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能重新定義自己

寫,能重新定義自己

近來提筆就犯難,不知寫啥?「周更」如此難,心不由佩服《得到》APP上那些 「日更」老師們,且每篇是精文、美文。

寫作倒逼自己擴展閱讀,擴寬視野,可抓耳撓腮仍是常事。下筆犯難,一則怕不小心成為生硬的知識搬運工;二則更懼成為夸夸其談者或空洞說道者,令人生厭。

現今大家最缺的是時間,最不缺的是信息。好生難。

做事有二步最為艱難。一是邁出的第一步 。回想當初是否開立個人公眾號,自己糾結很久,很久,心中有各種的顧慮。還好,最終還是厚臉跨出。

現回頭看,走出第一步也沒自己想像的那麼可怕。反正沒有多少人看,也無面子而言,有什麼可擔心、顧慮?

但最重要的是,正如自己相信的,人要修善、行善,我就受益其中。無論您是路過,是隨我走一程路,還是伴我左右,我有的,也永遠是一顆感恩的心

第二是堅持。如做一件善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做。

我現在的水平,靈感這玩意對我言還扯不上。加上,現是自媒體時代,我想寫的或者自己想不到的,早有人寫,且別人的寫得新穎,有深度廣度。

堅持比第一步更難。但我不想隨意放棄。寫作目的不是最初訓練邏輯思維,練習表達的單一目的。在寫的過程中我漸悟,寫作是一種修心、修性的方式。

記得最初寫作時,一次朋友對我說,你這篇文不是你最懂的東西,生硬。我很吃驚,想自己是好好學習、認真寫,為何?困惑。

不是有一句話:無用為大用。以前不明白此意。想前幾年一位朋友勸我學點佛法。我心想,好笑。去找工作別人會問我學佛嗎?唉,功利心。

寫作本質是交流、溝通。一字一句都是作者三觀的展現。無論何心都會如實死心展於讀者面前。

為突破自己,閱讀範圍擴展,同時開始注重修心,學會向內求,不再一味的寫作而寫作。打開心,只要對自己有利的都接受。那怕是佛教。

無用為大用,用佛法的正見重新定義自己,學會打開自己。打開,首先是要學會放下「我」。不然,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接觸佛法,不知自封閉在「我的世界」要多久?當然,我現仍在其中,但照進了一束陽光。

曾與一個朋友(報社大主編)聊天,我說:「那天我的文能被你瞧上眼,說明我修心有一定成效」。非玩笑,真是如此。隨著寫作時間和閱讀的積累,寫作即修行越來越認同。

閱讀楊絳先生、賈平凹、林清玄、村上春樹等書。他們所寫皆平常,村上春樹寫跑步就寫成一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些「大家們」的語言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文字很樸實、清新,很耐讀。

來讀楊絳先生的一段文,摘自《我們仨》:

鍾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後他又做壞事了,把檯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滿面愁容,說是把門軸弄壞了…

我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很相信我說的「不要緊」。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可我感受到那份樸實、溫馨、可愛、風趣。

心是什麼,文就是什麼。文字是作者人格再現,相由心生,文也由心生。做人,先做好自己,修好自己,字如人。

我不想取悅於人,也無法、無能力取悅;不想追逐熱點而追逐,追趕不上。人怕過平淡的生活,但若在平淡中活得有趣有味,那就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為面子活,為他人活。

文筆雖不優美,思維的膚淺也寫不出讓人深思的文,但我可以宣揚正向,讚美,抒真,寫實。每篇我用心寫,敷衍是對閱者的不尊重,對自己的不尊重。

我也不宣洩無良的情緒,不寫自己看清,看不懂的東西。即使寫雞湯,也是自己喝過的。另外,我的觀點之一那怕暴露自己的丑,也比寫假好。

寫作修鍊之路很漫長,修行是一生的事,願自己能寫作餘生。佛家看重當下,那就寫作一日就盡一日的本分,無怨無悔,對心對鏡,不為俗情遮埋。

END

搭建一間有溫度的

——抹藍小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抹藍小屋 的精彩文章:

TAG:抹藍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