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五彩瓷器的發展和特點

五彩瓷器的發展和特點

五彩是彩瓷發展的又一新的階段,最早出現於元代,在金代三彩的基礎上,景德鎮燒制出元代五彩,器物有高足杯、玉壺春瓶等。九十年代見到的戧金五彩,是在景德鎮燒制的卵白釉瓷器上,採用進口料繪製而成,紋飾類似堆粉,突出於器物表面,紋飾有花卉、龍紋等。色彩以紫、白、孔雀綠、黃諸色,有些施加金彩,故有戧金五彩之稱。自元代開始,五彩瓷器逐漸開始流行,到了明清,進入興盛發展時期,從數量和品種上大大增加。除青花、釉里紅品種以外,還有鬥彩、五彩、紅綠彩、素三彩、青花五彩、白地綠彩、白地赭彩、粉彩、琺琅彩等。清代更是各種色地彩瓷的繁榮時期,而這其中又以康熙一朝成就最高。

清康熙五彩較明代五彩淺淡且品種豐富,黑彩的運用,不僅起著局部紋飾的點綴作用,而且更能突出紋飾,襯托紅、黃、綠等,色彩更加鮮艷奪目,尤其康熙五彩的使用更顯其富麗堂皇。康熙五彩的品種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紅地五彩、藍地五彩、黑地五彩、雪花藍地五彩、哥釉五彩等,爭奇鬥豔,光彩照人。

康熙五彩作為清代彩繪瓷的經典,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國外市場是收藏家們青睞的品種。早在晚清、民國時期,康熙五彩便大量地流向海外,因此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康熙五彩時有露面。

五彩屬於釉上彩,是在已燒成的瓷器上用紅黃藍綠紫等多種陶瓷釉上彩料按圖案紋飾繪於已成瓷的釉面上再在窯爐里再次焙燒而成的一種工藝方法。五彩大致始於唐三彩,經過宋元的發展,至明萬曆年間工藝趨於精湛,其制出的五彩產品已經十分精緻,至清三朝(康熙、雍正、乾隆)達到高峰。清代康熙五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之後的雍正、乾隆的製作水平更是突飛猛進。清代康熙五彩在繼承傳統、青花五彩、素三彩、鬥彩的基礎上,還發明了釉上藍彩代替釉下青花五彩的青色。五彩總體上可分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即古彩)。康熙五彩在形態、題材、裝飾手法和構圖等幾個方面都有明顯的技法特徵。

五彩瓷最早見於明宣德年間,嘉靖、萬曆時普遍應用,至清代康熙時最負盛名,雍正後期至乾隆年間逐漸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緒才有仿康熙五彩出現。康熙五彩燒彩的溫度為800度左右,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稱;又因其多作為仿古器,故又稱為「古彩」。

五彩的種類:這個分類也很多,用的最多的就是白地五彩,青花五彩,其他的還有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紅地五彩、藍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等。咱主要介紹接觸最多的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他的知道就好,接觸的機會不多。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窯匠師在琺琅彩的啟發和影響下,在工藝上又借鑒了琺琅彩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創造出了「粉彩」這一釉上彩新品種。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濃艷奪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由於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歷史久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為「古彩」。

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於衰落,所見多為小件器,畫意較精細,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乾隆以後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而多與粉彩、琺琅彩等並用。一線拍行秋拍藏品送拍詢,壹叄伍,壹七貳貳,肆貳六貳,亦可私下推薦!

一.五彩瓷器的發展:

中國的瓷器生產歷史悠久,窯口眾多,珍品無數。每一個瓷器品種的產生、存在和流傳都為瓷器發展的歷史添上了濃重的、不可缺少的一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稱得上重彩濃墨,影響較大的可為唐代的白釉、花釉(如果說唐三彩是陶向瓷轉化的重要標誌,那麼還可列入唐三彩),宋代的青瓷(以五大名窯和龍泉窯為代表)及青白釉,元代的青花、釉里紅、紅綠彩,明代的永樂甜白、宣德五彩、成化鬥彩,清代的康熙青花和康雍乾三朝的粉彩、琺琅彩。這中間,明代的永、宣、成化青花雖然名貴,但它是元青花的承繼和發展,本質上並沒有脫出元青花的框子。萬曆、嘉靖彩瓷也是一樣,它們是在宣德五彩和成化鬥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這裡,宣德五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它對於彩瓷的發展,對於中國瓷器歷史來說是承上啟下的。肯定地說,它是受到元代紅綠彩的影響,在宣德成熟紅彩的基礎上開拓性的首創了五彩這個新的品種,使中國瓷器躍上了更美的境界。宣德時期,可以說青花是十分成熟的,紅綠彩也比較成熟,再加上宣德紅彩的成熟,燒造出燦爛奪目、美不勝收的五彩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它對於此後的成化鬥彩(宣德本身就有鬥彩,不過還不成熟),萬曆、嘉靖五彩以及清三代的粉彩、琺琅彩有著極大的影響。可以說,沒有宣德五彩就不會有成熟的鬥彩(成化及清雍正、乾隆鬥彩)和萬曆、嘉靖五彩,也更不會有粉彩和琺琅彩。

