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的世界盃時刻

中國人的世界盃時刻

6月16日,中國球迷在莫斯科世界盃賽場觀看比賽。

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攝

6月14日,來自中國江西的球迷熊培相(中)與妻子在世界盃吉祥物前合影。

新華社記者 楊磊攝

6月25日,幾名支持西班牙隊伊涅斯塔的中國球迷在開賽前造勢。

新華社記者 李明攝

6月20日,杭州,超過30攝氏度的南方濕熱天氣,體感上難言享受,大街上遍是汗流浹背的行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工地上,工人們滿臉笑容,看著眼前兩部手機,雖說已是下班時間,有人還沒摘下紅色安全帽。手邊擺著一些打包帶回的烤串和綠色啤酒瓶。

一位工人用粗糲的大手,在本子上畫出表格,清晰記錄著每天的比賽,只是場次後寫的不是各國球星名字,而是「老謝」「小張」「華哥」「王強」等—都是工友名字。這是一張獨特的輪班表,輪到誰,就用誰的手機流量看優酷上的世界盃比賽直播。在電視、網路極為發達的今日,工地上只有手機這個通往世界盃的介質。有些手機屏幕碎了,有些蒙了塵,但幾乎每一部都連著充電寶。

看世界盃猜比分的快樂也未缺席。幾塊磚、兩根圓柱形鐵管,便成了那晚葡萄牙對摩洛哥的比分「1:0」。工人們舉杯,為這一夜喝彩。

四年一輪迴,世界盃在中國從不缺少存在感。自從40年前第一次看到世界盃轉播開始,從橙色風暴荷蘭到五星巴西,從球王馬拉多納到巨星齊達內,從戰術嚴明的歐洲球隊到狂野奔放的南美球隊,世界盃帶來的笑容與眼淚、速度與激情,在時光陪襯下,成為中國人不可或缺的夏日記憶。

如今,又是精彩絕倫的世界盃,又是時差、啤酒與小龍蝦,又是聚在一起看球的快樂、心儀球隊輸球的痛苦。當中國人迎來世界盃時刻,故事中總是充滿飽和度極高的情節。

熱愛——

記憶中,世界盃無處不在

在青島這樣一座城市看球,少不了啤酒、燒烤和朋友作伴,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尤其需要這樣的儀式感。

儘管家中有一台4K超高清電視,李海飛還是喜歡叫上住在附近的幾個老友,去樓下「董家燒烤」店要幾扎啤酒,一起圍著店裡的小電視看。「自己看球多沒意思,湊在一起才熱鬧!世界盃四年才一次,這個月有盼頭。」

四年時間,不長也不短。屏幕上的大力神杯,年輪般出現在人們生命中的各個節點,選擇了觀看世界盃,會在多年以後發現,世界盃也是人生的記錄方式。

「作為球迷,經歷了四屆世界盃,身邊陪著看球的人每次都不一樣。」周緣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正值備戰中考時,日子很不輕鬆。「看到場上球員們飛奔,用努力獲得成功,給我很大的鼓舞。」伴隨著自己熱愛的西班牙隊接連在歐洲杯、世界盃奪冠,周緣在求學路上也一路奔跑,進入清華大學讀書。

當然,人生也像球隊一般,進退總是難免。大一那年,還未細細品嘗初進清華的新鮮和喜悅,迷茫感便撲面而來。2014年世界盃,被球迷委以眾望的西班牙隊在小組賽第一場以1:5慘敗荷蘭,到小組賽第三場時,已無出線希望。正在準備期末考試的周緣,跑到廁所痛哭一場。

「世界盃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我會把它和自己的人生經歷聯繫起來。那時就感受到,人生很像足球賽,那不如意的一面,也是必須面對的。」周緣對本報感慨。如今已是周緣在清華讀書的第五年。她的人生,在又一個四年後成熟了不少。「現在不會這樣了,喜歡的球員也差不多都退役了,是很『佛系』地看球。」

