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人生成就

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人生成就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習走路、說話,跌倒了,說錯了,不會害怕和丟臉。那時候的我們成長飛速。

後來隨著慢慢長大,我們反而怕這、怕那,害怕出醜,害怕丟面子,害怕說錯話、做錯事被別人嘲笑,越來越在乎外界對我們的看法和評價,這時候的我們反而止步不前了。

這是為何?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發生了改變。嬰兒期,我們大腦是空白的,對世界充滿著強烈好奇心,有不斷想去探索的慾望,那時每習得一個新的技能,翻爬滾打,都會興奮不已,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能得到鼓勵,這讓我們很有成就感,那時的我們是成長型心態。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和外界接觸越來越頻繁,當我們犯錯時,得到的更多是批評和指責,我們開始在乎自己的面子,我們不在乎事情的好壞對錯,只在乎自己是否顯得好看,逐漸成了「表現型人格」。而表現型人格決定了「隨大流」的根深蒂固,只有「跟大家在一起,與大多數人相同」才會感覺到安全,不敢越雷池,更不敢做真實的自己。這時候的我們是一種固定型心態。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情當做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準。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努力培養的。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的。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1.對自身評價的準確度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好即壞,難免失真。他們的評估結果,有些被誇大,有些很模糊。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養,所以對自己的現有水平,能以開放的心態評估。同時,由於以學習為目標,他們也需要對自己的現有水平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2.對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這讓他們極力掩飾不足,最後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來說,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而這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

3.對失敗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看來,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敗了,他就成了loser。在這裡,失敗意味著侮辱和失去面子。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看來,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對你下定義。它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和受益。從失敗和挫折中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4.對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努力,說明你不擅長做這件事。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覺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

5.腦波不同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研究室,兩種思維模式的人進行了一項測試。他們在回答問題,並得到反饋時,腦波顯示出不同的反映。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只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有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對錯上,他們對幫助學習的信息沒有興趣。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高度關注提高知識水平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學習進步才是第一要務。

兩種思維模式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維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屑於努力,不注重學習方法,把他人當成審判者而不是同伴。這將阻礙他們取得成就和獲得成長。

2.成長型思維模式幫助人們發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能明確目標,不斷優化學習方法,並樂於向同伴學習。這將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績。

作為一名教師,我觀察了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那些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學習成績個更高。這一類學生即便是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下一次也會努力趕上。而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如果一次沒考好,他們覺得自己的智商不行,若因為考試不好還遭到來自父母、老師的指責和同學的嘲笑,他們會更加自暴自棄,下次考試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而在學習方法上,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像吸塵器一樣,試圖背下所有東西。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則注重學習方法,善於尋找學習規律,並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認為成功來源於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對待挫折也能夠積極地去看待,挫折雖然讓人感到痛苦,但與此同時挫折也能給人以動力、經驗和教訓,讓你變得更好。

有這樣一個案例

加菲爾德高中,是洛杉磯的一所低收入學校,大多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它被認為是當地最差的高中之一。這裡的學生拒絕學習,老師也無可奈何。有一位老師叫傑米?埃斯卡蘭特,他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看法。他開始教這些孩子大學水平的微積分。運用成長型思維,他總是思考怎麼去教、怎樣才能教得最好,而不是關注自己會不會教、他們能不能學會。後來,他不僅教會了這些學生微積分,還讓他們在全國數學考試中取得了領先成績。這一事迹,便是電影《為人師表》的原型。

看到這則案例,作為教師個人感觸很深,在身邊觀察到了不同老師教育孩子的思維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老師,會營造一種充滿評判色彩的學習氛圍。他們會根據學生一開始的表現,判定哪個聰明,哪個笨。接著,他們就輕易放棄那些「笨」學生。這些老師認為「笨」學生不是自己的責任,他們無法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老師,會創建一個充滿信任、沒有評判的學習氛圍。他們注重怎麼教會學生,而不是刻板地評判學生。他們致力於教會學生熱愛學習、教會學生自學和思考。就算學生當下水平不足,他們也會指導學生如何縮小差距。

父母教育孩子的思維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在乎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只要求孩子達成他們所期望的成就。否則,孩子在他們眼中,好像失去了該有的價值。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僅會給孩子設定一個奮鬥目標,還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重視孩子擁有完整的人格,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

桑迪的父母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他們認為桑迪上學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哈佛大學。他們覺得只有上哈佛,才能證明桑迪的聰明、能力和價值。但是桑迪沒能考上哈佛。從此桑迪陷入彷徨。即使已就讀其它學校,她還是會感到無形的壓力。這讓她的情緒和成績都非常不穩定。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他們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和影響。

我曾經就是這樣一個受害者,因為我的父母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父母,從小生活在一種被指責和被壓抑的環境中,印象中父母對我們更多的是指責和批評,家中時常瀰漫著硝煙的味道,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卑和缺乏安全感。

現在我自己當了母親,明白了這種思維模式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傷害,不想把這種傷害繼續延續到下一代人的身上。有了孩子後,不知不覺我變成了學習狂,在得到上訂閱10幾個專欄學習,加入007不寫就出局社群練習寫作,加入大咖美美的個人品牌訓練營開始打造個人品牌。這時的我,早已不在關注外界的評價,也不在乎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因為我相信改變自己身上不好的東西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愛」才是一個人源源不斷的去改變自己的源泉。

怎樣教養孩子,一直是社會熱點。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那麼,家長或老師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第一,掌握稱讚的方法。稱讚孩子的方式,將塑造他們的思維模式。對的稱讚方式,不是去誇獎孩子的能力,而是去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誇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比如這樣誇獎:「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覆複習,划出重點,一遍遍做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奏效了。」

第二,正確面對孩子遇到的挫折。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表現得焦慮、表現得非常關注他們的個人能力,或者試圖掩蓋失敗,都是不可取的。這些都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作為父母和老師要引導孩子面對和處理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

第三,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在教學中,作為老師,需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研究表明,如果老師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他們會更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改變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同時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鬥爭。改變也許艱難,但很值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電視牆這樣設計,解決了家庭70%的收納,還能省幾千塊!
這才是我記憶中的大黃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