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溫馨提示:本文約6200字,配圖24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自19世紀初葉以來,英國皇家海軍作為世界最強大的海上力量,成為各國海軍效仿學習的對象,英國海軍的制度、組織和傳統超越國界,深刻影響著其他國家的海軍,而現代海軍閱艦式也隨著皇家海軍艦船的航跡流傳到大西洋彼岸乃至遙遠的東方。本文將為讀者介紹閱艦式在美國海軍、日本海軍和中國海軍中的歷史演變。

美國:自成一派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取代英國海軍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美國海軍的諸多傳統則繼承自風帆時代的英國海軍,不過對於閱艦式,美國人倒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派。在美國海軍中閱艦式被稱為Naval Review,它與英國海軍的Fleet Review的區別並不限於字面,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美國海軍自身的特點。

由於美國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圍,美國民眾和精英階層並不熱衷於繁文縟節、規則嚴整的歐式閱兵活動,因此我們較少看到美軍舉行大型閱兵式的報道,這種風氣也影響到美國海軍的閱艦式。相比英式閱艦式,美國海軍的閱艦式在形式和規模上更加靈活多變,在內容上軍事和外交功能較為弱化,更加突出慶典儀式和公共宣傳的特色。在美國海軍中,規格最高且最為正式的閱艦式是由總統或海軍部長作為閱兵首長檢閱艦隊,此外也會在其他場合舉行小規模閱艦式。美國海軍的閱艦式通常會在每年的海軍日舉行,在獨立日、其他重要紀念日或某些特定場合也會舉行閱艦式。相對來說,美國海軍的閱艦式較英國閱艦式更加頻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規模較小。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在1911年10月的閱艦式上掛滿旗的美國海軍「密歇根」號戰列艦。

美國的海軍日相當於我國的海軍建軍日或海軍節,是由美國民間組織海軍協會於1922年設立,確定每年10月27日為海軍日,因為這一天是20世紀初大力推動海軍發展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生日,此舉意在表達對這位已故總統的崇敬和緬懷。在1923年的海軍日,全美超過50座城市舉行了慶祝活動,美國海軍也派出相當數量的艦船前往主要港口參與活動,並為公眾組織了小型閱艦式,以密切軍民關係,因此海軍日閱艦式頗有軍民聯歡的意味。1949年,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要求將海軍日與新設立的武裝部隊日(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相當於建軍節)合併,但海軍協會我行我素,堅持在10月27日舉行活動。20世紀70年代,有學者考證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海軍的成立時間為1775年10月13日,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朱姆沃爾特海軍上將希望海軍協會將海軍日更改為10月13日,但是時至今日美國人依然習慣將10月27日作為海軍日。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45年10月美國海軍日閱艦式的招貼海報:「強大的艦隊保衛和平」。

相比擁有600多年悠久歷史的英國閱艦式,美國海軍閱艦式的歷史相當短暫,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893年4月到6月,在芝加哥舉辦世界博覽會及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400周年之際,舉行了美國海軍歷史上的首次國際閱艦式,克利夫蘭總統乘坐「海豚」號交通船檢閱了參加慶祝活動的各國艦船,其中只有4艘美國軍艦,此次閱艦式被認為是美國海軍現代閱艦式的開端,此次閱艦式是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漢普頓錨地舉行的。

真正促使閱艦式在美國落地生根的人是「大棒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他在任期內大力支持美國海軍的發展並積極向世界展示美國的海軍力量,其最著名的舉措就是在1907年12月派出16艘新銳戰列艦組成的「大白艦隊」環行世界。同時,老羅斯福還把閱艦式當作為海軍建設搖旗吶喊、製造聲勢的重要手段,在總統任期內先後6次舉行閱艦式,包括1907年12月歡送「大白艦隊」起航及1909年2月迎接「大白艦隊」遠航歸來。1907年12月16日,老羅斯福乘坐「五月花」號總統遊艇檢閱了集結完畢的「大白艦隊」,在軍樂和禮炮聲中向受閱官兵頻頻回禮,並且高聲對旁人喊道:「你曾經在這樣一天看到過這樣一支艦隊嗎?」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07年12月16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乘坐「五月花」號遊艇在漢普頓錨地檢閱即將遠航的「大白艦隊」,受閱艦艇鳴放禮炮向總統致敬。

