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擔水何以要了新媳婦命?犧牲189條命、「人工天河」紅旗渠近億元投資竟無一起貪污

一擔水何以要了新媳婦命?犧牲189條命、「人工天河」紅旗渠近億元投資竟無一起貪污

【趣旅遊·愛攝影·品歷史】

一個太行山區災害頻發的窮縣,因旱災500年間人相食5次,一擔水要了新媳婦的命。犧牲189條命,256人重傷致殘,終建成「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紅旗渠。

一擔水要了新媳婦的命

這就是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東麓,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處的林縣。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共514個春秋,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乾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乾旱嚴重到"人相食",在這514年里人相食5次。

林州有一種獨特的歷史遺存,叫「荒年碑」,那是歷代林州人對乾旱的記錄。合澗鎮小寨村的「荒年碑」記述清光緒三年旱災的悲慘情景:「回憶凶年,不覺心慘,同受災苦,山西河南,唯我林邑可憐……人口無食,十室之邑存二三……食人肉而療飢,死道路而屍皆無肉,揭榆皮以充腹,入庄村而樹盡無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約十分有七矣……」

明代林縣知縣謝思聰組織修建了謝公渠,這些工程也只解決了部分村莊的用水問題。

民國九年(1920年)大旱,黃崖泉的泉水小得只有香火頭那麼粗。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漢起五更爬上黃崖泉,想趁早挑擔水回家過年。挑水的人多,一直挨到天黑他才接滿一擔水回村。新過門的兒媳婦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擔水一天還未回來,就出村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婦又是小腳,接過擔子剛走幾步,一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一擔水灑了個凈光。兒媳婦又羞又愧,就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上吊自盡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漢埋葬了新婚兒媳的屍體,帶著全家踏上了逃荒路。從此,這一家人再無音信。

「引漳入林」

1959年,林縣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乾旱。境內的4條河流都斷流乾涸了,水庫無水可蓄見了底,山村群眾又得遠道取水吃。

1959年10月10日,林縣縣委召開會議作決定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時任中共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發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當時正逢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引漳入林」工程於1960年2月開工。全縣只有150畝耕地、300萬元儲備金、28名水利技術人員。

1960年2月,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

他們使用的是最簡單的勞動工具,軍民聯合,用人推肩扛的方式,在山崖上開鑿了一條不可思議的天河。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7月工程全面竣工。

用了九年時間,紅旗渠終於修通了。

凌空除險,自己拿鉗拔掉砸壞的3顆牙

在歷次的紅旗渠相關展覽中,一個高懸於半空中,手持除險鉤排險的人的照片經常被放大作為主題宣傳畫,這個人被譽為太行山上的「飛虎神鷹」,他就是紅旗渠工地除險隊隊長、紅旗渠建設特等模範任羊成。

凌空除險是當年修渠民工為了在懸崖峭壁上開山放炮,去除險石而獨創的一種高空作業法。羊工出身的任羊成和他的夥伴們,決心甩掉竹竿,凌空除險,於是紅旗渠總指揮部應他們的要求,從各鄉抽調了三十多名身強力壯的民工,組成凌空除險隊。於是一群腰繫繩索,在懸崖峭壁間飛來盪去的除險隊員成了紅旗渠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任羊成講述了一段難忘的受傷經歷:「記得那天作業時,一塊石頭砸到我的嘴上,當時4顆牙齒被砸壞,嘴裡血流不止,無奈,我只好從隨身帶的工具包里拿出鉗子,拔掉了其中3顆牙齒繼續工作,不然就沒辦法喊上面的工友向下放繩了,當時疼得直掉淚,但是無論怎樣,我也沒有停下手裡的工作。」任羊成就那樣懸在半空中作業,一直堅持到下午1點鐘左右才收工,下來後,他的臉已經腫得很大,嘴也合不上,喝口水都很困難。

紅旗渠的8個神奇數字

長度:紅旗渠在山路綿延1520公里,比從倫敦到維也納還要遠一些。

工程量:削平1250個山頭,打通了211個隧道,挖土石方1818萬立方米,相當於從哈爾濱到廣州修了一道高3米、寬2米的萬里長城。

工期:10年,從1959年始,1965年乾渠通水,分支工程全部建好是1969年。

勞力:當時林縣50萬人,有30萬人參加了勞動,幾乎家家都出了人工。

資金:累計投資6880萬,其中85%為當地和群眾自籌。

壽命:設計壽命20年,但至今已使用了50年。

效果:通水前畝產200多斤,通水後提高到八九百斤,2014年全市的經濟總產值450億元,是通水前的6400多倍,穩居河南前十。

犧牲人數:為了修建紅旗渠,共有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大的60歲,最小的17歲。256人重傷致殘。

蜚聲海內外的林縣(現稱林州)紅旗渠,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在太空梭上腑瞰地球,能夠看到中國的兩大地標性建築物,一是萬里長城,再就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旗渠景區由「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三個景區組成。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青年洞,是紅旗渠旅遊的核心景點,也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300名優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人文表演,凌空除險。現在,青年洞景區由當年的「除險英雄」現已年過七旬的任羊成親自指導訓練的小夥子,會給你帶來原汁原味、驚險而又精彩的表演。

青年洞總長616米,高5米,寬6.2米,青年洞位置處於豫、冀、晉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的牛嶺山村下方。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到了今天,紅旗渠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山西、河北與林縣爭搶水源,爭紛不斷。渠上游開了24個放水囗,8個大虹吸管道,甚至有人在兩處炸毀紅旗渠岸,震驚全國。現在紅旗渠水流量只是原來的六分之一,灌溉面積由60萬畝下降到29萬畝,用水由不要一分錢變為每年向山西交水費數百萬元,一手交錢,一手放水。拋棄社會主義協作精神後,紅旗渠步履維艱,命運堪憂。(圖/文 凌雲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天下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