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坑裡升騰起的歷史硝煙|紀念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78周年

鴉片坑裡升騰起的歷史硝煙|紀念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78周年

原標題:鴉片坑裡升騰起的歷史硝煙|紀念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78周年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馮鹹魚

用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作垂死的掙扎,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

——恩格斯《波斯和中國》,寫於1857年5月20日左右

同學們好,請打開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翻到第四單元第一課———別擔心,你並沒有誤入高中歷史課堂DLC的角色扮演遊戲,但明天———6月28日,的確是一個特殊的、值得被紀念的日子。


178餘年前,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與中國是兩個畫風迥異的世界。分割它們的,是運河上冒著黑煙、川流不息的蒸汽輪船,是從主婦們的卧室搬到大工廠里安家的紡織機,是在鐵軌上賓士的機車,是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迅速匯流、湧向金字塔頂端的財富。而同一時間的中國,仍然掩著對外的大門,只留一條狹窄的門縫,屋內的人既無推開它出去的意思,對門外遞進來的東西也興緻缺缺。西方的蒸汽輪船滿載新時代的貨物而來,古老帝國的木門被年輕的外來者扣響了。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工廠


清王朝用一貫的頑固和倨傲接待了訪客。來自英國的工業產品——除了西洋鍾、鼻煙壺等奢侈品(而它們也並不能創造多麼大的銷售額,因為價格昂貴,只有極少數貴族才消費得起)——在中國受到了普遍冷落,與之相反的,中國出產的茶葉、生絲則始終是歐洲市場上的搶手貨。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中英正常貿易中,英國一直處於入超地位。為了攫取更多利益,英國商人選擇了走私鴉片這條「一本萬利」的道路。人們對西方工業品施以冷眼,卻很難拒絕高成癮性的鴉片,組織鴉片生產的東印度公司、從鴉片貿易中抽稅的英印政府和精於向海關官僚行賄之道的鴉片販子大發其財,無數中國白銀倒流進了他們的腰包。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惡果是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前所未見的:白銀外流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與之相伴的,是每一位吸食鴉片上癮的中國人逐漸變得面黃肌瘦、孱弱不堪,淪為行屍走肉。


晚清,吸食鴉片的兩名中國人。


從道德方面來看,鴉片貿易比奴隸貿易還要殘忍。馬克思援引英國人蒙哥馬利.馬丁的話說:「……奴隸販子沒有毀滅非洲人的肉體,沒有敗壞他們的品格、腐蝕他們的思想,也沒有毀滅他們的靈魂。可是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出後,還殺害他們的肉體;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犧牲者被獻於永不知飽的摩洛赫之前,英國殺人者和中國自殺者竟相向摩洛赫的祭壇上供奉犧牲品。」


馬克思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最卑劣勾當的後台正是當時以文明自詡的英政府。「……它假裝同違禁的鴉片貿易毫無關係,甚至還訂立禁止這種貿易的條約。可是作為印度政府,它卻強迫孟加拉國省種植鴉片,使該省的生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它強迫一部分印度萊特種植罌粟,用貸款的辦法引誘另一部分印度萊特也去種植罌粟。它嚴密地壟斷了這種毒品的全部生產……」向中國傾銷鴉片的產業鏈在政府把控的前提下精密而高速地運轉起來,他們裝箱運輸、高價拍賣給鴉片販子以從中獲利。「英國政府在印度的財政,實際上不僅要依靠對中國的鴉片貿易,而且還要依靠這種貿易的在中國的不合法性。」清政府的鴉片禁止令收效甚微,卻給走私者和腐敗官僚提供了溫床,1800年,由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約為2000箱,在1824年到1834年的10年當中,就由12639箱增加到21785箱。至於毒癮、通脹、苛捐雜稅之類的苦難,則統統降落在了中國平民的身上。


談到這裡,便不得不把林則徐這位高中歷史教材上的活躍人物「請出來」了———1839年,他在廣州虎門主持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官方的硝煙活動———這被視作向聚集在此的鴉片販子(也即源源不斷地向中國傾銷煙土的西方各國)的販毒行為的徹底抵制。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 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其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質也甚為後人傳頌。但是,「虎門銷煙」並沒有有效地解救中國於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國對中國的侵略。原因在於,禁煙運動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虎門銷煙」也成為了外國列強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很快,英政府便借「林維喜案」露出了侵略者的爪牙,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了。


從工業革命的蒸汽中走出來的侵略者不止會做精巧漂亮的西洋鍾、鼻煙壺,還掌握著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軍事武器。在堅船利炮面前,大刀長矛變得不堪一擊,古老的東方巫術失效了,統治集團的腐敗昏庸暴露無遺。儘管中國軍民全無畏懼,戰鬥格外英勇,但仍然在侵略者的窮凶極惡和懸殊的戰鬥力差距下敗下陣來。1840年,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了。後面的話我們都會背誦:「中國從此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今再次品讀,只覺得內心更加沉重了。



簽訂《南京條約》

中國在鴉片戰爭的大敗讓虎視眈眈的其他列強也拋卻了顧慮,紛紛露出猙獰的嘴臉,隨後幾年間,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相繼被搬上桌面。古老而高傲的帝國被撕去了最後一層面紗,「天朝上國」的幻夢破滅了,這塊土地成了西方侵略者們紛紛瞄上的新「沃土」。



近年來,所謂「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近代文明」的說法在網上流傳。就此,我們必須分清侵略的主觀意識和其所帶來的客觀結果。我們要承認的是,西方列強用大炮強行轟開我們的國門,搞五口通商割地賠款那一套侵略行徑,客觀上確實是加速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為我們帶來了許多西方近代文明的先進成果。但是,侵略的事實是無法被抹消的,侵略者施加在中國民眾身心上的痛苦也不可能被忽略。殖民者固然通過戰爭及非戰爭手段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但其目的依然是為了滿足自身開拓市場的需要。指望不速之客為自己「送溫暖」的想法不僅幼稚簡單,而且容易使人分不清民族與國家的尊嚴底線,必須警惕。


帝國的太陽已經落下了,但太陽還會照常升起。轉眼間,178年已經悄然過去,屈辱和愚昧的時代也早已翻篇,但歷史書上那些慘烈的數字仍然在時刻警醒著如今安享和平的每一個人,不忘過去的傷痛,如今才能更好地奔跑、騰飛。


配圖來源:網路


參考:《鴉片貿易史》(馬克思)、《波斯和中國》(恩格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新安全觀:為邁向普遍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功勛緝毒犬「楚歌」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