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姜文新片《邪不壓正》背後站著一個「老嬉皮」:張艾嘉的叔叔張北海

姜文新片《邪不壓正》背後站著一個「老嬉皮」:張艾嘉的叔叔張北海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王婧堯

姜文帶著新電影又回到影迷視線了。姜文的「北洋三部曲」:《讓子彈飛》講蜀地舊日傳奇,《一步之遙》講老上海風華,已經定檔7月13日公映的新片《邪不壓正》講的是北平俠影。這部由彭于晏、廖凡、周韻等主演的電影,正吸引著影迷的關注。電影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張北海是誰?對於內地的不少讀者來說,這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張北海本名張文藝,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於北京,1949年隨家人移居台灣地區,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師從葉嘉瑩。1962年到洛杉磯繼續深造,1972年因工作遷往紐約,定居至今。

人在紐約:張曼玉曾在他家拍戲

他寫過很多關於紐約的隨筆,《人在紐約》、《天空線下》、《一瓢紐約》。 1970年代起,張北海的家成了初抵紐約的華人了解這座城市的必到之地。阿城、陳丹青、張大春、王安憶、李安、張艾嘉、羅大佑、李宗盛、陳升等人,都是從他的客廳里認識紐約的。對他們來說,沒有了張北海的紐約,是不完整的;也只有張北海才能講述真正的紐約。陳丹青更是稱他為「紐約蛀蟲」。導演關錦鵬、演員張曼玉曾在他家拍電影《三個女人在紐約》。

散文集《一瓢紐約》是張北海多年紐約生活所得,是一部老嬉皮自吟自唱的「紐約傳奇」,他寫的紐約的每一角,都飽含著他的人生經驗和光陰的故事。張北海文字簡約,筆法從容、瀟洒,洋味十足,阿城謂之曰「風度」,並認為他的寫作已經形成了個人獨特的白話文「文體」。張北海寫「俠」,他本身也是個「遊俠」,遊歷於東西方之間,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從容擺渡。與這樣一個作家相遇,遭遇久違的乾淨優雅的現代漢語,將是一件幸福的事。作家阿城自稱「張迷」,「我常常尋思我為何迷張北海的文字,總結為,我在張北海的文字中,總能發現我自己思維中的空白點……這就是張北海的風度,風度不可學,學來的不是風度……也因此,我迷張北海的文字的根本原因,在於迷其風度。」

著作《俠隱》:這裡寫的是昨日北平

2007年,《俠隱》首次和中國內地讀者見面,張北海覺得是自己「回到了三十年代出生之地。」在序文中他寫道:「這裡的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這裡的北京,是沒有多久的從前,古都改稱『北平』那個時代的昨日北京。」2017年,《俠隱》在內地再版,並且因為姜文的電影改編,而備受矚目。他在序言中明確申明,他筆下的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這裡的北京,是沒有多久的從前,古都改稱」北平「那個時代的昨日北京。故事的歷史背景,其事件、人物、市容、生活等等,作者都力求符合史實。虛構部分則純屬虛構。」

侄女張艾嘉:他是「中國最後一位老嬉皮」

說到張北海,很多人還知道,張艾嘉是他的侄女。張艾嘉崇拜著這位永遠戴著棒球帽,穿牛仔衣,腳登帆布鞋的叔叔,稱讚他是「中國最後一位老嬉皮」。在一篇名為《我的叔叔》的文章中,張艾嘉這樣寫道,「從我第一篇小學作文被老師讚賞,題目就是《我的叔叔》,到開始看他的文章,對他總是有一種崇拜。我長大了,他卻也沒老,我們開始有共同的朋友。不知從幾時開始,我們越來越像父女,總是會惦念著對方,我為他做點小事,他為我寫個劇本。他來香港看我,我帶兒子去紐約跟他過個聖誕。一起喝酒、做炸醬麵,有時有說不完的話,有時也可以安靜的不說。我們就是家人,不再帶有任何色彩卻更濃厚的親情。」1997年,台灣音樂人陳升在紐約街頭邂逅旅美作家張北海,寫下了一首鄉愁濃郁的《老嬉皮》,「走在異鄉午夜陌生的街道/你低著頭微笑著說/百老匯街不懂遊子的心情/不如歸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飛來的帽子戲法?凱恩5球領跑射手榜首
楚辭專家、國學大家文懷沙逝世 享年108歲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