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西晉年間,主人公為諸葛亮。原文如下: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青龍二年春,亮帥眾出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北伐大軍出兵武功,分兵開墾種田,以便打好長期駐軍的基礎。到了這年的秋天,諸葛亮因病去世,老百姓緬懷他的人品與功績,經常談論起他。直到現在,梁州、益州的民眾追憶讚歎諸葛亮的話語還到處都能聽到。縱然周朝人作《甘棠》這首詩來歌頌召公、鄭國人作歌頌揚子產,也不過如此吧!孟軻曾經說過:「用安民之道使用民力,民眾雖然勞苦也毫無怨言;用保民之道去處死罪犯,罪犯雖死而無怨恨。」看來確實是這樣啊!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言猶在耳」,意為說過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記憶猶新。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文公七年》中的「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自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之後,蜀漢帝國進入了諸葛亮時代。在其主政的十一年間,諸葛亮不僅使用武力平息了內部的南中之戰,還多次發動北伐戰爭,可謂戰事頻繁。但即便如此,諸葛亮卻一直沒有忘記促進蜀漢帝國的發展。在這十一年間,不僅蜀漢國力得到了迅速的回復和發展,政局也非常穩定,之前我曾經介紹的「道不拾遺」這句成語就是當時蜀漢的真實寫照。

蜀漢及西晉民眾對諸葛亮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從這則成語故事可以看出,直到西晉建國後,無論是原蜀漢故地益州,還是原曹魏境內的梁州百姓都對諸葛亮非常緬懷。故此,《三國志》作者陳壽才首創了「言猶在耳」這句成語說出了這些地區民眾對於諸葛亮的真實看法,也表達了對諸葛亮由衷的敬佩。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九:龐統是否有真才實學,有一人堅信不疑
張郃如何令諸葛亮功虧一簣的,這則成語故事道出事實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