在西奧多·羅斯福之後,美國總統在任期內檢閱艦隊成為常態,在太平洋戰爭之前,除了深陷大蕭條漩渦的胡佛總統外,其他歷任美國總統都曾舉行過閱艦式。不過,這段時期美國海軍的閱艦式更類似於總統或海軍部長對海軍部隊的例行巡視,不具有更多的軍事或政治意義,比較特別是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在1919年12月底在紐約州的哈德遜河上特意舉行了慶祝一戰勝利的閱艦式。1945年10月27日,哈里·杜魯門總統在當年的海軍日活動中舉行大型閱艦式,以慶祝二戰勝利。從太平洋戰場歸來的美軍戰艦排成一條長龍駛入哈德遜河,並錨泊在河面上,杜魯門總統乘坐「倫肖」號驅逐艦檢閱了艦隊縱列,並興緻盎然地向受閱官兵揮帽致敬。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45年10月27日,杜魯門總統舉行盛大的海軍日閱艦式,慶祝二戰勝利。左圖為停泊在哈德遜河上的艦隊,右圖是杜魯門總統在「倫肖」號驅逐艦上揮帽致意。

在二戰之後,雖然美國海軍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是美國高層對於舉行大型閱艦式的熱情反而減退了,從二戰結束到冷戰結束,除了艾森豪威爾、福特和里根之外,其他歷任美國總統都未舉行國家級別的閱艦式,而這三位總統也不過舉行了4次閱艦式而已。但是,冷戰時期美國閱艦式的規模、紀念意義和國際影響力都遠遠超過二戰前。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57年6月參加詹姆斯敦建城350周年國際閱艦式的美國戰艦。

1957年6月11日至13日,為了紀念詹姆斯敦建城350周年,美國在漢普頓錨地舉行了國際閱艦式。詹姆斯敦是英國在北美大陸建立了第一處殖民據點,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歷史的原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來自17個國家的113艘艦船參加檢閱,美國海軍派出包括福萊斯特級超級航母、衣阿華級戰列艦在內的大批艦艇受閱,是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示。1976年7月4日,在美國建國200周年之際,在紐約哈德遜河上舉行了國際閱艦式,福特總統乘坐「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順流而下,檢閱了沿河停泊的美國海軍艦艇和來訪的外國艦船,並在「福萊斯特」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主持了紀念儀式。1986年,里根總統舉行閱艦式慶祝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約翰·肯尼迪」號航母擔任受閱艦隊旗艦。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86年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閱艦式上的「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僅舉行了一次閱艦式,即2000年7月3日至9日,在紐約舉行的獨立日國際閱兵式,比爾·柯林頓總統檢閱了艦隊。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二戰後美國沒有經常舉行國家規格的大型閱艦式,但是美國海軍在全球部署的軍事活動中常常會參與類似的艦隊檢閱,比如與盟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之後會舉行閱艦式。

日本:西風東漸

在日本江戶時代初期,德川家光等幕府將軍曾舉行過水軍檢閱活動,稱為「船行列」,類似於後世的閱艦式。19世紀60年代,經歷了倒幕運動的風雲激蕩,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啟動了步入近代國家的歷史進程。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新型陸海軍是明治維新的重要內容,日本海軍以英國為師,從艦船設計到組織體制均學習英國海軍,同時也將許多西方海軍傳統引入日本,其中包括閱艦式,日本海軍稱之為「觀艦式」。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描繪1868年天保山觀艦式的繪畫,這是日本近代首次觀艦式。

早在明治維新之初,明治天皇就仿效西方,於1868年4月18日(明治元年舊曆3月26日)在大阪天保山灣舉行了觀艦式,當時稱為「海軍天覽」。檢閱觀禮台設在海岸附近的天保山炮台上,6艘屬於中央政府和來自各藩的艦船及來訪的法國護航艦「迪普萊克斯」號排成縱隊從山下的海域駛過,接受天皇檢閱,受閱艦隊的指揮官是乘坐旗艦「電流丸」號的石井忠亮。天保山觀艦式是日本近代首次觀艦式,後世在天保山立碑紀念,而法國軍艦的出場使得日本海軍的初次觀艦式就帶有國際化色彩。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後世在天保山豎立的明治天皇觀艦紀念碑。

