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殺嬰、棄母、戀獸,如此「道德敗壞」,竟成影史經典

殺嬰、棄母、戀獸,如此「道德敗壞」,竟成影史經典

毒藥君一直討厭把「重口」當噱頭的電影。

這種片子見多了,獵奇過後,味同嚼蠟,也就沒啥意思了。

而今天咱們要聊的這部影片,曾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生猛但不調戲觀眾,「道德淪喪」卻又直擊人性痛點。

棄母、殺嬰、活埋、弒父、人獸交媾:用最「重口」的形式探討最最嚴肅的問題——《楢山節考》

《楢山節考》

Narayama Bushiko

相傳,在日本一個與世隔絕的山村裡,村民生活異常貧窮,沒有多餘的糧食提供給缺乏生產能力的老人和小孩。

生存與繁衍的困境催生出一套近乎變態的習俗:

「楢山節」的儀式便是其中之一。

村子裡,凡人活到七十歲,如果還沒有自然死亡,就會被兒子送上楢山山頂,祭山神。

除此之外,「性」只屬於長子。

只有每個家庭的大兒子才擁有性權利,老二被稱為「奴崽」,完全被禁慾,他們的唯一職責就是持續的提供勞動力,供養哥哥的後代,讓家族繁衍得以延續。

而每個家庭的孩子不會太多,當一個家庭無力養育孩子時,他們會把男嬰活埋,女嬰則作為生殖工具被買賣。

《楢山節考》的故事圍繞著小村莊一個普通家庭展開。

阿玲婆已經69歲,快要到了「上楢山」的年齡,但是她的身體卻依舊硬朗,甚至有一口整齊的牙齒。

在傳統之下,這反而讓她成為全村的笑柄,在糧食稀缺的群落里,老而不死反而成為一種罪過。

眼看參拜楢山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阿玲婆卻顯得並不在意。因為結束生命之前她還有心事未了。

阿玲婆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辰平的妻子死於意外,為長子續弦成為阿玲婆的頭等大事。

這天,鹽販子到阿玲婆家說媒,對方是鄰村剛成寡婦的阿玉。阿玉雖然長相魁梧,但卻踏實持家。

阿玲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辰平,但是辰平卻沒有一絲高興。

因為他明白,母親這是在為這個家尋找下一任女主人,阿玉的到來意味著母親上山的日子更近了。

阿玲婆看出了兒子的心思,勸說他不要感情用事,不然會遭全村人恥笑。

在這個村子裡,不願把父母送上山的男人會被視為懦弱,也會使整個家族名譽掃地。

阿玲婆認為30年前,辰平的父親之所以失蹤,就是因為不忍心將辰平的奶奶送上楢山,她提醒兒子千萬不要像他的父親那樣。

阿玉終於來到辰平家,為了留住未來兒媳,證明自家可以給阿玉更好的生活。

阿玲婆先是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盛情款待,然後獨自跑去草棚,生生把門牙磕掉,以顯蒼老之相。

