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這一敗,直接葬送了八十萬人

德國這一敗,直接葬送了八十萬人

1

1918年初,一戰中的德意志帝國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是大好。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憂心忡忡,感覺戰爭要是再持續一年,德軍就將取得一戰的全面勝利。

德國人本來是兩面作戰的,西線面對英法,東線面對俄國。兩線作戰給德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1914年如果不是迫於東線形勢必須將西線的部隊移師東向,法國可能早已淪陷了。對於德國來說,儘快結束東線戰事,全力以赴進行西線攻擊,是結束戰爭最終獲勝的根本戰略。

德國人不想打東線,對面的俄國士兵也不想。當時俄國經過三年苦戰,平民士兵早已厭戰無比。由於裝備匱乏,某些步兵只能把刺刀綁在棍棒上衝鋒,用手去折斷德軍的鐵絲網。1917年春,俄國終於在內外交困之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課,取而代之的是克倫斯基掌權的臨時政府。

此時德軍已經在東線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但克倫斯基卻是戰爭的支持者,準備與德軍繼續打下去,這當然不符合德國的利益。此時由德皇威廉二世暗中資助,從流亡地回到俄國的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在俄國發動了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他一上台,就發出了 《和平法令》,要求立即締結停戰協定。

雖然英國法國美國集體抗議俄國單方面停戰的做法,但為了結束外戰、鞏固剛剛到手的政權,俄國決定與德國單獨進行停戰談判。1918年初,德俄兩國簽訂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約》,不但宣告停戰,而且俄國割讓了包括6200萬人口和1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德國,土地上有俄國當時一半的工廠、三分之一的產糧區和四分之三的煤鐵資源。

德國既得到了大片土地,又解除了東邊的後顧之憂。東線的50萬德軍很快開往西線,第一次形成了對協約國的兵力優勢。德國的攻勢即將發動,最終的勝利就要到手。

2

雖然大洋彼岸的美國在1917年4月對德國宣戰,但德國認為這並不能改變戰爭的根本態勢。德國名將、西線最高統帥埃里希·魯登道夫認為,即便美國人的參戰是個大麻煩,但他的軍隊會在美國人發揮作用前結束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他的部下、第十八集團軍司令胡蒂爾提出了一種針對防禦塹壕障礙的新型進攻戰術。

在一戰的西線戰場上,無窮無盡的壕溝和防禦陣地是戰場的主要形態。由鐵杴、壕溝、機槍和鐵絲網構成的雙方陣地,成為無數衝鋒士兵的噩夢。1914年從伊頓公學和牛津畢業的英國貴族子弟,幾乎一半都死在了這上面。

戰壕易守難攻,戰壕里的10個人憑藉機槍和迫擊炮,可以輕易抵擋50人的進攻。只有坦克和飛機能突破戰壕,但它們直到一戰結束都還沒有開始真正發揮作用。

但德軍的進攻戰術設計非常先進,強調進攻的機動性和火力的協調配合。在1917-1918的冬季,德軍組織了40個師進行這種滲透戰術演練。當這種滲透戰術被德軍掌握之日,就是對面協約國軍隊的末日。

為了決戰致勝,魯登道夫準備了一系列的攻勢。西線戰場上,120萬德軍即將發起衝擊。

3

德軍的目標是防守薄弱的、英法聯軍防禦帶邊緣的英國第五集團軍。1918年3月21日,德軍發起名為「米夏埃爾行動計劃」的第一次大規模攻勢。在80公里長的戰線上,6000門德軍火炮開始鋪天蓋地轟向英軍。

滲透戰術果然行之有效,德軍旗開得勝,僅僅24小時後英軍就開始撤退。德國《日耳曼報》的評論躊躇滿志:「關於盎格魯薩克遜人是優等民族的這種偏見要麼獲得勝利、要麼被徹底擊敗,否則世界上就不會有持久的和平與持久的寧靜。我們決心用刀劍來實現和平,因為我們的敵人不相信我們的諾言會帶來和平。」

攻勢發起6天之後,德軍推進到了據巴黎僅有50公里的蒙迪迪埃鎮,最終的勝利似乎已經唾手可及。在8天時間裡,德軍前進了60多公里,創造了西線僵持以來的最高紀錄。協約國軍隊傷亡24萬人,被俘7萬。德皇宣稱:「如果英國代表團來求和,它必須按德國的規矩下跪,因為這是君主制對民主制的勝利。」

但德軍的戰術雖然成功,卻很快發現他們根本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德國人都無法完成。由於裝備和給養跟不上,後勤部隊沒法跟攻擊部隊保持一致,在四年戰爭形成的荒原上,德軍只要有一口吃的可能就能全殲英軍,但偏偏就是沒有。連續陰雨形成的泥濘沼澤地帶,讓德軍的火炮無法及時跟進,缺乏炮兵支援的先頭部隊發現好不容易攻開的缺口,敵軍又很快補上了,先前的攻擊都成了無用功。更重要的是,德軍損失的人員都是經過長時間訓練的精華,補充上來的後備部隊根本無法完全掌握這種先進的戰術。

於是德軍很快發現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第一次大規模攻勢無疾而終之後,德軍發動了第二次「喬其紗」攻勢,由於法軍的預備隊充足,德軍付出重大代價仍然寸功未收。

第三次的埃納河攻勢,久經沙場的德軍萬萬沒想到,他們竟然被弔兒郎當的美軍阻擊而無法前進。這一次攻勢雖然也失敗了,但至少維持了10天。第四次「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勢」,只用4天就草草收場。7月的馬恩河攻勢只持續了兩天,協約國的飛機和大炮就迫使德軍不得不轉入戰略防守。

在抽調東線精兵補充西線、運用先進戰術武裝部隊時,德軍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但四個月發動的五次大規模攻勢,不但無一例外以無用功收場,而且損失了80萬無法補充的精良部隊。德軍在1918年的亢奮進擊,無人料到竟然是迴光返照。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在作戰4年之後,終於轟然倒塌。

4

一百年後,德國國家隊在全世界的眾目睽睽之下,在一場贏一球就可以出線的世界盃比賽中,作為衛冕冠軍,以幾乎是前所未有的狼狽、窩囊、醜陋、恥辱、難堪無比又無可奈何的方式, 成全了二十年來世界盃歐洲國家衛冕冠軍小組賽必定出局的魔咒。德國隊有更強悍的身體、更先進的戰術、更有利的處境、更迫切的勝利需要,卻還是在全場九十分鐘雷聲大雨點小的攻勢之後,被韓國人在幾分鐘內連捅兩刀,刀刀致命。

雖然向來最穩定的德國隊出局,讓全世界的人民都目瞪口呆,通往天台的彩民前赴後繼,但跟一百年前相比,損失還是小得多了。在1918年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陣亡177萬人,平民死亡76萬。整個一戰共造成900萬士兵和700萬平民喪生,超過2000萬人受傷,歐洲各國遭遇重創,還埋下了二戰的種子。

在一戰打得如火如荼之時,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到太平洋上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考察,並與森林裡的食人族建立起了友善的關係。當談到歐洲正陷入戰火,對方好奇地問:「你們怎麼吃得下這麼多人肉?」

人類學家耐心地解釋說,歐洲人不吃人肉。於是食人族驚呆了:「不吃肉還殺那麼多人幹什麼?太野蠻了吧。」

所以理解德國人失算和德國隊出局,實在還是要比讓文明的食人族理解世界大戰來得更容易。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90年前的「飯圈」,是這樣「養」愛豆的
劉震雲的一地雞毛,中國二十年的房史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