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餐廳沒落趨勢顯現,這個「鍋」究竟誰來背?文末有彩蛋

茶餐廳沒落趨勢顯現,這個「鍋」究竟誰來背?文末有彩蛋

茶餐廳發展受香港經濟波動制約,扭轉危局需靠品牌自身。

近段時間,一直站在時尚風口的茶餐廳逐漸呈現頹廢之勢。

2017年10月,大家樂宣布全面撤出華東市場,剩下的88家門店全部在廣東;

2016年9月,杭州翠華餐廳關門歇業,翠華股價由2013年的5.75元高位持續下跌,市值由最高峰的81億元跌至目前約22.16億元,市值蒸發逾60億元,縮水了近75%;

2017年稻香集團的總收入比2016年同期下滑10%,凈利潤更是大跌超過50%。

為這些大牌們捏一把冷汗的同時,也不難發現:曾經排隊如潮的茶餐廳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門前冷落鞍馬稀」的蕭條。

不少老闆把這一狀況怪罪於香港經濟的萎靡,問我該如何是好?

那麼,今天作者把對行業的觀察以及茶餐廳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作一些分析,供各位參考。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茶餐廳的光榮史

何為茶餐廳?

茶餐廳,是一種起源於香港的快餐食肆,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是香港平民化的飲食場所。隨著香港人口的移動和香港文化的傳播。

——百度百科

從冰室演變而來的茶餐廳,不僅僅售賣小食及飲品,還糅合東西方飲食於一體。酒店風雲、陀槍師姐、法證先鋒、花樣年華、古惑仔、阿飛正傳等等香港電影電視劇都有茶餐廳文化的身影。

香港學者馬家輝曾多次強調:香港文化就是茶餐廳文化。可見茶餐廳在香港飲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替換高清大圖

茶餐廳文化盛行的香港

圖片來源:百度

茶餐廳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進入內地,最早見於沿海主要城市,尤其是廣東、上海及若干華南城市。第二輪茶餐廳熱潮於2007年在珠三角地區展開,同時進入華北地區的城市。

據翠華控股有限公司招股章程的數據顯示,由2007年至2011年,中國內地的連鎖茶餐廳市場呈現蓬勃增長,銷售收入由25億元增至71億元。

非連鎖茶餐廳的銷售收入估計由2011年的177億元增至2016年的65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中國內地有3728家茶餐廳。

1)廣州市場

——茶餐廳分外活躍,各路品牌紛紛「認親」。

上世紀90年代,茶餐廳開始出現在廣州街頭。原本就有吃早茶習慣的廣州人,對茶餐廳的接受度頗高。而茶餐廳進入廣州之後,也在原港式的基礎上融合了廣式特色,廣式拉腸、牛雜湯粉等紛紛進入廣州茶餐廳的餐桌。

號稱「廣州第一間茶餐廳」的永盈茶餐廳,在90年代中期獨步廣州港式茶餐廳市場。不僅聘請來自香港廚師掌廚,還將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帶入廣州。

替換高清大圖

90年代中期永盈茶餐廳獨步廣州

圖片來源:百度新聞

在廣州,除了隨處可見的大家樂、大快活等快餐連鎖品牌之外,還出現了一眾「表字系」餐廳。廣州本地人梁國強在2003年創辦「表叔茶餐廳」之後,「表哥」、「表妹」等以親戚稱謂命名的茶餐廳蔚然成風,大打感情牌。

餐飲中的「親戚」品牌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

2)上海市場

——小資調性備受青睞,茶餐廳迎來排隊潮。

90年代末,避風塘、新旺等港式茶餐廳相繼在上海開業。對外來事物接受度頗高的上海,茶餐廳一來就引發人們的熱情,用餐高峰期拿號碼紙排隊等候對上海消費者而言習以為常。

以「翠華」「港麗」為代表的港式茶餐廳在上海走的是高端路線;

以「避風塘」為代表的茶餐廳走的是休閑時尚路線,較為平民化和大眾化;

「新旺」茶餐廳在大眾化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港式風格;

懷舊風格的「查餐廳」,店面裝潢洋溢著濃濃的「港式情懷」。

替換高清大圖

新旺在上海開業後頗受歡迎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哪種風格的茶餐廳,進入上海後,均獲得滬上小資男女的青睞,佔據了上海餐飲的一片天。

3)北京市場

——北上之路坎坷,茶餐廳終獲商機。

1997年,香港回歸引發了港人北上的熱潮,亦使一批港商進京尋找商機。1998年,北京第一家茶餐廳紫金花茶餐廳正式開始營業。

在香港茶餐廳是中低檔消費的快餐,在北京茶餐廳屬於中高檔消費的正餐。但因北方口味偏重的生活習慣,當地人對清淡口味的茶餐廳接受較慢。

因此,初入北京的茶餐廳經歷短暫的火熱後陷入沉寂。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加深及健康飲食理念的傳播,使茶餐廳也逐漸在北京遍地開花。

替換高清大圖

1998年港商胡兆彤在北京開設的茶餐廳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

相比於上海和廣州熱鬧的茶餐廳市場,北京茶餐廳的數量相對而言較少,且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位於CBD商圈的定位中高檔的茶餐廳,如:港麗餐廳;

供應菜式偏中餐化,菜品精緻美味的茶餐廳,如:金鼎軒、避風塘和金湖;

面向普羅大眾的休閑簡餐型的茶餐廳。

茶餐廳緣何由盛而衰?