二、宣德五彩的主要標誌是深厚堆垛,華若雲錦

深厚堆垛,華若雲錦,絢麗悅目是宣德五彩的主要標誌和獨具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來我們排除干擾和非議收藏、喜歡宣德五彩的主要原因。認準了它是民族的瑰寶。宣德五彩真是美崙美奐,韻味無窮。在中國瓷器史上,正如汝窯、官窯、元青花、成化鬥彩、清三代官窯粉彩和琺琅彩一樣有著它的獨特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

基於這一點,常常提起的西藏薩迦寺收藏的五彩鴛鴦蓮池碗與景德鎮明珠山御窯廠出土的宣德鬥彩盤不能算作古人所說的宣德五彩。因為它們還達不到色彩豐富,呈色濃艷,"華若雲錦"、"絢麗悅目"、"深厚堆垛"的效果。可能是宣德五彩的早期作品,還不成熟的東西。正如我們收藏的一件宣德時期的鬥彩提粱壺一樣。

三、 宣德五彩的主要特點

統觀我們和朋友所收藏的宣德五彩,及近年來拍賣場上顯身的宣德五彩器,可歸納出宣德五彩的幾個主要特點:

其一:宣德五彩只有官窯沒有民窯。不存在什麼民窯所燒造的宣德五彩。也就是說宣德五彩沒有什麼官窯和民窯之分。宣德五彩是官窯器。與同一時期的其它種類的官窯器物(如宣德青花)做個比較,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胎釉、造型、紋飾、用料、款識等等是完全一致的。可能是朝廷對於宣德五彩極為看重,管理非常嚴格,配方沒有外泄,彩料只掌握在官家手裡,不允許民間燒造,民間也不可能燒造出來。

這一點非常重要,極有必要強調,因為有人把市場上製作低劣的仿品說成是民窯的宣德五彩,這是誤導。仿造的所謂宣德五彩無論從胎釉、造型、色料、紋飾上來看與真品相差甚遠,不可同義而語,沒有可比性,也蒙不了人,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哪是"李鬼"。就拿宣德五彩的龍紋來說,真品宣德五彩所繪的龍紋大氣磅礴,威猛而不失洒脫,無論器物大小,也無論一件器物上繪有幾條龍,皆遊刃有餘,空間舒展。而仿品的龍呆板,死氣,線條生硬,不舒展,尤其是畫有多條龍的顯得很擠,伸不開胳膊腿。

其二,宣德五彩的胎質比較細膩、潔白,胎體堅緻,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多白中閃青。器物底有施滿釉的,也有隻為寫款識而部分施釉的,大多為細砂底。露胎處大多或多或少有淺淡的火石紅,有的則涮一層薄薄的淺醬色護胎釉(宣德時期其它的官窯瓷器也常見這種情況)。細砂底足用手輕輕撫之,有潤滑、舒服之感覺,如撫嬰兒的肌膚。從我們所見的宣德五彩器物來說一概如此,沒有例外。

其三,宣德五彩的器型規整,線條流暢,製作精美、古拙,無論大件小件都很精細,技藝高超,絕無草率之作。筆者所見的器型有尊、觚、冒筒、藏經筒、杯、碗、盤、豆、蓋罐、執壺、梅瓶、天球瓶、瑞獸擺件等。譬如尊,筆者所見的有出戟尊、鍾式尊、搖鈴尊。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為貴,透視感較強,繪畫工緻精麗,生動傳神,一掃明代嘉靖、萬曆之重色彩而不細究形貌的粗劣畫風,施彩大部分較明代勻薄。花瓶圖案畫面生動逼真,題材豐富多樣,除一般的花卉、山水之外,大量採用以戲曲、小說為題材的人物故事畫。陶瓷精品紋飾多為人物、花卉、山水,用筆精細纖巧,構圖疏朗簡潔,是海內外文物愛好者的收藏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藝 的精彩文章:

坐標澳門 來看美獅美高梅的藝術收藏
定窯刻花梅瓶

TAG:典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