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前文言文教學研究現狀剖析

當前文言文教學研究現狀剖析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組成部分,因學生所學習的對象是與現代生活有一定年代距離,語言表達方式有一定差異的古代語言文體,因此在教學中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學習也容易出現困難和瓶頸。因此,在語文教學研究中,很多一線教師學者都對文言文教學進行研究。

本文通過選擇中國知網從2016年迄今2017年6月關於文言文教學的研究文獻,統計到期刊論文213篇,未發現收錄碩士論文,進行梳理,力圖把握和展示文言文教學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對教學研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參考意見。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一.研究現狀綜述

(一)研究對象

從研究的選題來看,大部分關於文言文教學的課題都具有針對性,有明顯的初中和高中教學研究分野,在標題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研究的對象要麼是「初中文言文教學」要麼是「高中文言文教學」,較少有對初高中文言文教學整體的把握和研究。

(二)研究主體

從研究主體來看,研究者主要為初高中一線教師,少數為教研員與高校教育研究所。

(三)研究模式

從研究的模式來看,研究視角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①二分法研究模式:例如研究「教」與「學」的關係(河北省沙河市教師發展中心許利芳老師的《初中文言文的教育學》),或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教學形式(常州市華羅庚中學特級教師張五芳《文言文教學內容的確定與教學形式的選擇》),或研究「文」與「言」層面(溫州市荼山中學翁進遷老師的《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言結合》),都是力圖從不同的兩個角度探究文言文教學的注意點。

②單獨研究教學法:如文言文教學方法初探,文言文教學困境及策略探究等,這一類型的研究也占很大比重。

③結合教學案例研究教學方法或策略,一般來說,這一研究模式採用陳述自身教學方法理念,結合某篇文言文課文的形式,進行案例教學研究。如重慶一中的申玉輝老師《創設語境,激活文言文教學——以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單元教學為例》。這一研究模式相較於模式②的優勢在於,有具體的案例支撐,教學方法更具說服力。但是經比較,很多案例的教學設計特點不夠突出,教學突破未能完全展現在案例中。惟有無錫市輔仁中學的戴啟江老師與常州華羅庚實驗學校的張五芳老師的研究中,附上了清晰的教學設計案例與教師設疑環節,使整個教學研究更直觀與便於檢驗教學成果。

二.研究現狀存在問題

(一)研究深度不足

通過對一年多以來知網收錄的相關論文的分析,筆者遺憾地發現,目前關於文言文教學研究的深度並不理想。具體情況如下:

①停留在經驗的總結,理論深度不足。

教學研究對問題的反應千篇一律,將教學問題歸咎於學生興趣不足,研究視角停留在「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查閱工具書」「多讀,培養語感」「多積累,培養學生文言素養」等,研究的針對性不足,研究同質化明顯。

②研究浮於表面,程式化明顯。

研究難以深入到對策層面,泛泛而談,老生常談,避重就輕,缺乏方法論突破。談及現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原因頭頭是道,對問題的解決對策研究著墨不多。對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侃侃而談,對怎樣提高教學效果難以提出切實方案。

(二)研究範圍和視角受限

研究大多著眼於課堂,著眼於教師自身教學經歷,問題的探討格局受限,缺乏宏觀教學理論的指導與突破。

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教學研究理論性不夠,教師提出的對策也大同小異,可操作性不強。已知「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提出的解決對策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已知「學生缺少閱讀語感」,提出解決對策是「多讀,培養語感」,已知「學生缺少積累」,提出解決對策為「每天布置一定家庭作業,慢慢訓練」。

這些問題的分析和對策的應用一直存在於我們目前的教學實踐中,也可以了解到,這種教學方式的實行對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改觀並不是很突出。教師研究者對現狀的改善停留在「平時積累,興趣培養」,停留在「課後鞏固」,實質上是一種「空對空」的研究,繞了一圈,仍然沒有落實到微觀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改進,研究結果對實際教學的改進指導意義並不理想,操作性沒有突破。

三.目前研究存在問題的原因探究

(一)研究主體身份有局限性

對於文言文教學的研究主體大部分為一線教師,他們深陷一線教學,深受升學率與教學任務壓力,缺少宏觀教育理論的指導與視野;而高校教育學科對教學法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即使是應用型的教育學碩士研究階段,對於微觀教學的研究重視也不夠,導致了文言文教學研究者缺少足夠的理論與經驗碰撞,研究後繼無力。

(二)學科研究深度有待挖掘

一門學科的研究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廣大研究者前赴後繼的探索,也需要時間與機遇。雖然文言文教學研究長久不見實質性突破,從學生學習的學習心理角度的研究不足,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教育心理學的逐漸發展和教育理論的完善,教學方法的突破一定會到來。

四.從研究中出現的亮點出發,展望突破與發展趨勢

雖然目前關於文言文教學存在較明顯的問題與不足,但是研究絕非毫無意義,在對文獻的整體梳理之後,仍然可以發現一些研究者研究結果的閃光點和突破之處。

(一)研究主體身份多元化,貫通高校理論優勢與一線教學經驗優勢之間壁壘,碰撞交流

根據對目前研究文獻作者的身份進行分析,絕大多數是來源於一線教師,但是我們也欣喜地發現,教育研究中心與高校教育學者的研究也開始佔有一定比例,並且帶來了更偏向理論層面的研究思路。

學術研究常常會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一線教師雖然具有充分的教學經驗但是也容易困於教學問題,而缺少理論高度的頂層設計。研究主體多元化有利於結合理論與經驗的雙重優勢,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推動理論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跨學科與跨平台的研究趨勢

當今時代,跨學科的研究方興未艾,學科研究惟有保持開放和綜合的心態,才能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語文教學研究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莆田市第二十七中學方鳳英老師《翻轉課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中發現,一種全新的課堂理念轉變的對教學的啟發。莆田市賴翩京老師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用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視角,在文言文教學中劃分出「文字——文學——文化」三個維度層面,對文言文教學的整體目標把握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格局,抓住了教學的最高目標和教學培養的核心素養。

另外,教學研究如果能夠緊密聯繫科學技術革新與媒介發展,也可以從科技硬體角度啟發教學變革。廣東省惠州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的蔡曉琳在《思維導圖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一文中,創造性地提出,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契合人心理認知的圖式與教學工具革新來提高教學效率。

可以發現,無論是對教學方法教學思維的研究,還是對教學媒介,教學工具的革新探索,「跨越」使教學研究煥發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啟示性。

(三)教學研究回歸微觀教學技巧策略的革新,而非泛泛而談。

雖然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停留在表面,但是還是有一些研究者關注到了微觀層面的教學技巧,其研究總結有很大的借鑒價值。如江蘇省淮州中學王偉老師,在《淺談文言文教學難度的突破》中,鮮明地提出了「突出文言文語法教學來解決翻譯問題」「注重比較——古今異義比較或同詞異義比較」,這樣的教學細節的強調,對實際教學的操作啟發性更大;寧波市鎮海立人中學李建軍老師的研究則針對性更強,直擊文言文教學中「貼標籤」的問題現象,對教學實踐警示意義更大。

結語:文言文教學研究的現狀並不容樂觀,對教學存在的問題解決和困境突破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是,如果能夠做到以更開放和跨越交流的研究姿態,更細緻踏實,著眼於微觀的挖掘研究,相信在一線教師與教育理論學者共同的努力和探索中,文言文教學質量與效率一定可以取得長足的進步與提高。

201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黃的須彌芥子 的精彩文章:

TAG:阿黃的須彌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