如今,茶餐廳發展遇阻,遭殃的不止大家樂、翠華、稻香等大牌們,整個茶餐廳市場都不容樂觀。

從2016年開始,茶餐廳互聯網搜索指數整體呈下降趨勢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2016年茶餐廳數量由4110家下跌至3410家

店鋪死亡率為17%

數據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品牌財報中,紛紛把業績不佳甩鍋給經濟大環境,看似不妥,實則不無道理。

這一現狀,彷彿韓餐在國內的大起大落。韓劇的走紅,帶火了韓餐在國內的興盛。風靡之時,韓餐遍布大街小巷,年輕消費者趨之若鶩。

替換高清大圖

2017年薩德事件後,國內韓餐大面積關店

圖片來源:至誠財經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茶餐廳在大陸的發展境遇也是如此。

香港曾作為大陸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依賴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經濟高速崛起,紙醉金迷般的生活令大陸人羨慕不已。

而佔據70、80後記憶的古惑仔系列電影、阿飛正傳、法證先鋒等在大陸的滲透,使大陸消費者對香港充滿幻想。

替換高清大圖

港劇對大陸的文化滲透已大不如前

圖片來源:百度

此時,茶餐廳作為香港文化的載體在大陸地區蔓延開來,成為大陸人體驗港文化的方式之一。

隨著內地經濟的迅速崛起,沿海城市全線開放,香港不再是「唯一」。香港的「神秘感」在消失,大陸人對香港從「仰望」變為「平視」。

GDP層面,深圳超越香港已成必然

圖片來源:財經新聞

替換高清大圖

香港的吸引力嚴重削弱

圖片來源:百度

另一方面,千年不變的TVB已難以與日新月異的國產劇相提並論,90後、00後並沒有上一代人的「TVB情懷」,對港餐的認知比較模糊。

這些,都使茶餐廳在大陸的優勢逐漸削弱。

沒落並不都是大環境的錯

1、品類缺乏創新

菠蘿包、絲襪奶茶、干炒河粉等產品一直是茶餐廳的標配,而在餐飲新品類不斷爆發的今天,茶餐廳的產品卻一層不變,過於局限老香港的思維。

甚至有消費者說,十年前來吃的,十年後來還是那幾樣,並且還沒以前好吃。即便茶餐廳需要保留港式特色,但並不代表產品不能創新。在消費者日益追求新鮮感的今天,「念舊」消費的並不多。

GIF

產品「老三樣」,差異不明顯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同樣是啤酒,卻因工藝的不同分為傳統啤酒——穀物啤酒——純生啤酒——淡啤——精釀啤酒,不僅生產工藝不斷升級,口味也在隨著時代變化而調整。

啤酒如此細分的品類都需要進行創新,更何況茶餐廳呢?

2、品牌無內核

黑白馬賽克地磚、半開放式水吧、卡座、暗黑色調的燈光等濃濃的港風裝修,成了消費者對茶餐廳的主要印象。

替換高清大圖

港風為主的茶餐廳裝修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問起他們不同品牌間的差別在哪兒?大都答不上來。這些茶餐廳過於標榜自己的港式特徵,卻忽略了作為品牌自身的內核是什麼?造成的結果就是,消費者不知道該選你還是選他,乾脆都不去了。

內核一旦缺失,即便換logo、換門頭也無濟於事,只有一時的新鮮感罷了。

3、「標準化浪潮」下的口感喪失

為保證門店擴張速度,餐飲界颳起一股「標準化浪潮」。但是,中央廚房生產或多或少會造成口感喪失。

現在誇張的說連「剪刀廚師」都出來了,只要會用剪刀剪開工廠配送的食材包裝加加熱即可當廚師。

口感喪失=客流量流失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有些餐飲品牌門店銷售的菜品95%以上都由中央廚房冷鏈配送,門店加熱一下即可出餐。

高度的標準化如何應對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長此以往,不僅客單價難以提升,更難保證長期穩定的客源。

雖說品牌的快速擴張需要標準化來支撐,但標準化不是美食的天敵,而是需要強大的供應鏈為標準化美食保駕護航。餐飲經營並非以快取勝,本末倒置只會使品牌擴張陷入瓶頸。

4、內陸餐飲大爆發,品質不斷升級

茶餐廳自身升級緩慢,而大陸地區的餐飲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迭代周期不斷縮短。

當年的標杆餐廳已被桂滿隴等視覺系餐廳取代,而一些創新力極強的餐飲品牌更在出品上對茶餐廳形成了強勢碾壓。

新一代的消費者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健康化、精緻化餐飲成為新寵。

茶餐廳的破局之路在哪兒?

