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隕石獵人」:有人收藏隕石為賺錢,也有人自掏腰包開博物館

揭秘「隕石獵人」:有人收藏隕石為賺錢,也有人自掏腰包開博物館

本文3298字,閱讀完需要11分鐘

隕石墜落之前,沒有人知道它的價值。

墜落之後的眾生相則幾近癲狂:6月1日,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曼倫村,一顆隕石划過天際,發出一陣強光後,砸中了當地村民的房頂。

隕石愛好者的圈子稱為「星友」,這個消息迅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廣東茂名的隕石愛好者呂金成聽說有隕石墜落,第二天就揣著現金,帶著儀器,趕往西雙版納,去追隕石。到現場後,他發現至少有50個同行聞風而來。

而針對眼下隕石熱現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當前國內法律對隕石的性質、流通、定價並無明文規定,法律上尚處空白。「建議在法律層面對隕石定性,參考國外隕石市場規則,以規範國內隕石市場。」

獵星者

除了「跑」得快,還要看運氣

呂金成和隕石結緣有好多年了。提起2010年第一次接觸到隕石時的感受,他直言「神秘」。

剛入門的他並不太懂什麼是隕石,於是常去家鄉附近的山上或者河邊撿石頭。之後,又在網上系統地學習了隕石知識。一步步,他覺得撿隕石几率太小,不太可行,就在網上看到有價格合適的,買一些來研究。現在,他把隕石從愛好做成了一門生意:開了一家隕石工作室,販賣隕石及其加工飾品。

跟呂金成一樣,世界各地追逐隕石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隕石獵人」。20世紀70年代,美國已經有十幾個專業人士尋找和買賣隕石;20世紀90年代末期,隕石作為商品在交易會和網上出現。但在國內,隕石交易和收藏的歷史並不長。

呂金成告訴南都記者,國內隕石熱始自2013年俄羅斯的一場隕石雨。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天體墜落事件,傷及1200多人。隕石隨之被炒熱,價格也自此攀升。

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天體墜落事件。網路資料圖

車裡雅賓斯克州天體墜落事件中的隕石。網路資料圖

在呂金成看來,全世界掉隕石的概率都是平均的,但保存和找到隕石則未必,要受當地的環境等因素影響。在國內,新疆氣候條件乾燥,以戈壁灘為主,適合保存隕石,「如果掉到無人區或者叢林里,就不好找了。」

呂金成的第一塊隕石就是在新疆找到的。前年在新疆火焰山,他找到了兩塊鐵隕石。「不過那是發現型隕石」,呂金成解釋,隕石按照發現方式分成發現型和目擊型,如果有人看到隕石墜落,有準確的掉落時間和坐標,就叫做目擊隕石。而發現型隕石則是很久以前掉下來的,後來才被人發現,「目擊型一般比發現型要貴很多。」

當時在新疆,呂金成得知發現隕石的消息時,已經比其他人晚了幾天,最後只帶回兩塊小的。

「其實,找隕石要看運氣的。」呂金成覺得,運氣很重要,找隕石的過程相對說來更輕鬆,他一般只帶手機就夠了。一旦聽說有隕石墜落,他就會和其他「隕石獵人」定個坐標,推算掉落的方位,要算一算大的隕石墜在哪裡,小的隕石又在哪裡。一次獵星之旅最短10天,一般要兩個多月。最長的一次,呂金成整整3個月都待在村子裡。

想找到隕石並不容易。去年10月,香格里拉地區發生火流星墜落事件,「追星」隊伍浩浩蕩蕩向該地進發。當時,呂金成也趕往了現場,但沒有收穫。隨後在西安,也有目擊隕石降落的消息,於是他奔赴而去,10天之後,同樣空手而歸。

生意人

「獵人」追捧,隕石價格翻番

現在,呂金成只有收到墜落隕石的準確消息後,才會到現場搜石,就像這次的西雙版納之行。如今,他還做上了隕石生意:除了碰運氣找隕石,更多的是想從村民手中買隕石。之後,再放到自己的隕石工作室出售。

隕石對呂金成來說,不僅僅是愛好。西雙版納的隕石砸到了村民的屋頂,被撿到的幾率隨之增大。剛到的那幾天,一旦聽說有村民撿到隕石,呂金成就會立即上門看「貨」,談價格。其餘時間,他會坐在每個村最中心的廣場上,秤、工具和石頭就擺在旁邊,等待著來交易的村民。

隕石攪動著寧靜的村莊。網傳的一段現場視頻里,一位白髮村民站在隕石墜落附近的甘蔗地里,叉著腰,對當地村民呼喊著:「繼續找!繼續找!一克一萬元,60克60萬元。」

哄抬的價格讓整個村莊躁動起來,房前屋後,甘蔗地里,山坡林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找隕石的行列中。