她不斷提醒阿玉,自己即將上山祭神,家裡少了一張嘴,總會好過一些。

在這個貧窮的村落中,活著是頭等大事,沒什麼能比吃飽飯更有誘惑力。

阿玉和辰平圓房當晚,老二利助悄悄站在窗外,窺視著這一切。

利助是阿玲婆的二兒子,因為天生體臭而遭全村唾棄。

作為家中次子,他無權娶妻生子。長時間的性壓抑讓他完全喪失理性,甚至不惜和鄰家母狗交媾。

洩慾期間,他偷聽到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消息。

由於病重,不能死在楢山上的新屋家男主人,認為自己的家族受到了山神詛咒。

原因是自己的父親曾打死過一個男孩,為了解除男孩鬼魂的怨氣,他要求妻子阿枝在自己死後睡遍全村男人。

這個消息讓被傳統閹割的利助看到了希望,從這天起,他開始每日祈禱新屋家男人早些死去。

只可惜,即便這樣,阿枝嫌棄利助的體臭而刻意將其忽略。

這讓利助痛不欲生。

哥哥害怕利助惹出是非,竟然求妻子阿玉做弟弟一晚上的老婆。

阿玲婆得知這件事,害怕以後兩兄弟因為此事生出更多事端,她一面讓阿玉拒絕,另一面自己去求阿枝。

可是,阿枝並沒有答應阿玲婆的請求。

無奈之下,阿玲婆只能去求自己的好閨蜜,同樣年近70的阿金婆。

最終,利助在阿金婆的身上初嘗肉體之歡。

聽到這裡,各位毒粉一定覺得三觀碎了一地。別急,更殘酷的還在後頭。

阿玲婆的長孫袈裟吉,把懷孕的阿松帶回家。

阿松好吃懶做,又懷著孕,這無疑是讓本就揭不開鍋的家裡又多了兩張吃飯的嘴。

阿松的娘家一貫喜歡不勞而獲,家裡從上一輩開始就有偷盜的毛病。在糧食緊缺的村落里,偷別家糧食無異於謀財害命。

一天夜裡,孫媳阿松再次偷盜,接濟娘家,正巧被辰平發現。

辰平沒有忍心懲罰阿松,但是阿松的娘家卻東窗事發,阿松父親偷村子裡糧食的事情被發現,全村商議將阿松全家滅門。

阿玲婆認為阿松的存在會拖垮這個家,於是設法讓阿松回到娘家。

就這樣阿松家的的糧食被搶劫一空,阿松全家,連同她和袈裟吉未出生的孩子一起被活埋。

得知真相的袈裟吉,無法自控,埋怨奶奶,憤怒地咒罵她。

可是,阿玲婆卻顯得異常平靜,她繼續處理上山前的事物,直到教會兒媳阿玉如何捕魚,終於放心。

了卻一切心事的阿玲婆不顧兒子反對,把村中長老請到家裡,聆聽上楢山前的「忠告」。

於是,長老們的會議成為這場「楢山節」儀式的前奏。

他們告訴了辰平上山的路線,以及「楢山節」的規矩。

其中一位長老臨走之前悄悄告訴辰平:如果爬不到山頂,可以在半路把人扔下山崖。

辰平終於背起母親上山,山頂白骨嶙峋,還未腐爛的屍體遭禿鷹叼食。他把母親放在一塊石頭旁,聽從不可回頭的規矩,快步離開。

當他走到半山腰時,看到親戚家的男子把不願上山的父親扔下山崖,忽然覺得自己和他並沒有什麼兩樣。

人性與動物性的糾葛再次產生,他忍不住重返山頂。

可就在這時天降大雪,這正是阿玲婆所期待的「吉兆」。

辰平似乎又找到了尋求心安的良藥,在母親的催促下,離開了楢山。

電影最後,辰平回到家中,二弟利助躲在老婦人阿金婆的身上,逃避這一切。

妻子像平時一樣準備晚餐,長子袈裟吉和已經懷孕的新歡並肩而坐,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好了,故事毒藥君敘述完了。即使不加入任何觀點,單看這個故事本身,它也足夠生猛。

在這部電影里,人不再成為人,他們生如螻蟻,命如草芥

貧窮是原罪,生存是唯一目的。全村人只關心兩件事:食物和性。

食物是個人乃至一個家庭得以生存的砝碼,在電影里,村子裡的人可以為了搶奪食物而拚命,村落的體制近乎原始社會的食物爭奪。

阿松娘家慘遭滅門是因為他們恰恰觸犯了這個村子裡的大忌。

是矛盾的,它既以繁衍為目的,而繁衍本身某種程度上又阻礙了個體生存。剛出生的男孩被活埋或丟棄,女孩被買賣成為下一輪生殖工具。

由此,人回歸動物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存寓言躍然紙上。

影片中,導演用動物交配與男女交歡鏡頭的交叉剪輯,以及頻繁的出現「蛇」的特寫,用以隱喻:溫飽之下,當人掙扎於生存本身時,獸性統治大腦,人跟其它動物沒有太大差別。

影片中沒有道德批判,沒有渲染、抒情,完全的現實主義風格平鋪直敘。

在嚴酷生存環境的危機感之下,人只保留下自己的原始慾望,神性被消解。

《楢山節考》的導演今村昌平曾師從小津安二郎,兩人創作理念分歧極大,當被質問「你為什麼總想拍這些蛆蟲一樣的人」時,今村昌平回答:

「我將書寫蛆蟲,至死方止。」

關注人性,關注人類生存狀態,一直是今村昌平的藝術追求。

直面最真實的人性,也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近 期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全場爆笑!果然還是東北喜劇玩得溜
警告:尺度太大,畫面太真實,未成年人謹慎觀看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