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得了腫瘤,去海外治療真的更有效嗎?

得了腫瘤,去海外治療真的更有效嗎?

我在病房常常遇到這樣的患者,他們想知道「這種治療方式和國外一樣嗎?」「如果在國外會怎麼治療?」有的家屬甚至會拿出國外的文獻來問醫生,這種治療方法是否可以在病房使用。甚至還有患者已經通過不同渠道在國外得到了診治。

近幾年,海外就醫的熱度逐漸增加,有些腫瘤患者甚至將海外就醫作為最後一搏。拋開費用問題不談,海外就醫到底有沒有意義,是不是適合所有人呢?

我從事腫瘤治療已經十五年了。在這十五年中,我親身經歷了中國腫瘤治療水平飛速發展的進程,從以前的個人經驗為主,逐漸到「以指南為指導+個體化」的治療模式;從單科醫生的診治,發展到多學科協作的治療方式。目前,國內腫瘤治療有以下幾個特點。

與時俱進,按照指南推薦治療

腫瘤治療是依賴於循證醫學的。也就是說,想知道這個方案好不好,就要用事實說話。比如在肺癌的治療中,有些人說,手術完了就沒腫瘤了,不用化療了;還有人說,既然是癌,會不會複發呢?還是化療吧。為了弄清楚,我們可以進行研究,把同樣分期的患者分成兩組,一組術後不化療,一組術後化療,看看到底哪一組患者生存期長,這個結果就是證據。腫瘤治療就是循著這些證據來制定統一的治療方案,我們稱之為「指南」。

目前針對幾乎每一種常見腫瘤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在指南中找到治療推薦,而且這些指南都是可以免費使用的。目前常用的指南主要為NCCN(美國癌症綜合網)指南、ESMO(歐洲腫瘤學會)指南等。

中國的專家從接受國際指南,到參與國際臨床研究,再到制定中國自己的指南,腫瘤治療已越來越規範。在正規的大型醫院裡,腫瘤患者所得到的基本治療都是按照指南進行的。

不過,指南僅僅能給予最初的指引,對於超出指南範圍的情況,我們需要通過以往的治療經驗並結合先進的方法,這就需要新的臨床研究、新的藥物。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我們已經緊跟國際發展的前沿,在臨床研究和藥物的開發上,我們還處於落後的階段。目前國際指南的制定都來自於大型的臨床研究,而這些研究主要來自於國外的醫療機構。

中國雖然患者眾多,但臨床研究的水平還是有差距。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在參與國際的研究,有一些醫院也在積極開展自己的研究。這些研究往往是治療方式的改變,或者新葯的試驗,其好處是能夠發現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治療方法,能夠參加研究,也就有可能更早地接受好的治療。

緊跟前沿,精準醫療發展迅猛

從肺癌的第一個靶向藥物吉非替尼應用至今,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如今,靶向藥物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且越來越成熟。以肺癌來看,先是一代的EGFR-TKI類靶向藥物易瑞沙、特羅凱等進入臨床,為中國肺癌患者帶來了明顯延長的生存時間,之後二代、三代藥物不斷改進,再後來又有針對ALK的靶向藥物克唑替尼,二代的艾樂替尼等迅速出現,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目前備受關注的免疫治療,更是在很多腫瘤的治療中創造佳績。而這些藥物基本來自於國外的藥廠,國內的原研葯屈指可數。這些葯在國外上市以後,需要經過申請和審批才能在我國上市,快則1~2年,慢的可能要3~5年時間。在基因檢測方面,目前國內新成立了一些大型的基因公司,可以提供可靠的基因檢測技術,為精準醫療提供指導。

多學科攜手,合作模式趨於成熟

腫瘤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有時候需要很多科室的醫生在一起討論,這就形成了MDT(多學科協作)的模式,即針對一個患者,有一個團隊來討論並制定適合他的治療方案。團隊組成通常包括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科、核醫學科、病理科、放療科、營養科、介入科、心理科醫生等。

但目前並不是所有醫院都能提供這種治療模式,國內只有比較大型的綜合醫院或腫瘤專科醫院才能夠開展MDT模式。

國外的指南有時候並不適合國內的患者,甚至在某些疾病,如胃癌、鼻咽癌等亞洲多發疾病方面,國內的治療經驗遠超歐美。

說了這麼多,到底要不要去國外就醫,主要還是看患者的病情、治療的情況。對於常見腫瘤、剛診斷的患者,可以按照國內多學科治療團隊給出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對於難治、複發疾病,國內可選擇治療方式有限的,可以諮詢國外是否有臨床研究或者新葯研究,如果有比國內更為先進的藥物和技術還是可以考慮的。

本文原作者: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 邵亞娟

本微信平台屬於公益性醫學類學習平台,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轉載文章只用於科普學習使用,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連圖騰生物 的精彩文章:

癌症和食物的恩怨情仇,你知道多少?

TAG:大連圖騰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