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自己嚴格有高度 對他人寬容有溫度 對崗位敬畏有態度

對自己嚴格有高度 對他人寬容有溫度 對崗位敬畏有態度

今天,主要想與大家聊聊,人、單位的問題,或是單位人的問題。單位、人的概念很寬泛,今天只談其單位人的一個側面,或是某個點。今天在座的都是單位人,談人與自己結合,談單位與工作結合。聊三句話六個字「高度、溫度、態度」。

一、對自己嚴格有高度

人常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它包含人生的方方面面。今天與大家交流的對自己嚴格有高度,只是嚴以律己的一個側面,一個點而已,這個點與我們的工作緊密相關。我個人認為應著重把握如下幾點:

1、不斷完善自我。

——成長需要被否定

一個人的成長、成熟,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是切忌自我感覺良好。人有自信是沒錯的,但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也是要不得的。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於習慣了當前的自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還算可以,知識還算豐富,工作還做得不錯,殊不知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盲目自知。那種自認為還算可以的心態,難得交上真心朋友;知識還算豐富,所掌握的知識,也不過是十年、十幾年前為了獲得學歷而堅持的填充式苦讀留下的,其實你的知識在逐漸過時、發霉;你自認為還表現不錯的工作狀態,其實還不如其他做得更好的同志,當你在抱怨單位沒同意你公休時,卻忽視了別人還在加班,當你工作可能做到「儘力而為」,但離「全力以赴」還有距離。如果一個長期處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會讓你看不到真實的自我,會讓人逐漸喪失鬥志、無所追求,止步不前,這種狀態無異於慢性毒藥。

二是要進行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勢與成績,不盲目、不自滿、不驕縱。敢於自我批評與自我找茬,每天給自己留幾分鐘深度思考的時間,反省、求解、總結。給自己規劃好工作的目標,然後跳躍著去完成。不能自我滿足,更不能自我懈怠。

三是正確對待他人否定。面對他人否定,則要努力做到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感激否定自己的人,不管它是出於好心還是惡意,對自己來說都是成長、成熟、成功的養料。因此,一個人的成長也需要正確面對他人適度的否定。逆耳忠言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對你說,苦口良藥不是每個大夫都適合為你開。

——確定合適的高度

工作中確定好目標十分重要。目標定得過低不行,目標定得過高再努力也完不成同樣不行。必須要在過低與過高之間找到平衡點,工作才有激情,才有動力。

籃球架的高度設計很科學,比一層樓高一點,比二層樓低一點。這是因為,如果籃球架比一層樓低,常人伸手就可以觸及,則人人都能扣籃,籃球就自然失去了魅力;如果它超過二層樓的高度,要投籃得分變得很困難,則會讓人望而卻步。

正因為籃球架設計得不高不低,才賦予籃球運動的經久不衰,正因為它設計在一個適合的高度,可以讓人「適當」地得分,所以,籃球運動才吸引無數人樂在其中。

面對工作中各種規劃也未嘗不是如此。如果好高騖遠制定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往往難以實現;如果目標太低,則又不利於自己才能的發揮。因此,制定一個恰當的目標十分重要,跳一跳,夠得著。

2、不斷約束自我。

——做誠實的人。

對組織要忠誠,對領導要坦誠,對同事要實誠,對工作要熱忱。

——做正直的人。

不陽奉陰違,不捕風捉影,不信口開河,不搬弄是非,不挑撥離間,不溜須拍馬。

揚原是南宗人。揚原愛拍馬屁,而且拍馬技術空前絕後,無人可比。

一日,揚大人陪秦檜吃飯,端上桌的菜有一盤蒸粉,秦檜吃粉時,一口沒注意,嗆住了,咳了一聲,蒸粉噴出,滿桌紛飛。秦檜雖是個奸臣,可是個細緻人,也是個很要面子的人,他覺得自己這一噴,很失面子。

揚原一見,忙用勺子也挖一勺蒸粉放進嘴裡,也咳了一聲,蒸粉噴出,滿桌亂飛。揚原用此方法來掩飾秦檜的尷尬:用不著不好意思,我也如此,比你更厲害呢?

