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斯萬無心競選CEO,未來戰略何去何從?

英特爾斯萬無心競選CEO,未來戰略何去何從?

(集微網 艾檬報道)自6月21日英特爾宣布科再奇離職以來,公司股價已下跌逾7%。而「救火隊員」——英特爾原CFO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取代已辭職的科再奇(Brian Krzanich),臨時擔任英特爾的CEO來救急,但顯然斯萬無心競選。

無心競選

斯萬從2016年10月起擔任英特爾首席財務官,負責英特爾全球金融、IT和企業戰略。此前,他曾擔任eBay Inc.的首席財務官,曾擔任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和TRW Inc.的CFO。他還曾擔任Webvan Group Inc.的首席執行官。

斯萬的履歷看起來「合格」,他也曾表態認為,英特爾向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的轉型正在順利進行,並期待英特爾繼續贏得市場。但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斯萬在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說,不想永久在這個職位上。

而斯萬自行退出CEO職位的競選,將進一步限制了英特爾董事會的內部選擇範圍,在過去50年發展史中,該公司一直堅持從內部提拔領導人。據外媒報道,英特爾董事會有一個健全的繼任規劃程序,並已開始尋找一位永久CEO,包括內部和來自外部公司的候選人。董事會與一家領先的高管獵頭公司合作來協助這一過程。

今年是英特爾成立50周年,在「知天命」的年齡里,發生這樣的變故對英特爾到底有多大影響?Enderle Group Inc.的首席分析師羅伯?恩德勒(Rob Enderle)在接受《矽谷商業雜誌》採訪時表示,「我認為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戰略「去向」?

或許最值得關注的是英特爾數據至上的戰略是否持續,將走向何方?

前任CEO柯再奇領導英特爾5年,戰略幾度調整,最終確定以「數據為中心」,而總體成效可謂穩中有升,在連續幾大併購之後,英特爾的邊界張力正在打開。在他任職 CEO 的5年內,英特爾股價累計上漲了 120%,過去一年漲了 54%,今年6個月以來也已上漲 16%。

英特爾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開局,預計2018年將是另一個創紀錄的一年。雖然有了不錯的開局,但種種跡象表明,巨頭英特爾已經腹背受敵,急需在戰略和管理上採取措施。

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AI的加持下,整個晶元產業呈現一股嬗變:隨著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走向主流,佔據市場幾十年的CPU受到衝擊;成本更低的FPGA、能夠以更快速度處理數據的GPU、採用全新架構的專用處理器爭奪市場的時代到來了。

而且,從前英特爾不以為然的英偉達儼然已成為英特爾的最大勁敵,昔日的老對手AMD、高通也在加緊備戰,花費巨資收購FPGA、Nervana、Movidius、Mobileye的整合效果如何釋放,最新製程技術良率是否已達標?內外環伺之下,無論是「蕭規曹隨」,還是另立山頭,英特爾未來之路難言平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投資聯盟 的精彩文章:

近千廠商齊聚6月3D玻璃展
MIPS被收購,買家你肯定沒聽過!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