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勒夫錯過了辭職的最佳時機!沒學齊達內,一代名帥難逃宿命

勒夫錯過了辭職的最佳時機!沒學齊達內,一代名帥難逃宿命

勒夫成名於攻勢足球,成功於傳控打法,如果再回到攻勢足球是否可能呢?可惜,超越自我是最難以逾越的高峰。奮鬥十四年,艱難爬上峰頂,又迅速滑向谷底,榮耀與悲情編織的歷史,令人唏噓不已的足球人生……

2018年6月27日傍晚,掙脫了前兩天夏季霧霾燥熱、窒息的重壓,北京一下子輕盈了許多。月朗星稀,晚風徐徐,彩霞飄飛,心曠神怡。散步湖邊,迷人的夜色中,我獨享這難得的愜意。

再過個把鐘頭,世界盃F組德國對韓國的比賽就要開始了。

我從輕鬆愉悅的美景中緩過神,還是有些緊張。作為德國隊的球迷,從世界盃前一直到現在,我始終沒有踏實過。

總體感覺,德國隊的狀態還不如2016年歐洲杯,同樣是慢慢悠悠地傳來傳去,但已經失去了曾經的從容、沉穩,更多時候有些無所適從地磨洋工。

曾經在2017年聯合會杯上大放異彩的新人維爾納、戈雷茨卡,為什麼變得那樣慌不擇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穆勒、厄齊爾,為什麼變得如此失魂落魄?就連一向穩定的克羅斯,為什麼也變得急不可耐、屢屢失誤?

德國與韓國下半場的比賽我幾乎已經看不下去了,雖然說比對陣墨西哥時要好些(說句公道話,厄齊爾的表現還好),但總讓人覺得是進不了球的節奏。

同組的另一場比賽中,瑞典隊死磕墨西哥竟然取得大比分領先,把之前小組第一的凈勝球降為負數,德國人只要贏得比賽就可以晉級16強。然後,他們還是輸了,以小組墊底的名次告別了此次世界盃,創造了德國參加世界盃以來的歷史最差成績。

我拍了拍手中那本主教練勒夫的傳記,一代名帥錯過了辭職的最佳時機。

衛冕世界盃只有義大利隊(1934年、1938年)和巴西隊(1958年、1962年)做到過,而作為主教練取得兩次世界盃冠軍的,只有義大利功勛教頭波佐,而且是八十年前的事了。

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低概率事件。

2014年世界盃奪冠後,勒夫沒有辭職,功成身退其實不是足球教練的天性。

在這個世界上,政治家和足球教練,都是擁有大心臟的人群!喜歡挑戰,不懼怕跌宕起伏,但他們受到的打擊、承受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勒夫是否希望效仿波佐不得而知,但他確實想創造連奪世界盃和歐洲杯的偉業,像德國傳奇教練舍恩、西班牙名帥博斯克那樣。

作為德國足球改革者的勒夫,成功複製了西班牙的傳控打法,並把德國隊帶到了世界之巔。

但很快,勒夫也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傳控不是誰都玩得起的!

巔峰期的西班牙隊(2008年—2012年)奪得一次世界盃冠軍和兩次歐洲杯冠軍,他們的傳控打法縱橫捭闔的時候,主力陣容中有哈維、伊涅斯塔等一大批技術超群、配合嫻熟(很多來自同一個青訓營)的大牌球員,星光熠熠的西班牙隊其實很難被複制。

勒夫做到了,儘管有些邯鄲學步,但確實取得了成功。不過,傳控對技術與配合的依賴,並不是德國球員能夠一以貫之的法寶。

2016年歐洲杯,德國隊的傳控確保了四強席位。但德國隊傳控路徑上「收得回來」——中後場由攻轉守的速度較快,但「放不出去」——中前場由守轉攻的速度慢,最後還是被法國隊擋在了決賽之外。

