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球化並未衰退:數字技術將驅動未來

全球化並未衰退:數字技術將驅動未來

特別策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全球化衰退的論調甚囂塵上。儘管全球化的反對者設置了新障礙,但實際上全球化並未讓位於去全球化,只是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以前的全球化以貿易為基礎,且由西方主導,今天,全球化正轉由數字技術驅動,並越來越多地由新興經濟體所引領。雖然,以全球供應鏈為基礎的貿易正在放緩,但新的數字技術意味著更多行為體可以參與從小企業到跨國公司的跨境交易。

原文 :《全球化並未衰退:數字技術將驅動未來》

劉麗坤/編譯

圖片 |網路

隨著美國重心轉向國內以及英國脫歐進程推進,經濟領導權正在向東方和南方轉移。美國《外交事務》雜誌2018年5/6月刊發表了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研究主任蘇珊·倫德(Susan Lund)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勞拉·泰森(Laura Tyson)的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時代全球化的特徵及影響

數字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推動力

過去將世界經濟聯繫在一起的牽引線正在磨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交通和通信成本的下降,以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1986—2008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增速是全球GDP的兩倍多。然而,在過去五年中,貿易增速幾乎從未超過全球GDP的增速。儘管為了應對工資和其他生產要素價格上的差異,生產場所不停地在國家間轉換,但這些轉換隻不過改變貿易格局,並不會提升貿易總量。2008年金融危機後,跨境金融流動下降了三分之二;服務貿易雖然有所增長,但也難以承擔推動全球化的角色。

但是如今,數據流動已經超越傳統的物理交易,成為全球經濟中的驅動力。根據思科系統公司的統計,2005—2016年,跨境帶寬的使用量增長了90倍,並將在2023年前繼續增長13倍。數據流的激增不僅帶來了其本身的巨大流動,也促進了其他類型的流動。現在,全球服務貿易的一半都依賴於數字技術。根據麥肯錫公司的研究,通過安裝跟蹤感測器,企業可減少30%或更多的貨物運輸損失。阿里研究院和埃森哲諮詢公司預測,到2020年跨境電子商務將惠及10億消費者,全球跨境B2C電商交易額將達1萬億美元。

在過去的全球化進程中,領導世界的國家未必是那些在全球化新時代蓬勃發展的國家。以愛沙尼亞為例,它的人口只有130萬,但卻是數字時代的巨人。其開創性的電子政務計劃使其公民僅憑一張數字身份證就可以在網上投票、繳納稅款和出庭。曾經的愛沙尼亞經濟嚴重依賴於伐木業,而現在的愛沙尼亞是Skype創始人和許多其他科技創業者的故鄉,而且是歐盟中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數據流也給企業界帶來了顛覆式影響。數字平台增加了小企業的准入機會,所謂的微型跨國公司可以使用在線市場來接觸更多客戶。亞馬遜擁有200萬第三方商家,而阿里巴巴則擁有超過1000萬第三方商家。約有5000萬中小企業使用Facebook進行市場營銷,其近40%的粉絲不是美國人。這些數字平台和市場正在為小企業創造廣闊的新機遇,這些企業構成了大多數國家就業的基石。

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

隨著全球化走向數字化,它的重心已經轉移。在2000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僅有5%的企業總部位於發展中國家,但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5%。與美國、歐洲相比,中國將擁有更多年收入1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雖然世界大部分地區所消費的數據內容將繼續產自美國,但隨著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巨頭迎頭趕上,這一局面將會改變。按價值計算,現在中國已佔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量的42%。雖然中國在人工智慧上的投資落後於美國,但卻是歐洲的兩倍多。2017年,中國宣布了一項投資計劃,力圖在2030年之前將中國打造為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全球化的地理分布在發生著變化。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在未來十年,大約全球GDP增長的一半將來自約440個快速擴張的發展中國家城市和地區,如巴西的聖卡塔琳娜州。此外,這些地方將有多達10億人的收入會增加到每天10美元以上,足以使他們成為重要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與此同時,數千萬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將退休,並削減開支。