但對看球已有20年的張自方來說,當自己喜歡的德國隊在對陣瑞典的比賽中,以一計精彩自由球實現世界盃常規時間最晚絕殺紀錄時,實在無法淡定。

「我出生於1992年6月8日晚上,10年後,2002年同一天的同一個時辰,中國隊在世界盃上0:4輸給了巴西。」這樣的巧合,讓這個體育迷對足球有了別樣的記憶。

但那場比賽中,令他記憶最深的並不是大比分落後,而是一腳沒打進的射門。「我記得特別清楚,中國隊有一次射中了門柱,那可是巴西隊的門柱!」

張自方的父親年輕時是大學足球隊一員,數次奪得四川省高校冠軍。這位熱愛足球的父親,甚至聯繫當地體校專業足球教練,來為兒子的足球隊上課。「小學那會,我也『子承父業』,當上了校足球隊隊長,穿上10號球衣,戴上隊長袖標。那是人生中一個輝煌時刻。」

踢球的故事沒延續太久,看球的習慣卻持續至今。13歲開始,張自方離家去外地求學,在初高中宿舍里度過了兩屆世界盃。熄燈後的宿舍沒有白天那樣嘈雜,六個男孩圍著桌上一個小小的MP3聽廣播。沒有種滿草皮的球場,也沒有球員矯健的身影,只有梁宏達激情澎湃的解說聲,帶著想像中的芳草味,留在了青春記憶里。

連接——

那些年,中國人這樣看球

北京出租司機達師傅面容清瘦,話不太多。隨手一調電台,傳來足球解說的聲音,一看時間,剛好八點。

每晚八點開始邊開車邊聽廣播,回到家再看凌晨兩點的比賽,就是達師傅的「世界盃」生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會兒,沒有電視不都是靠聽嘛。聽的話,就需要點想像力,想像那個畫面。」

在「超清」「高清」等電視畫質為人們熟悉之前,一台收音機足夠滿足那個年代的球迷。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再到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自由空間選擇,中國球迷與世界盃的聯繫越來越具有多樣性,豐富著國人的足球體驗和記憶。

也許並非巧合,中國人的世界盃記憶,與改革開放同一年開始。

1978年第11屆世界盃,當白色紙片如雪片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紀念碑球場飄落時,伴隨著阿根廷球迷的縱情高歌,中國人真正開始知道世界盃。

李海飛記得,那年年初,在法國工作了兩年的父親回到青島家中,帶了大大小小的禮物,其中最矚目的便是一台彩色電視機。那時,黑白電視機仍是奢侈品,彩電更是難得一見。世界盃決賽時,十多個鄰居擠在家裡,圍著這台9英寸的小電視,為萬里之外阿根廷球場上的每一次進球心潮澎湃……那時那景,李海飛至今歷歷在目。

如今,有機構估計,中國家庭的電視機保有量超過5億台。僅僅因為人們希望改善世界盃觀感,都能讓彩電市場在短期內實現迅猛增長。國金證券6月14日發布報告稱,世界盃開幕前那一周,海信、TCL踩點線下銷售額同比增速均超過100%,賣得最好的是55英寸電視,其次是65英寸電視,大尺寸、超高清產品佔比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在顯示技術、解析度、音效、外觀設計等多方面,電視都在實現更新換代,而在接入互聯網之後,其性能亦大為加強。

與1978年顯著的不同是,據統計,2018年世界盃開幕當天,共有超過1.28億觀眾通過央視收看世界盃開幕式、揭幕戰以及相關節目。

當然,表達看球感受,也多了許多渠道。

24歲的邱斌喜歡自己在宿舍看比賽直播,然後發微博或朋友圈點評比賽。時針剛過凌晨12點,宿舍準點熄燈,墨西哥隊與德國隊激戰正酣,他戴著耳機,盯著眼前亮著的電腦屏幕。手機不時傳來震動,十有八九是微博網友最新回復的消息。