1878年,在日本海軍創建初現規模的情況下,時任海軍卿的川村純義向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提出建議,仿效英國海軍的閱艦式,請天皇親閱艦隊,得到贊同,不過直到12年後這項建議才最終實施。1890年4月30日,日本海軍在神戶灣舉行了名為「海軍觀兵式」的檢閱活動,被認為是日本海軍第一次真正的觀艦式,受閱艦隊規模較天保山觀艦式大為擴充,有30艘艦船參加,按照常備艦隊和演習艦隊排成兩列,明治天皇以「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為御召艦檢閱了艦隊。1900年4月30日,日本海軍在當年艦隊演習後再次在神戶灣舉行閱艦儀式,並正式使用了「觀艦式」的名稱,稱為「大演習觀艦式」,日本海軍的觀艦式由此基本定型。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反映1928年昭和天皇登基慶典觀艦式的圖畫。

以明治初年的天保山觀艦式為起點,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先後舉行了18次觀艦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作為國家大典舉行的慶祝儀式,被稱為「特別觀艦式」,均在橫濱灣舉行,共有4次;二是聯合艦隊在大演習結束後作為壓軸戲舉行的艦隊檢閱,被稱為「大演習觀艦式」,多在神戶灣舉行,少數在橫濱灣,共有10次(含1890年的海軍觀兵式)。除了這兩類觀艦式外,還有天皇巡視艦隊時舉行的「恆例觀艦式」,僅有2次,規模較小。此外,在1919年7月29日,為了迎接在一戰時期開赴地中海作戰的特務艦隊歸國,在橫須賀灣舉行了一次觀艦式,稱為「御親閱式」,是不同於其他閱艦式的特例,受閱艦艇中包括7艘作為戰利品的德國潛艇。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二戰前日本海軍閱艦式的照片,在艦列前方航行的3艘軍艦為天皇和其他嘉賓乘坐的檢閱艦。

從明治時代到昭和時代,隨著日本海軍實力的快速膨脹,其觀艦式的規模也日益擴大,受閱艦艇的數量和噸位持續攀升,屢創新高。在1900年度的大演習觀艦式上,受閱艦艇數量為49艘,約12.9萬噸,到1908年度的大演習觀艦式時上述數字已經增至124艘,約40.4萬噸。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海軍不甘心受到條約束縛,大力擴充艦隊規模,歷次大演習後都會集中超過100艘艦艇舉行閱艦式。1933年8月在橫濱灣舉行的大演習觀艦式有161艘艦艇和200架飛機參加,總噸位達84.7萬噸,為日本海軍觀艦式的最高噸位記錄。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33年8月日本海軍大演習觀艦式的現場照片,這是日本海軍規模最大的觀艦式之一。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33年度大演習觀艦式艦列圖,上面標明了檢閱艦的行進路線。

相比與艦隊演習密切聯繫的大演習觀艦式,作為國家慶典舉行的特別觀艦式更為公開,對外界的影響力也更大。日本海軍先後舉行過4次特別觀艦式,分別是1905年10月的日俄戰爭凱旋觀艦式,1915年12月慶祝大正天皇登基的御大禮特別觀艦式,1928年12月慶祝昭和天皇登基的御大禮特別觀艦式和1940年10月的紀元2600年特別觀艦式。以觀艦式慶祝新皇即位顯然借鑒了英王加冕閱艦式的做法,不同的是並不在天皇登基當年舉行,而是延後兩三年。1928年的昭和天皇即位觀艦式是日本海軍歷史上最為隆重的觀艦式,有184艘艦船參加,包括來自英、美、法等國的18艘外國艦船,受閱艦艇數量為歷次觀艦式之最。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28年12月昭和天皇登基慶典觀艦式現場的航拍照片,是日本海軍參閱艦艇數量最多的觀艦式。