找的人多了,呂金成覺得,越來越難成功收到隕石了。隨著一批批隕石獵人湧入村莊,村民們也開始頓悟,「這是天上掉下來的寶石」。「無論賣多少錢(村民)都覺得虧了」,呂金成告訴南都記者。

隕石的實際價格並沒有村民想像的那般離譜。呂金成說,一般收貨都在「一兩百元一克」,會根據成色、特徵、破損程度有所浮動。與品種也息息相關,較為常見的品種遠不能達到村民開的價格。而這次的隕石,呂金成說:「雖然國際命名還沒確定,但根據經驗看,屬於比較普遍的品種。」

有時候,幾個隕石獵人會看中同一塊貨。村民撿到石頭時,會找很多隕石獵人出價,一輪又一輪,價格也隨之被抬高。

西雙版納並沒有給呂金成帶來太大的驚喜,有時候,一整天都一無所獲。雲南的雨季潮濕,每天鞋子上都沾滿了泥濘,呂金成打算等雨季過去,水稻收割之後,再去看看還有沒有隕石露出地面。

如果收到隕石,除了自己收藏把玩,大多會放在他工作室的網店銷售。呂金成說,買家多是隕石愛好者。有一兩次,他也碰到購買隕石飾品送給情侶的人。

「可能是覺得這是天上的星星吧。」

收藏家

開博物館普及隕石知識

在隕石圈,既有像呂金成這樣的隕石獵人和生意人,也有不為價格只為收藏的星友們。廣州番禺的江少佳、彭文輕和古英華收藏隕石多年,在圈內被稱為「番禺三少」。在番禺,江少佳為他的50多種珍稀隕石藏品建了一家私人隕石博物館,想讓更多的人認識隕石。

愛好收藏隕石的「番禺三少」,從左到右分別為古英華、彭文輕和江少佳。

江少佳的隕石王國隱藏在番禺區某高檔小區,博物館還未完全布置好。一進門,便是江少佳最珍愛的一件藏品:一件91千克的阿根廷鐵隕石,這塊隕石形似一隻卧倒的狗,又像一隻弓著身子的人,十分難得。

「番禺三少」不獵星,也不關心隕石的價格漲跌,他們的隕石大多購自國際市場。上述阿根廷鐵隕石就來自美國圖森市場。他們開博物館的初衷,是想科普隕石知識。

江少佳的藏品:重達91千克的阿根廷鐵隕石。

彭文輕管理著好幾個隕石愛好者QQ群,每天,都有很多人拿著石頭的照片,向他諮詢是否隕石。「大部分一看就不是。」彭文輕告訴南都記者,很多隕石愛好者並不具備基本的隕石知識,很容易上當受騙。

「想收藏隕石,先收藏知識。」江少佳認為,首先要了解地球上的石頭。在他的私人博物館內,有關地球岩石和隕石的資料放滿了一個大袋子。一本由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分部隕石與天體化學研究室主任王道德編寫的500多頁的《中國隕石導論》,是他時常看的書。

「番禺三少」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江少佳做地產工程,彭文輕做珠寶生意。因為喜歡隕石,三人走到了一起,並成為好友。「玩隕石,最重要的是心態。」彭文輕說,對他們來說,隕石不在於價格,「稀有隕石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

國內隕石收藏越來越熱,「番禺三少」擔心,真正懂隕石的人並不多。江少佳籌備的這間博物館,希望能幫到那些隕石愛好者。

知多D

隕石歸屬存在立法空白

1、找到了隕石應該歸誰所有?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表示,由於隕石是天外來物,不屬於文物,所以可做無主物判定,即「誰撿到歸誰」。此外,在我國《地質遺迹保護管理規定》中提及,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隕石等奇特地質景觀應當予以保護。

2、隕石是否可以買賣?

朱巍認為,國內法律目前對隕石的性質和歸屬並無明確規定。如果把它劃分為文物,那顯然是不能進行買賣流通的;如果按照礦藏,但隕石作為天外來物,不應屬於礦藏。如果按照無主物的劃分,則可以按照物權法中「先佔先得」的原則,那麼除了一些有特殊性質的隕石,他認為是可以買賣流通的。

3、買賣和收藏是否有區別?

朱巍稱,買賣和收藏是有差別的。隕石分很多種類型,根據《地質遺迹保護管理規定》,有特殊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隕石,應當作為景觀特殊保護,只允許限制流通。而限制流通並非不能交易,是指在交易時要遵守一定規則,比如是否允許出境交易。

另外,當前國內法律對隕石的性質、流通、定價並無明文規定,法律上尚處空白。朱巍建議,應當在法律層面對隕石定性,參考國外隕石市場的規則,以規範國內隕石市場。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采寫/攝影:南都見習記者 詹晨楓 (除署名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微博回應屏蔽抖音:鼓勵抖音紅人入駐,禁止導流鏈接
羅湖一小區男子墜樓身亡 事發房間起火發現另一死者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