秦檜見了,很是滿意,也很是舒暢。

揚原因為一個噴嚏,得到了秦檜的好感,官運亨通起來,由一個副處級幹部,升到侍郎—副部長一級的官職。

有一年,秦檜建府,金碧輝煌,讓人嘆為觀止。

官員們一個個前來祝賀,揚原當然毫不例外,趕來送了禮。看著秦檜的大廳,建議道:「太師,若用蜀錦鋪地,更是妙不可言。」秦檜一笑,告訴他,那東西不好弄,還是算了。

半個月後,揚原來到秦府,送上了蜀錦。秦檜見了大樂,揚原喜氣洋洋地揮別而去。他知道,他又會有好運了。

因為,還有一樣好處他沒有告訴秦檜,他送的蜀錦和秦府大廳一樣大小,鋪上去後,一準嚴絲合縫。他專門買通秦府僕人,計算過的,絲毫不差。

他等著,等著再一次高升的機會。

不久,文件下來了,他沒陞官,相反,一摟到底,充軍海南。到了海南,揚原終於弄清楚了拍馬失蹄的原因。原來蜀錦拿來,秦檜讓人在大廳一鋪,大小正好,心中頓時一冷,揚原這傢伙,連我家中廳堂大小都弄得一清二楚,這個危險的傢伙。

這是什麼?是暗算、是跟蹤,這樣的人,留他不得。貶!

看完這個小故事,我特意總結了四句話:拍馬不慎失前蹄,充軍發配乃天意。為人正直是根本,潔身自好需牢記。

3、不斷修鍊自我。

——別過高地估計自己

《三國演義》里有個謀士叫許攸,投靠曹操時,曹操高興得赤腳跑出來迎接他。許攸為曹操設下了偷襲袁軍屯糧之所的計謀,使袁紹大敗於官渡。但是,許攸自恃功高,屢屢輕慢曹操,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還說:「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許攸不僅高估了自己,他同時也低估了曹操的智商,結果被曹操的部下所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同志一旦有點權力,而且所做的工作也取得了些許的成績,就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有了捨我其誰的飄飄然,擺官架子,唱官調子,忘了「自己也是百姓」。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種修養,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處事的哲學。真正有大才能的人,往往虛懷若谷,低調行事。

——低頭也是一種能力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著大步,進門撞在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著說:「很疼吧,可這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如果把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腳剛剛起步,有的人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登峰,但此時,不管你處在什麼位置,請記住,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即使「會當凌絕頂」也要會低頭。低頭也是一種能力。

4、不斷付出自我。

——放下過多的慾望

柳宗元的《蝜蝂傳》中描繪了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蝜蝂,它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抬起頭背著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蝜蝂只要能爬行,又把東西像原先一樣抓過來背上,最終被壓倒爬不起來。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人生的道路上,總有人存在貪得無厭的心態,遇到東西總想抓過來。抓起的東西越來越多,包袱越來越大,枷鎖越來越重。

殊不知,不懂得放下,最終只能落得「兩空」局面。「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雲山忘我,拋開得失現天真。」

在人生路上,要學會放棄沉重的慾望,放下過多的需求,捨棄不必要的執著,才能邁出洒脫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風采,否則,便會淪為負重而亡的蝜蝂。

——懂得真誠的付出。

有一個寓言故事講得很有道理。

從前有一個叫花子,很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於是他把乞討而得的糧食積攢起來。可是,他積攢了好多年,糧倉還是只有一點米。

一天夜裡,他終於發現一隻老鼠半夜來偷吃他的糧食。他很氣憤地說道:「富人家有那麼多糧食你不去吃,為什麼偏偏偷吃我辛苦攢下的糧食?」沒想到老鼠突然說:「你命里只有八顆米,走遍天下不滿升。」

叫花子問:「這是為什麼?」

老鼠說:「我也不知道,你去問佛祖好了。」

於是,叫花子決心要去西天問佛祖。第二天,他出發了。一路乞討,天黑了才見到一戶人家,他敲門了,正好員外出來看見了,問叫花子這麼晚了還在趕路?叫花子說明了想法,員外聽了趕緊把他請到屋裡,拿了好多乾糧和銀子,叫花子不解。

員外說,他家女兒長得非常漂亮,但16歲了還不會說話,想請他幫忙問問佛祖是什麼原因。叫花子覺得反正都是去西天,我順便問一下也好,於是答應了。

又走了許多路,叫花子看見一座廟,就進去討水喝,只見一老和尚舉著根錫杖,老和尚給了他水喝。叫花子說明去向後,老和尚趕緊握住他的手說,拜託你一定幫我問問佛祖,我都修行500年了,為什麼還成不了仙?叫花子答應了老和尚。

再往前走,叫花子來到一條河邊,河裡沒有一條船,叫花子急了,這怎麼辦?突然河裡浮出一隻大龜,老龜問叫花子哭什麼?叫花子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老龜說,我都修行1000年了,按說早該飛起了。這樣吧,我把你馱到對面,你一定幫我問問佛祖,叫花子也答應了。