1940年的特別觀艦式是日本為紀念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而舉行的重要活動,也是同年聯合艦隊大演習後的例行閱艦,只是更突出慶祝意義。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閱艦式,於1940年10月11日在橫濱灣舉行,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擔任觀艦式總指揮,出於保密原因及緊張國際局勢的影響,沒有邀請外國艦船參加。98艘受閱艦艇排成四列,昭和天皇乘坐的「比睿」號戰列艦在各艦列之間穿行,接受各艦的致敬。在檢閱接近尾聲時,由小澤治三郎少將指揮的空中分列式開始,527架各型飛機組成的大編隊從艦隊上空飛過。此次閱艦式雖然參加艦艇數量較以往減少,但受閱飛機數量大幅增加,遠超之前任何一次觀艦式,充分顯示了海軍航空兵地位的上升。參加1940年度閱艦式的日本海軍艦艇大多在太平洋戰爭中沉沒,僅有破冰船「宗谷」號和氣象觀測船「凌風丸」號出現在戰後海上自衛隊的觀艦式中。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在1940年10月的紀元2600年特別觀艦式上,由九七式飛行艇組成的大編隊從艦隊上空飛過。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日本海軍被解散,觀艦式也被廢止,但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建立,這一傳統儀式也得以復活。1957年10月2日,海上自衛隊在東京灣舉行了戰後首次觀艦式,由首相岸信介檢閱艦隊,有32艘艦艇和49架飛機參加。從1960年開始,海自每年都會舉行觀艦式,由首相或防衛大臣閱艦,其中1961年度的觀艦式首次採用了受閱艦和檢閱艦同時航行的少見方式。由於爆發石油危機,海自於1974年暫停舉行觀艦式,後於1981年恢復,並改為三年一次,固定在相模灣舉行,唯一的例外是2002年在東京灣舉行的紀念海上自衛隊創立50周年國際觀艦式,來自美、俄、法、澳等11國的17艘艦艇前來觀禮,受閱艦艇數量為65艘,為戰後日本海自規模最大的觀艦式。日本海自最近一次觀艦式是在2015年10月18日舉行的。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2015年10月18日在相模灣舉行觀艦式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

中國:志在藍水

近代中國首次接觸西方閱艦式是在晚晴北洋海軍的創建時期。1886年5月,海軍大臣醇親王奕譞前往旅順校閱艦隊,此次檢閱以操演陣型變換和射擊打靶為主。此後,醇親王乘船前往煙台,停泊在港內的英法軍艦以西方海軍禮儀鳴炮致敬,可視為西方閱艦式在中國的首次出現。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後,在海軍章程中規定艦隊三年大閱一次,包括陣型操演、射擊訓練、巡視炮台等內容,也有類似錨泊地閱艦的檢閱活動,雖然與西方閱艦式仍有很大不同,但無疑是中國現代閱艦式的源頭。隨著中國海軍與國際的交往日益加深,中國人對於西方閱艦式也有了更多的感受。1896年李鴻章訪英時就受到檢閱英軍艦隊的禮遇,1911年6月,「海圻」號巡洋艦赴英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閱艦式,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派艦參加國際閱艦式。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晚晴時期繪製的《煙台大會》圖,表現了北洋艦隊在煙台進行操演的場面。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13年6月19日,在天津大沽口外舉行了民國海軍首次大規模閱艦式,這是中國海軍第一次以英國閱艦式的形式進行海上閱兵。海軍總長劉冠雄乘坐檢閱艦「聯鯨」號閱艦,由「海圻」號領銜的10艘艦艇以雙縱隊錨泊,接受檢閱,並鳴禮炮致敬。沿襲晚晴海軍的傳統,此次閱艦式包含於一系列校閱活動當中,此後還進行了陣列、射擊等演習活動。在1913年閱艦式後,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局勢動蕩,以及侵華戰爭的爆發,中國海軍再未舉行過統一的閱艦式,只在例行海軍會操時以小型閱艦式作為開幕式。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蘇聯援助下開始創建人民海軍的艱辛歷程。1957年,為了推進海軍現代化、正規化的步伐,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向中央請示,在紀念建軍30周年之際在山東青島舉行人民海軍的首次海上閱兵式,得到批准。毛澤東主席因健康原因不便出席,由周恩來總理代為檢閱,受閱艦艇以北海艦隊為主,也有少數東海艦隊艦艇參加。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上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海軍宣傳海報。