世界經濟已在順應這一新現實。今天,所有國際貨物貿易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至少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貨物貿易,即南南貿易已從2000年佔全球總量的7%攀升至2016年的18%。亞洲的開放程度如此之大,以至於1990—2016年,該地區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翻了一番以上,從15%上升到35%。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貿易的一半以上是在該區域內部展開的。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剩下的11國締結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許多亞洲國家正在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進行談判,這一貿易協定包括東盟十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紐西蘭和韓國,但並不包括美國。如果談判取得成功,該協定將涵蓋約40%的世界貿易和幾乎一半的世界人口。

在這次全球化調整中,作為全球化的倡導者,中國獲得了更大的發言權。為促進國際金融秩序的完善,中國發起了一系列倡議,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AIIB吸收了57個成員國,其中有許多是美國的盟友,它們是頂著美國的壓力加入的。中國與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一起推動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創建。始於2016年的中非投資論壇發展勢頭迅猛,有力地促進了非洲貿易。聯通歐亞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雖然尚處於初期階段,但可能使全球投資模式發生重大轉變,從而帶動亞洲經濟增長,並將在上次全球化進程中落後的國家連接起來。

全球化的新時代將面臨巨大挑戰

雖然全球化的新時代將帶來無數新機遇,但它也將給個人、公司和國家帶來巨大挑戰。首先,新時代的全球化加劇了公司之間的競爭。新觀念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範圍傳播,使公司能夠比以往更快地對需求做出反應,諸如愛馬仕等時裝零售商可以在短短几周內將新的時尚理念轉化為貨架上的服裝,但這也同樣意味著,公司從創新中獲利的周期大幅縮水,因為競爭對手複製新創意所需的時間也縮短了。在過去二十年中,一些行業的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了30%。同時,各種產品正在爆炸式增長,許多行業正採用「大規模定製」,在不犧牲規模經濟的前提下利用技術生產定製商品。

由於數字流動的興起加劇了知識密集型行業的競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正在增長,從而形成了圍繞專利的新型競爭形式。其中一個例子是「專利叢林」的發展,即企業為了控制廣泛的經濟活動、阻礙競爭對手而獲取的重疊專利簇。另一個例子是專利封鎖,即企業在相關領域申請多項專利,意圖封鎖未來的研究,智能手機行業和製藥行業受到的這類打擊尤其嚴重。此外,隨著數據流的增長,一些政府已經轉向數字保護主義。根據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的數據,數字保護主義抑制了經濟增長,使增長率減少了1.7%。

在新時代,數字技術將成為國家經濟的助推器。因此,首要的應對措施即建設穩健的高速寬頻網,但政府還應鼓勵企業投資新的數字技術和人力資本。由於數字知識與能力在未來十分重要,學校需要重新考慮課程設置,以突出數字技能。在談判貿易協議時,決策者應把數據隱私和網路安全等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目前,各國之間的數據管理規則差異很大,政府應儘力在個人權利保護與對數字流動的開放之間保持平衡。談判者還應該設法消除妨礙計算機硬體、軟體和其他知識密集型產品貿易的關稅和其他壁壘。為了保持對數字全球化的政治和社會支持,政府應確保從全球化中獲得的收益惠及眾人。政府應該擴大和改進工人培訓計劃,以傳授在數字時代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

全球化並未衰退。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之下,全球化的新時代已經來臨。前一輪全球化已成為兩派對立勢力的戰場:一方是受益最多的政治和商業精英,另一方是受打擊最多的工人和社區。儘管這兩派就全球化的影響進行了辯論,但全球化依然在持續推進。今天,儘管數字形式的全球化發展勢頭迅猛,但關於全球化對就業和不平等影響的辯論仍在繼續。然而,現在是接受全球化新時代這一現實最大化收益的時候,而不是繼續執著於爭執。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3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你曾問我,怎樣向4歲的女兒解釋死亡?
孩子終會長大,成長型思維到底有多重要?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