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一天賣50萬雙鞋子一年才賺3億多,實業大王無奈轉型去做房地產

他一天賣50萬雙鞋子一年才賺3億多,實業大王無奈轉型去做房地產

房地產到底有多賺錢?看看富豪榜上有多少富豪都是做房地產生意就知道。我們耳熟能詳的富豪王健林、許家印、楊惠妍都是做地產生意。

許多人都認為房地產錢這麼好賺錢,將是實業之悲。因為房地產太好賺了,就沒有人去做實業了。比如說有著中國鞋王之稱的奧康老闆王振滔,這幾年就轉型去做房地產了。

王振滔曾經說過,奧康一天賣50萬雙鞋子,但是利潤卻沒有多少。目前奧康是上市公司,但是市值不過才40多億,每年的利潤才3個多億。還不如一個地方的小房地產公司賺得多。

幾年之前,王振滔就轉型向多元化發展,進入了生物製藥跟房地產領域。作為實業大王卻也去搞房地產,確實讓人非常無奈,可能王振滔心中比我們更無奈。

王振滔出生於1965年,從小家裡就非常窮。但是王振滔從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好,而且還一直是班上的班長。不過到了高一的時候,家裡再也負擔不起王振滔的學費,於是王振滔只能輟學,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

王振滔跟著親戚去做遊方木匠。這段日子很好打磨了王振滔的個性,也讓他增長了不少的見識。王振滔也因此認識了不少溫州的老鄉。溫州人當時到處走南闖北去做生意,王振滔從這些老鄉身上學到了不少做生意的竅門。

王振滔嘗試過推銷電器、服裝等產品,最後發現皮鞋的利潤比較好,於是開始做起了皮鞋的生意。王振滔當時在一個商場裡面租了一個櫃檯,賣溫州皮鞋。王振滔做事非常細心,許多客戶找不到的款式,他都細心記錄下來,然後再幫客戶去找款式。這麼一來,他這一個小小的櫃檯,竟然成為整個商場生意最好的櫃檯。

1988年,23歲的王振滔存下了3萬元,他以這筆錢起家,創辦了永嘉奧林鞋廠。王振滔帶著自己生產奧康皮鞋再次來到武漢,進入了武漢的大商店。不過由於當時溫州鞋子因為前一年的劣質問題,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王振滔幾個月內沒有賣出一雙鞋子。

當時不少溫州鞋廠都只能改用上海或者廣州的招牌,王振滔卻堅持使用溫州的牌子。王振滔想出不少的辦法,他提出了以一賠二的點子,打消不了不少客戶的疑慮。結果10天內,王振滔把積壓的4000雙鞋子都賣光了。

王振滔知道只要堅持質量,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曾經有一次因為一批鞋子的質量不過關,王振滔一次性炒掉了8個高管,並毀掉了這批鞋子。

1年之後,奧康的鞋子在武漢打開了名頭。王振滔說服了親戚朋友一起出資,擴大了奧康的生產規模,到了年底奧康的產值已經突破了100萬元。之後他再次集資擴建廠房。這一年奧康的產值再增加了10倍。

王振滔帶領著奧康走進了全國大部分的商場,奧康以著過人的質量成為了真皮皮鞋的代言人。為了快速向全國複製,王振滔在1998年開出了第一家的皮鞋自營專賣店。統一的產品、統一的服務、統一的形象、統一的管理,讓奧康快速複製。

奧康的快速發展,也讓奧康被許多小廠模仿。1999年王振滔在杭州把幾千雙假冒皮鞋燒毀,被許多媒體關注。王振滔借用這個事件,讓奧康在全國更加知名。奧康真皮皮鞋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王振滔到了2003年底已經在全國開了2000多家專賣店。王振滔也成為了中國鞋王,並且帶領奧康成功上市。不過比起在香港上市的百麗,奧康的市值一直徘徊不起。電商的興起,更是極大壓縮了皮鞋的利潤。如今每年賣幾億雙鞋子的奧康,一年才3億多的利潤。

王振滔在幾年之前,決定進軍房地產市場。王振滔做了幾十年的皮鞋,幾乎已經把這一行做到極致,但是每年的利潤還不如地產商開發一個樓盤來得多。

我們還是希望中國能夠有更多的實業家,而不是出現更多的房地產商人。他一年賣數億雙鞋子才賺3億多,實業大王無奈只能轉型去做房地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yn的學習日記 的精彩文章:

先天沒有耳道,卻成身家千億的富豪,可惜因一女子跟大哥反目成仇
走遍西北賣推土機,現每年花數億養支籃球隊,坐擁價值35億的字畫

TAG:lyn的學習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