「賽時爭分奪秒,賽後大忙開啟。你所看到的每一條世界盃,都從這裡發出。」6月18日凌晨4時26分,阿里巴巴大文娛集團優酷事業群平台運營負責人張國偉發出一條朋友圈信息。配圖是北京阿里中心的一間會議室,此時亮如白晝,一張世界盃賽程表鋪滿整面牆,桌上擺滿電腦、飲料、水杯、插線板、小吃和紙巾,沒人在意桌上多亂,十多名工作人員全神貫注盯著屏幕。此時,緊張激烈的直播已然結束,內容策劃、圖片處理、標題構思,成為後半夜的主題,用張國偉的話說,「真正『大忙』的開始」。

今年,優酷成為史上首家拿下世界盃直播權的主流視頻平台,為了讓世界盃直播呈現最佳效果,工作人員集體進入「備戰」狀態,公司過道里擺滿了行軍床、帳篷,很多人吃住於此。

「世界盃這個項目上,我們幾乎全員參與了。」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向本報介紹,通過優酷直播觀看世界盃揭幕戰的人數超過1200萬人次,創造了優酷平台直播歷史新高,其中,年輕受眾是網上看球的主力軍,30歲以下的觀眾佔比近60%。「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機會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體育市場、中國足球市場巨大的潛力。藉助對世界頂級賽事的推廣,希望能讓更多熱愛足球的人轉化成熱愛體育的人,掀起全民運動的新熱潮。」

跨越——

去現場,遍地是中國元素

40年前,「世界盃」三個字對中國人來說還十分陌生。如今,來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我們,離世界盃越來越近。

在與俄羅斯相隔萬里的揚州市楊壽鎮,李樹林是當地的「大人物」,其名聲源於一個特殊的頭銜——楊壽鎮農民球迷協會會長。在新浪微博上,「楊壽農民足球隊」還有精心設計的logo(標誌)。

2002年韓日世界盃,中國足球隊第一次打進世界盃決賽圈,那一年,李樹林孤身一人花費兩萬多元前往韓國看球。那是他第一次出國看球。今年,李樹林再次花費兩萬多元,去俄羅斯現場領略世界盃的精彩。

據統計,此次遠征俄羅斯的中國球迷人數超過4萬,排在所有國家中的第9位,甚至超過了西班牙。除了球迷,還有不少中國遊客計劃在此期間前往俄羅斯旅遊,預計將為俄羅斯貢獻總計3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為方便中國遊客出行和購物,俄羅斯有約4000家商店用上了支付寶。而莫斯科中央環線的五座地鐵站也可用支付寶購票,並配備了中文指南。

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統計,足球產業的總產值已達5000億美元,被譽為「世界第十七大經濟體」。而作為足球世界最重大的賽事,世界盃不僅能拉動東道主的經濟增長,更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巨大商機。

中國在世界盃上更大的存在感,是球場周圍閃爍的巨幅中文廣告牌。

十六年前,儘管中國男足亮相世界盃,彼時卻沒有任何一家中國企業進入贊助商行列。如今,本屆世界盃的17個官方贊助商中,中國企業獨佔7席,其中萬達更是躋身國際足聯一級贊助商陣營,拿下了包括本屆賽事在內的未來四屆世界盃廣告權和營銷權。

中國製造的過硬品質,也得到國際足聯和主辦國的重複認可。無論是植入「NFC晶元」的世界盃用球,還是可愛友好的毛絨玩具吉祥物「扎比瓦卡」,還是球場內的空調設施……中國產品無處不在。

來自中國的影響還不止這些。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是「小龍蝦的遠征」。據報道,世界盃開始前,約10萬隻小龍蝦搭乘中歐班列從武漢出發前往莫斯科,中國人看球時的一個習慣,走向了世界盃主辦國,成為賽場外一抹有趣的「中國紅」。(劉少華 張滋宜 柴雅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6月28日 第 05 版)

(王毓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要點online 的精彩文章:

遠親不如近鄰!荷蘭獨居老人被困暖爐數小時獲救
梅西31歲生日依然堅持備戰

TAG:新聞要點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