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血上市 優信IPO為何如此艱難

流血上市 優信IPO為何如此艱難

當地時間6月27日,優信集團(UXIN)終於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每ADS 9美元(每ADS代表3股A類普通股),發行規模為2500萬ADS,融資2.25億美元,同時還發行了1.75億美元可轉債。

優信開盤價為10.4美元,較9美元的發行價格上漲15.56%,在觸及8.16美元低點之後,股價震蕩回升,報收9.67美元,較發行價上漲7.44%,市值為29.7億美元。在當日美國股市全線下跌的情況下,優信取得了首個交易日的成功。

但這種成功,並沒有讓國內準備赴美IPO的創業公司感覺輕鬆,因為優信的發行價格已較其目標承諾價格大幅下滑,市值嚴重縮水。

根據此前的招股書,該公司計劃發行3800萬ADS,發行價區間為10.5美元/ADS至12.5美元/ADS,募資在3.99億美元至4.75億美元,按此計算,優信的IPO後市值為32億美元至38億美元。

對比發現,優信的市值已經大幅縮水。可以想像,該公司在美國的IPO路演是怎麼一番景象。《出行財經》翻看過幾位美國投資者的分析,都對優信不太看好。

那麼作為中國二手車產業的一家明星公司,背靠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美國投資者又為何不看好?明明一路灑血,優信的眾多股東為何不叫停此次IPO,擇期再來?

為什麼是流血上市?

在優信剛剛遞交IPO招股書之時,《出行財經》曾跟國內多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探討過優信的PE值,此後的報道中也指出:偏科生總是讓人擔心,在優信的三大業務中,二手車金融業務的營收佔比太高,可能會讓資本市場將其當作一家金融公司處理,尤其是中國的二手車金融市場面臨的高風險性,令人擔心優信PE值過低。

對比優信和美國二手車公司CarMax,不難看出優信的市值太低,並不只是因為美國投資者故意壓低中國創業公司的市值,儘管這些吸血的投資者都想殺低價格已獲取更高的回報。

優信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通過其旗下平台賣出的二手車總數量為634317輛,其中2C的交易量為283829,2B的交易量為350488,同比分別增長118.20%和41.50%。2017年CarMax平台上的二手車量為1130021輛,其中2C交易量為721512輛,2B拍賣交易量為408509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4.3%。

儘管優信至今沒有實現盈利,但從交易體量上,優信2C的交易量已經達到CarMax的39.34%、2B的交易量佔到後者的85.80%。而且優信交易量的增速是後者的10倍以上。但優信的市值還趕不上CarMax的尾數(截至2017年6月27日收盤市值為133億),為什麼?

一如《出行財經》此前所講,優信的業務構成中金融貢獻佔到55.27%(2017年優信累計總交易總額)為434億元人民幣,約合69億美元;其中汽車金融收入接近240億元人民幣),而CarMax的金融收入佔比只有2.45%(CarMax2017年累計總銷售和營業收入171.2億美金,汽車金融收入4.2億美金)。

如此,虎嗅網此前在分析優信IPO材料時,將其定性為一家金融公司,而非二手車電商公司。但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場能夠給予金融類上市公司的估值溢價(PE倍數)遠不及互聯網電商企業。

2018年5月30日數據顯示:電商企業阿里、京東,PE倍數分別為49.54與282.31。美國知名的二手車交易平台CarMax與AutoNation,PE倍數分別是19.05與10.36。金融類公司中,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的PE倍數分別為6.37與5.97,互聯網金融平台中趣店PE倍數僅為4.16。

為何不推遲上市

那麼在這樣一個不利的局面下,優信為什麼滿足了眾多「吸血鬼」的要求,放低了發行成本?為何不推遲上市?

《出行財經》認為,從優信實際執行的發行量和發行的1.75可轉債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首先,優信原定計劃發行3800萬ADS,以獲取3.99~4.75億美元;但由於發行成本被買方「殺低」到9美元/ADS,顯然如果繼續按照原先3800萬ADS的發行量,優信的早期投資者將損失慘重;為降低損失,優信減少了發行量,至2500萬ADS。

但在發行價格和發行總量都降低的情況下,優信在此次IPO後只獲得了2.25億美元的融資,距離預期差距巨大。如果公司具有充足的現金流,或者能夠有足夠的盈利能力,那麼2.25億美元也足夠其發展。但1.75億美元的借債表明,優信仍然需要4億美元的運營經費。

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優信寧願「流血」上市,也不能推遲一步。如果我們再大膽的設想一下:美國的投資人「吸血鬼會」不會正是知道優信急缺現金流,而故意壓低價格呢?

加把火再出發

的確,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的二手車企業都還靠融資活著,他們自身仍然需要搭建自己的技術團隊,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讓消費者養成線上購車的習慣,甚至還有一系列的兼并重組。

《出行財經》相信,所有創業公司如果能夠在一級市場融到錢,就絕對不會跑到二級市場上選擇上市,因為在公司業務發展尚不成熟時,資本市場給到的PE倍數必然不會太高。更何況,經歷了一輪投資泡沫,當前市場上真正的優質項目已經越來越少,一級市場也在爭奪優質資產。

中國二手車市場快速發展始於2010年,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統計,當時中國二手車市場的交易量剛剛突破300萬輛,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2017年中國大陸二手車的交易量已經突破1200萬輛。市場的快速增長,交易模式的多元化,讓中國一下湧現出眾多二手車創業公司。優信集團創立於2011年,是這波創業大潮中的第二家創業公司。

優信集團作為第一個實現IPO的二手車領域的創業公司,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表示祝賀之後,也對《出行財經》記者表示:「融資是為了加把火,再出發。」

的確,不論是已經登陸二級市場的優信,還是繼續在一級市場尋求幫助的其他創業公司,融資是為了再出發,儘管目前尚未實現盈利,但因為中國的汽車市場足夠大,這個產業發展尚無上限,它的空間容量遠大於新車市場,足夠國內產生多個巨無霸級的上市公司。

(歡迎關注公眾賬號:出行+ 財經)

汽車財經新媒體

影響汽車產業投資的提供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出行 的精彩文章:

TAG: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