1、加強產品創新

產品是餐飲的核心,而品牌要靠產品的不斷創新來提升競爭力。

鹿角巷的火,在於對傳統珍珠奶茶的再創新;

食荳集市的火,在於對冰淇淋形式的再創新;

海底撈在抖音的火,在於對吃法的創新……

可樂能在產品上玩出什麼花樣?但透明可樂和藍色可樂相繼在市場出現。

GIF

靠產品創新引領潮流

圖片來源:食荳集市微信公眾號

追求新鮮感的90後、00後的年輕消費者對創新產品沒有抵抗力,而產品創新正是如今茶餐廳最需要的。

2、提升供應鏈優勢

餐飲競爭到一定階段就是供應鏈的競爭。

茶餐廳產品線較多,採購工序複雜,經營成本就高很多。假如供應鏈跟不上,就會限制品牌的擴張。

翠華在大陸地區門店眾多,卻只在上海設有中央廚房。但它同時要為上海、南京、杭州、無錫、武漢等地的餐飲配送和管控那80%的品類,無形之中增加了運營成本,這也是導致翠華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翠華港股持續下跌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

茶餐廳發展到一定階段,要對供應鏈進行再整合,提升品牌整體的競爭力。

3、提煉品牌內核

品牌如人一樣,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並貫穿品牌發展的始終。而茶餐廳若想扭轉危局,不是抓住固有的思維模式不放,而是找到除了談香港文化之外品牌自身應該是什麼樣的?

做好定位,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獨特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有了這些品牌才有了靈魂,才能讓消費者真正記住品牌。

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鬥爭多年,二者無論怎麼「互懟」,都沒有脫離其品牌核心。可口可樂主打快樂,百事可樂主打年輕,這是由品牌背後的個性而定的。

替換高清大圖

要抓住品牌背後的內核

圖片來源:數英網

深圳起家的港資餐飲集團唐宮,雖帶有一定港式茶餐廳的基因,但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找到了屬於品牌自己的特點。旗下創新品牌唐宮茶點和唐宮小聚頗受市場歡迎。

裝修的改變只是外觀層面,而品牌需要從內而外的改變。旁觀者清,提煉品牌內核往往需要專業的諮詢團隊來輔助,才能更快更精準地從源頭解決問題。

—結語—

雖說香港經濟大環境對茶餐廳發展影響很大,但品牌只能靠自我的突破去扭轉危局,而不是被客觀環境牽著鼻子走。

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病急亂投醫。看到業績下滑就慌了,隨便找一些培訓機構盲目定位,說起來頭頭是道,落地卻不見成效。

要知道品牌折騰不起,每一項舉措都需要成本,但這個錢如何才能花的值?就要看專業的諮詢公司帶給你的改變有多大。

參考資料|《港式茶餐廳第一股——翠華控股》

廣州日報《「表」姓茶餐廳並非「親戚」》

《港商在北京的創業故事》

圖片素材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眾郝創意諮詢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眾郝經過對餐飲行業多年的研究,為了更好的服務每一位客戶,搜集過大量的數據報告。現整理以下部分,免費送給各位。

本數據報告共4大類,297個文件,包括餐飲行業分析&外賣、新零售、區塊鏈和消費者洞察,均為2015-2018年的最新行業數據報告。

1.4G超大數據包

如果你是餐飲小白,沒關係,這份報告能助你在短時間內了解行業詳情;

如果你是資深餐飲人,再好不過,這些數據會成為你捕捉行業風向的工具。

畢竟,現在是依賴大數據的時代,餐飲經營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數據的支撐來制定下一步的發展策略。

資料在精而不在多,餐飲是一個跨度很大的行業,不僅要了解餐飲方面的動向,還要掌握其他相關行業狀況,這一點從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的突圍速度可見一斑。

不同版塊劃分

從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同類別等維度,不僅僅是數據的統計,還包括對數據的深刻剖析。

不同維度策略分析

行業洞察報告細則

圖文詳解

先來過把癮~

這些數據,眾郝一次性打包送上!

領取方式

1、關注眾郝創意諮詢WX公眾號;

2、在後台對話框發送關鍵詞「數據報告」,即可獲取免費下載方式。

註:數量有限,先到先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英國下午茶——偷得浮生半日閑
白茶變化知多少?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