又不知走了多久,卻還沒有見到佛祖,佛祖到底在哪裡?叫花子很傷心,因為太累迷迷糊糊睡著了。

夢裡佛祖出現了,佛祖問他:「你大老遠來到這裡一定有什麼很重要的事吧。」

「是的,佛祖,我確實有問題問佛祖。」

佛祖說:「好啊,不過有個條件,你最多只能問三個問題。」

叫花子答應了,心想,應該問哪幾個問題呢?老龜修行了一千多年不容易,他的問題該先問。於是說:「佛祖,老龜修行了一千多年,為什麼還沒有變成龍呢?」

佛祖告訴他,老龜捨不得它背上的龜殼。

叫花子心裡想,老和尚修行了500多年也不易,他的問題也該問。於是問佛祖:「老和尚修行了500年為什麼還沒有升天呢?」

佛祖告訴他,老和尚整天心理記掛著他的錫杖。

叫花子又想,員外的女兒很可憐,他的問題也該問。於是,叫花子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佛祖,員外的女兒為什麼不能說話呢?」

佛祖告訴他,如果女孩子見到她的心上人了就會說話了。

突然,佛祖不見了。叫花子回過神來,哎呀,自己的問題還沒有問呢?算了,認命了,還是乞討過日子吧,於是起身往回趕路。

叫花子來到河邊見到老龜,渡過河後,老龜著急地看著他。叫花子問老龜:「是不是捨不得那背上的龜殼。」

老龜幡然醒悟,把龜殼脫下來送給叫花子,說:「這裡面有24顆夜明珠,是無價之寶,把它送給你,感謝你幫助我。」不一會老龜變成龍飛走了。

叫花子拿著24顆夜明珠,又往回趕路,來到山上見了老和尚,老和尚急著問叫花子。叫花子說:「是不是捨不得手裡的錫杖。」

老和尚一聽,茅塞頓開,把寶貝錫杖送給了叫花子,然後馬上就騰雲飛走了。

叫花子來到員外家門口,突然從屋裡跑出一個姑娘,大聲喊道:「問佛祖話的人回來了。」員外又驚又喜,女兒竟然會說話了。於是員外把女兒嫁給了叫花子。

確實,人生就是這樣,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不管做人做事,都需切記:是付出了才會有回報,而不是有了回報才去付出。

二、對他人寬容有溫度

營造和諧美好的氛圍,需要常懷寬容友善之心,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共創佳績。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做到對他人寬容有溫度,我認為應著重處理好如下關係。

1.理性面對誤解。

大家長期在一起工作,難免會產生相互不理解,甚至誤解的情況。面對誤解,我們該怎麼辦,是性子使然,還是冷靜面對,考驗著我們個人的智慧。

——面對誤解,一定要控制情緒不衝動。

有一個人得到了一個價值連城的寶貝紫砂壺,愛不釋手,每夜都放於床頭。一次妻子不小心失手,將紫砂壺的壺蓋打翻到地上,丈夫驚醒後,大怒,打了妻子一耳光。壺蓋沒了,留壺身何用,於是抓起壺身扔到窗外。

天亮起床,發現壺蓋掉在棉鞋上並未受損,恨之,一腳把壺蓋踩得粉碎。出門後,看見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壺完好無損地掛在樹枝上。

看的出來,這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傢伙,在誤會面前是一再的動怒,對自己的情緒不加控制,蠻橫行事,結果是因自己的衝動,真正失去了價值連城的寶貝。

每個人都有遇事衝動的時候,但千萬不能被脾氣所左右,應懂得正確地控制自身的脾氣,加強自身的性格修養,減少由個人感情上的好惡,對其他事物的影響,正確對待所面臨的矛盾,理性處理不足與失誤,避免求全責備。

——面對誤會,一定要冷靜思考不盲動。

早年在美國的阿拉斯加,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妻子生孩子時因難產而亡,遺下一孩子。男子忙生活,又忙看家,因沒有人看孩子,就訓練一條狗。那狗很通人性,能照顧孩子,常咬著奶瓶給孩子餵奶,撫養孩子。

一天,男子到別的地方,因遇大雪,當天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男子把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男子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殺死了。

狗被殺死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男子很奇怪,不知是怎麼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裡還咬著狗的肉。狗拚死救下了小孩子,卻被它的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盲動下作出的決定往往都是錯的。遇到問題時,必須先要冷靜分析,因為盲動若能解決問題,人類就會跟野獸一樣,不需要腦袋思考了。如果我們遇人遇事丟掉了冷靜思考,一味地衝動、盲動,結果只能是傷事、傷物、傷人、傷己。

面對誤會,氣要平下來,心要靜下來,仔細想想事情的前因後果,再進行交流、溝通。實在不行,可找組織、領導說明情況,尋求幫助,消除誤會,制止糾紛,化解矛盾。

2. 寬容面對過失。

工作中我們每個同志不可能不出現過失,永遠不犯錯,永遠不失誤的人是沒有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件事也不可能無過失,件件都完美,也有不盡人意的時候,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對待。

