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崇禎不死,聽從手下建議,明朝會如何?

如果崇禎不死,聽從手下建議,明朝會如何?

原標題:如果崇禎不死,聽從手下建議,明朝會如何?


公元1644,李自成帥兵攻進北京城,崇禎沒有聽從朝臣的建議:遷都江南,最終弔死在煤上之上。同年吳三桂帶領清軍入關,明朝正式滅亡。假如崇禎聽從遷都南下,明朝是否還有的救?在鎮壓農民起義和抵抗清軍入關的戰鬥中,軍隊所需物資,在東林黨人的保護下,富饒的江南沒有提供多少,也就說大明的元氣尚在。但小編認為就算崇禎遷都江南,明朝的也逃不過滅亡命運。因為他們有個最勤政的皇帝:朱由檢。在君權社會,皇帝決定著王朝的興衰,明朝的滅亡歸根結底還是葬送在崇禎的手上。就算遷都江南,崇禎的幾點硬傷,也會把明朝給玩死。


第一點:賞罰不明,急功近利。1636年孫傳庭上奏請旨鎮壓以高迎祥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同年高迎祥因不敵兵敗被殺。但起義軍沒有就此罷手,高迎祥死後,他的外甥李自成繼任闖王之位,繼續帶領起義軍反抗。經過兩年多的鎮壓,1638年,李自成在潼關一戰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李自成等十八人逃出升天。同年,清軍攻打邊關,崇禎恐邊關失守,隨招鎮壓起義軍的孫傳庭和洪承疇帶兵回京護衛京城。這就給了李自成可以喘氣的機會。



孫傳庭和洪承疇進京後,由於孫傳庭和朝中以楊嗣昌為首的主和派矛盾極深,所以崇禎下令孫傳庭不得進宮面見,同為功臣卻區別對待,這讓孫傳庭心中很氣憤。洪承疇見到崇禎後,被封為薊遼總督,因此這次的鎮壓農民起義的功勞全部給了洪承疇,而此時孫傳庭的心情可行而知。


後來崇禎聽信楊嗣昌的讒言把孫傳庭逮捕入獄關押了三年。三年後,李自成失去了孫傳庭的打壓勢力迅速崛起,而負責鎮壓的軍官接連戰敗,無奈之下崇禎聽從朝臣的建議,啟用孫傳庭。被關了三年的孫傳庭已經不知道時局發展到什麼地步,又因李自成是他的手下敗將,所以聽到是去鎮壓李自成,就向崇禎允諾:保證完成任務。



1642年,到了前線的孫傳庭傻眼了,前線缺兵少糧,又面臨著人多勢眾的起義軍。所以孫傳庭決定暫不攻擊,整頓軍務,儲備糧草,擴充兵力,但急功近利的崇禎可不這麼想,他多次下旨命令孫傳庭攻打叛軍。無奈之下,孫傳庭出兵,柿園之戰,首戰大捷,但由於孫傳庭缺兵少糧,只追打了三十多里地,沒有進一步擴大戰果。戰後不久,1643年又急命孫傳庭帶兵支援潼關,還沒修整好的孫傳庭倉促出站,最終寡不敵眾,戰死在前線,享年51歲。所以有人說:孫傳庭不死,大明不會亡國。



第二點:冤殺忠臣,離心離德。早年間袁崇煥帥軍抵禦清軍,打的努爾哈赤直吐血,後遭魏忠賢誣陷下獄。崇禎上位後為其平反,袁崇煥也答應崇禎五年收復遼東,崇禎聽後大為高興,對袁崇煥信賴有嘉。公元1629年,皇太極帥兵十多萬攻打邊關,袁崇煥帥兵據守。不久袁崇煥聽聞清軍突破防守進軍京城,袁崇煥當即帥軍回京護衛,經過一場場苦戰後,清軍戰敗撤軍。但朝中與之不和的大臣卻說是袁崇煥放清軍入關的,這時關外的皇太極又積極配合著宣布與袁崇煥有勾結,崇禎得知後大怒,把袁崇煥給凌遲處死了。


袁崇煥的死讓大多的明朝將領看清了,崇禎的為人。都說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錯殺了袁崇煥,我想其實不然。崇禎也知道袁崇煥被冤枉的,但崇禎的疑心病,讓他最終殺了明朝的頂樑柱袁崇煥。崇禎生性多疑,在大是大非面前又缺乏主見,因此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崇禎下令,各地軍閥進京勤王,到頭來沒有一個前來的,他們都怕步袁崇煥的後塵。自從袁崇煥被殺後,朝中將領就與崇禎面和心不和。最終導致他孤立無援,到死還不知己過責怪大臣們誤國。有這樣的人當皇帝,就算遷都江南,明朝早晚也是走向滅亡的道路。


第三點:聽信讒言,盡失民心。都崇禎上任後,官員腐敗,又加上各地災害連連,導致民不聊生。為了抗災救民,國庫開始空虛,所以崇禎開始增加賦稅。由於聽信朝中東林黨人的讒言,富饒的江南並沒有增加賦稅,反而偏遠貧窮的西北地區,賦稅日益嚴重,導致官逼民反,所以西北的農民起義不斷。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為清軍入關打了前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軌跡 的精彩文章:

8歲凈身入宮,情商極高,主子為他打破祖訓封二品官

TAG:名人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