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法自然 萬物隨緣變化

道法自然 萬物隨緣變化

道教認為無論貧或富、老或少、人或動物,在這世上沒有任何生命能永遠維持在一種狀態上。一切事物都得經歷變化與耗損,這是個無可奈何的生命實相。道生萬物是道的基本屬性和功能,與道體本無是內在統一的。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根源本身就蘊涵了道創生萬物的功能,道體為「無」意味著同「有」具有對稱性。

這裡的有即萬有(萬物)與「常有」(道)相對立,二者是創生和被派生的關係。正由於道本來就蘊藏了物,「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惚之中存在物、象、精、信。所以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

關於道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講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哲學「主之以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相合為和氣加陰陽為三,生演出萬物。道生萬物是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無私無欲、無所愛憎的。道何以生萬物?是由於道體空虛。「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一直處於常虛、永遠都不充盈的狀態,才具有創生萬物的功能。

正所謂「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就像鼓風吹火的風箱氣筒一樣,其內藏為虛,卻呼呼生風不絕,運化萬物,使萬物化生不竭。這種「有生於無」的玄妙在老子第六章講得很精闢,「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意為生有的東西不能為有,只能是無。

老子以谷喻虛(無),虛則神存其中。如果以有生有,有即有限,有生必有死,反而走向絕望。而道是玄牝,獨一無偶,玄牝體虛,創生萬物卻生生不息,永恆存在,不會消逝。

萬物萬物都在變化中發展,我們能做的就是觀察身與心,以便了解它們的無自性,了解它們既非「我」,也非「我的」,它們只是暫時存在而已。就如你的房子,只是在名義上屬於你,你無法帶著它到任何地方去。你的財富、資產與家庭也是如此——它們只是在名稱上屬於你而已,並非真是你的;它們屬於自然。

這實相不只適用於你而已,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甚至包括道家聖人與道家弟子們。他們只有一點和我們不同,他們接受事物的實相,了解「道法自然」的道理。因此,當我們徹底觀察這身體,從腳底到頭頂,再從頭頂到腳底,反覆觀察。看看這身體,你看到什麼?有任何東西是原本清凈的嗎?你能找到任何不變的實體嗎?整個身體都在穩定地衰退。

要了解它並不屬於我們所以。身體變得如此是很自然的,因為一切都隨因緣在變化,你還想要它怎麼樣呢?事實上身體老化並沒有錯,不是身體造成痛苦,而是你錯誤的想法。當以錯誤的方式看事情時,你就會有困惑。就如河水自然往低處流,那是它的本質。若人站在河岸,希望河水能往高處流,那是痴心妄想。無論到哪裡,愚蠢的想法都會讓他們的心得不到平靜,他們會痛苦,是因為邪見,那些想法違背自然。若他們持有正見就會了解,水一定是往低處流,除非了解並接受這事實,否則他們就會感到困惑與沮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庄道教 的精彩文章:

入道教正一派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TAG:羅庄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