否是一個被史書所抹黑的皇帝?



作者:待解放的二大爺 來源:知乎


按照中國正統史家的觀點,明史裡面對於武宗的記載並沒有所謂的抹黑成分,參照起後明史對於魏忠賢的記載,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貼近真實,但是你如果換一個視角去重新審視這一切,正德皇帝在你心中形象也許會是另一番模樣。


此坑想到哪裡填到哪裡。

事實上這位在明史上劣跡斑斑的帝王,卻是中國歷代統治者里少有的一位帶有人文色彩的君主。


我想明武宗這種人文色彩的最早來源應該是從他兒時普通家庭般的皇家生活開始的。 武宗的父親明孝宗大概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嚴格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了。


他和原配張皇后感情甚篤,兩人在皇宮間日升而做日落而息,過著和普通老百姓一般的生活。


作為明朝童年經歷最為坎坷的一位皇帝,老爹戀母娶了從小養自己的侍女,親娘被逼自殺,自己從小吃百家飯長大還營養不良…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孝宗身上是比比皆是。而恰恰也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他近於質樸的性格和平常人的心性。


而武宗做為他唯一倖存的男孩且又是長子,自幼便被家人恩寵有加。所幸小時候的武宗也並沒有讓他父母失望。


明史記載武宗:「性聰穎,好騎射。」 小時候的朱厚照讀書過目不忘,而且對騎射之術頗為用心。頗有些成祖宣宗的風貌。


從孝宗對武宗的培養來看,他對自己這個唯一的兒子還是寄予厚望的。作為明朝有名的一代中興之主,其實孝宗能成功的很大一個原因便是他願意和文人集團合作,這一方面源於他淳厚寬仁的秉性,另一方面也確實是他自己能力不夠的體現。


彼時的明朝國家機器,皇帝和文人集團已經緊密的綁在一起,而且文人集團在朝堂的主導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超過皇帝本人。只可惜天生早慧博識又個性獨立的他自然不希望做那幫文人集團的傀儡。


而這註定了武宗在歷史上的地位必然不會是一個正面的形象。


正如明史最後所言:

「奮然欲以武功自雄。」


「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


「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這幾句大體意思總結一下就是:


「武宗啊別總想靠打仗去製造一些新聞。」


「你以為你多有能耐啊,還不是多虧我們的文人資持大明才沒被玩壞」


「如果你能和你爹一樣安安穩穩地與我們合作,肯定不會就這樣被我們批鬥。」


「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是文人集團對武宗所謂軍事成就最直接的鞭笞。在明朝那幫文人眼裡好皇帝就該像他爹那樣乖乖合作。


尤其是不要去打仗,那是老粗乾的做了掉身份。萬一整不好像你太爺爺那樣被人抓了,整一個大新聞就更不好了。


而這恰恰是武宗最不願意的,翻閱明史我們可以發現,相比於明朝之後的諸位工藝美術大師皇帝,職業道士皇帝,以及專業賬房先生皇帝,武宗所受的帝王教育在有明一代除了他太太爺宣宗之外恐怕是最為全面和系統的。


說他文武兼備一點不為過。而他之所以一心想著要跟北方干仗,起因應該從他兒時就種下了。


明史記載:

十八年五月,孝宗崩。壬寅,即皇帝位。戊申,小王子犯宣府,總兵官張俊敗績。冬十月丙辰,小王子犯甘肅。

史書中提及的小王子就是後來武宗一心出關要跟他一決雌雄的那位。確切來說他此時應該叫老王子,本名巴蒙圖克的達延汗,在蒙古這位16歲繼承汗位後來統一整個漠南的大汗被稱為中興之主。


小王子則是明朝對他的愛稱,因為在明朝人心目中這位從武宗爺爺一直鬧到武宗的精壯蒙古漢子似乎從未老去過。


小王子這個舉動無異於明目張胆的欺負武宗孤兒寡母的處境,彼時他雖然方才13歲但是內心對於這件事情的記憶怕是很難消除的。


而之所以武宗之後多次想殺出塞外與韃靼部一較高下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他潛意識裡面對這起童年事件的回應。


從武宗後來應州大捷前後的調度和戰術,以及他親自參戰的諸多細節來看,武宗為這場遲來的對決是早有所準備的。


不像明朝其他帝王相對柔弱的性格,正德皇帝倒是很有成祖和宣宗的風範,而且事實也證明他也具有同樣不輸給兩人的謀略。


史書上關於應州大戰的真實內容已經被後世塗改的很難辨別真偽,介於明朝史官對於武宗本人的態度,這場大戰無論如何都是必須弱化的。但是從其後韃靼再無像樣的進攻來看,此戰應當不是一次簡單的反圍剿來得那麼輕鬆。


但是這恰恰是文人集團最厭惡的,不管是成祖的北伐還是後來英宗的土木堡之變,軍事行動上的輸贏帶給文人集團都只能是損失。


再加上此時這些被朱熹和儒家忽悠的只知道六經勤向窗前讀的職業書生們本身沒有半點軍事能力可言,所以極力避免打仗是所有文官集團心照不宣的共識。由此武宗也自然成了眾矢之地。


但是同樣是這麼玩的理查一世卻成了歐洲騎士精神的典範,這位熱情忘我的投入到十字軍一路向東打砸搶燒活動的英格蘭君王,本身和武宗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


同樣的不羈,同樣的熱愛自身參與到戰爭中去,甚至同樣沒有後續繼承人。但是很可惜的是武宗身後是一個極度僵化而龐大的帝國。


在以一群職業儒家衛道士組成的大臣團面前,君王任何所謂個性的展示所帶來都只能是嗤之以鼻的回敬。


武宗在自幼疼愛自己的祖母王皇太后死後親自為她安排了葬禮的一切細節,出殯時因天降大雨他隨即免去了隨行大臣的跪禮。在整個應州大戰時他與將士們同吃同睡。雖然武宗整日在豹房,但是奏章並沒有多少荒廢。他對於提意見的諸多大臣雖然沒有聽過多少但是從沒有因此懲罰過他們。


從史書間的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體察到武宗內心深處一些真實的想法。他渴望打破常規去改變這一切,但是又最終被這個體制所打敗。


只是不同於其後的皇帝選擇沉默,武宗骨子裡對於自己個性的執著讓他用一種特立獨行的方式與這個體制對抗到了自己生命最後一刻。

抹黑或事實都取決於視角,他可以是一個頑劣無比的弱智皇帝,也可以是一個一心戰勝自己心裡陰影的人文君王。而這也恰恰是他真實的魅力所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上下五千年賞析


用聽的方式,了解中國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明朝為什麼要向緬甸割讓25萬平方公里領土?
明朝大將李如松,悍將悲情

TAG: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