1957年8月4日上午,周總理首先在岸上檢閱了來自海軍機關和部隊的人員方隊,然後乘坐首艘國產仿製蘇式魚雷艇前往膠州灣,檢閱了停泊在此的海軍艦艇,並登上檢閱艦「鞍山」號驅逐艦,向受閱官兵發表了講話。隨後,海上分列式開始,受閱艦艇依次編隊通過檢閱艦舷側,海軍航空兵的飛機也同時飛越閱兵海域,閱兵式最終圓滿完成。受到蘇聯海軍的影響,人民海軍的首次海上閱兵與歐式閱艦式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在於錨泊地檢閱時沒有檢閱艦,而是以作為交通艇的魚雷艇代替,此外行進間檢閱時,不同類型的艦艇以不同編隊方式通過檢閱艦,使檢閱內容更為豐富。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1957年8月,周恩來總理在肖勁光司令員的陪同下檢閱海軍艦隊。

1957年海上閱兵式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人民海軍長期沒有舉行類似的大型閱兵活動,僅限於內部領導視察的例行檢閱,但在海軍條令中制定了相應的閱兵規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閱兵式的正式名稱為「艦艇閱兵」,分為海上閱兵和碼頭閱兵兩種形式,海上閱兵又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其基本形式與西方海軍的錨泊地閱艦和行進間閱艦相似,但在分列式時檢閱艦會與受閱艦相向航行。碼頭閱兵是中國海軍特有的閱兵方式,受閱艦艇依次靠泊在碼頭上,閱兵首長可乘坐檢閱艦從海上檢閱,其相應禮節與海上閱兵相同;閱兵首長也可在岸上乘車或步行檢閱艦隊,此時受閱艦艇全體官兵要離艦,在碼頭上列隊迎接。相比海上閱兵,碼頭閱兵簡單易行,節約成本。此外,在閱兵當日受閱艦艇要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並懸掛滿旗。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在碼頭上列隊接受檢閱的中國海軍官兵。

在改革開放後,人民海軍的建設重回正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民海軍在某些演習活動中部分恢復了閱兵儀式,但海上閱兵的真正回歸是在2009年4月23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的紀念人民海軍建軍60周年國際閱兵式,這是1957年閱兵式之後人民海軍第二次按照閱艦式的國際標準舉行大型海上閱兵,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國際閱艦式,包括2艘核潛艇、2艘常規潛艇、6艘驅逐艦、7艘護衛艦在內的19艘中國海軍艦艇和來自美、俄、法、韓等14個國家的21艘艦艇接受了檢閱,可謂盛況空前,備受矚目。此次海上閱兵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海軍裝備水平的飛躍進步和嚴整威武的軍容風貌,彰顯了中國海軍邁向藍水的勃勃雄心,同時加強了與外國海軍的交流,增進了友誼,頗具里程碑意義。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2009年4月,在海軍建軍60周年國際閱艦式上進行海上分列式的中國海軍艦艇。

時隔9年後,中國海軍第三次舉行大型海上閱兵,亮劍南海,意義非凡。與2009年閱兵相比,此次海上閱兵在艦艇數量、艦艇類型、作戰性能各方面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海上分列式以異於常規的作戰編組形式進行,凸顯了中國海軍在作戰理念和作戰體系上的全新變革,突出了閱兵的實戰意義。結合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局勢和周邊地區並不安定的態勢,此次海上閱兵更具現實意義。遙想數十年前毛澤東主席的有力號召:「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感受今日南海閱兵的赳赳雄風,我們看到一座堅不可摧的海上長城正屹立在共和國的海疆之上!(續完)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2018年4月中國海軍南海閱兵式的海上分列式。

美日閱艦各有風姿 最強艦列還看中華

■ 在南海巡航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它們是捍衛中國海洋權益的海上長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戰史 的精彩文章:

TAG:崎峻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