勒夫為了確保冠軍而放棄的大開大合的攻勢足球,在2014年後又重新成為世界足壇的潮流。

善變的勒夫已經注意到傳控打法的問題,他在2017年聯合會杯上不再追求控球率,回到了2010年世界盃時讓自己蜚聲國際足壇的攻勢足球。

我覺得此次世界盃,如果勒夫使用2017年聯合會杯的班底和打法,德國隊不一定衛冕,但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狼狽不堪、聲名掃地。

勒夫成名於攻勢足球,成功於傳控打法,如果再回到攻勢足球是否可能呢?可惜,超越自我是最難以逾越的高峰。

此次世界盃上,勒夫的德國隊在小組賽擺出了攻勢足球的架勢:真正的後衛只有兩個人,另外兩個邊位基本上不防守,而是積極助攻;後腰只有一個參與中場攔截,另一個幾乎變成前衛;中前場7個隊員輪番進攻,前鋒與前衛的界限幾乎消失。

但在實際比賽中,德國隊其實還是傳控的節奏,頻繁傳球,控制局面,壓在對方半場實施陣地戰,還是換湯不換藥的老一套。

而所有對手都用防守反擊對德國隊實施反鉗制,德國隊曾經「快速收縮」的優勢也被墨西哥、瑞典和韓國的反擊消解了,只剩兩三個人的防線場場丟球。

勒夫信賴的球員除了羅伊斯、諾伊爾、胡梅爾斯發揮正常外,其餘都沒有達到他的要求。

未老先衰、盡顯疲態的德國隊,想笨重的大象在場上挪動,這並不偶然。

拜仁的穆勒在過去兩三年里,已經不再是俱樂部球隊的核心人物,即使上場,也多次中途被換下;德拉克斯勒在巴黎聖日耳曼大部分時間坐冷板凳;厄齊爾在阿森納拿著頂薪出工不出力……

但他們依然進入了勒夫的大名單。這種無原則的信任、偏愛,讓球隊付出了慘重代價。

如果勒夫另起爐灶、推倒重來,再造一支青年軍……不會的,這不是守成、衛冕的主教練能做出來的。此時的勒夫,已經不是曾經年富力強、大膽改革的足壇「新銳」了,他老了。

本屆世界盃賽事的鏡頭中,你會看到勒夫,58歲的他頭髮有些蓬亂,眼神愈發無助、愁苦,他終於從一個萬人迷的大叔,變成了垂垂老矣的大爺。

本來,他可以在2016年歐洲杯後選擇辭職。從2006年至2016年間,一次世界盃冠軍,兩次次世界盃第三名,一次歐洲杯亞軍,兩次歐洲杯四強,這樣的成績單對一個德國教練而言,不算最好,也是最好之一了。

勒夫沒有像齊達內選擇功成身退,也沒有在適當時機主動下課,他仍不甘心,他沒能逃出足球教練的宿命。

對此次世界盃德國隊的慘敗,我還是為勒夫感到惋惜。

他在世界盃前接受採訪時曾說過:

「在2004年的時候,我就和克林斯曼說道,光靠勤奮的跑動、拼搶和團隊精神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因為這些東西其它國家也會,在80年代之後就已經不靠這一套了,因此我們開始在德國精神的基礎上加入技戰術的內容,並不斷改變提高球隊,與時俱進。」

僅憑這一點,勒夫不愧是一代名帥。

奮鬥十四年(從2004年做德國隊助理教練算起),艱難爬上峰頂,又迅速滑向谷底,榮耀與悲情編織的歷史,令人唏噓不已的足球人生……

謝謝關注《我德世界盃》專題……

推薦文章:

勒夫「搏命」、克羅斯救贖:德國隊找回久違的強勢

世界盃最大的偽強隊可能是德國!勒夫的「朋友圈」害了他

女球迷世界盃專享:德國「男模隊」顏值最新排名,勒夫跌出前三……

勒夫自廢武功?薩內進了德國隊23人名單也上不了場!

作者介紹: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Andrew 的精彩文章:

哈佛diss你沒商量:想上名校,先嘗嘗招生霸王條款的厲害!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