——用看長處的心態對人。

有人曾問鄰居里的一位百歲老人,人的一生應該怎樣渡過?在單位人與人究竟如何相處?老人平靜而淡定地說,其實最簡單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多看人長處,多想人好處,多幫人難處。

靜靜想想,這不失為人生真諦,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鑒。多看人長處、多想人好處、多幫人難處,能提升做人的境界,讓人生活工作多一片天地,多一份祥和,多一份快樂。

——用感恩的心態對事。

有一個叫史蒂文斯的程序員,去參加一家公司的招聘時,他過了筆試關,也過了面試關,但名額被別人弄走了,他落聘了。不過他沒有怨恨,而是給這家公司寫了封信,說道:「感謝貴公司給我提供了筆試、面試的機會,雖然我落聘了,但通過應聘,使我大長見識,受益匪淺。」

公司收到信後,都為之感動。當這家公司又出現同等的職位空缺時,首先就想到了史蒂文斯,並邀請他入職,史蒂文斯應聘的這家公司就是美國著名的微軟公司。十幾年後,史蒂文斯憑著出色的業績,一直做到了公司的副總裁。

在單位里,我們每個同志都面臨著工作擔子有輕有重,工作任務有大有小,工作對象有難有易,工作成績有好有差;都面臨著評先評優,晉陞晉級。所有這樣些,我們不可能都做得盡善盡美、十全十美,總會有與每一個同志的意願和想法不吻合的時候,這也同樣考驗著自己。

許多時候,常常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真誠地感謝所有同事朋友,只為他們在自己工作順利和困難時給予的一聲問候、一句叮嚀、一次微笑、一份關愛。

以感恩的心態面對一切,包括失誤、失敗,便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精彩。

3. 冷靜面對衝突。

我平時總是跟大家談到一個觀點,珍惜緣分,開心合作,快樂工作,實踐起來,確實很難。夫妻有吵架的時候,自己也有咬到自己舌頭的時候,更何況同事之間,工作中產生矛盾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對待,如何處理,對我們每個人也是一種考驗。

——寬容對待衝突。

赤壁之戰前夕,東吳國內主戰派、主和派意見不一,吵得不可開交。張昭和周瑜都是朝中重臣,更是吳主孫權的左膀右臂。張昭主和,周瑜主戰,二人在大堂上各說各的理,爭得面紅耳赤。

爭論再久,總有一把手拍板的時候,當孫權採納了周瑜的意見後,張昭識大體、顧大局,放棄自己的意見,轉而積極支持配合周瑜,共輔朝政,終於取得了赤壁之戰的重大勝利,留下一段將相和的千古佳話。

一個人能擔當固然不易,但更可貴的是容得下他人,容得下他人冒尖出彩,共同成就一番事業。張昭便體現了這種求同存異,從善如流的容人之功。

工作中大家有意見、有分歧、有紛爭,並不可怕。凡是謀定之前,盡可各抒己見。但在謀定之後,則不可因觀點不同而懈怠,不作為,甚至在工作中使絆子,看笑話。心中要有大格局,要有樂見其成的雅量,處處補台,成人之美,方能凝心聚力,美美與共,大功告成。

——柔情化解衝突。

維多利亞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女王。有一次,她與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吵架了,阿爾伯特很氣憤地回到卧室,並且重重地關上了門,這回是真的生氣了。

事後,女王知道是自己理虧,就在房間外敲門,打算向丈夫道歉。「誰?」丈夫問道。「英國女王!」可是屋內沒有任何迴音。女王再敲門,「誰呀?」「我是維多利亞。」可是房門依舊沒有打開。最後,維多利亞又敲了敲門,並且很溫柔地說:「對不起,親愛的,開開門好嗎?我是你的妻子。」這回房門打開了。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刻,不同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當個人在履行社會角色時,難免會發生角色衝突。對角色衝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要看每個人的修為。

冷處理,柔對柔,一句良言,雪中送炭,小事化了;熱處理,硬碰硬,一句惡言,火上澆油,越搞越遭。面對衝突,有時真的就是一句話的事,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敗事。

事實證明,寬容,柔情處理面對的衝突,是提升我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關鍵。

4.溫暖面對同事。

——做人要大度。大度做人,就是要能容人、容話、容事。

蜀國後期,諸葛亮病重,國家內憂外患,誰能接替丞相之位,關係國家的安危。人們私下裡不免多有討論,公認為最有可能的莫過於楊儀和蔣琬二人。經過對比,大家都覺得楊儀的希望最大,因為先主劉備和諸葛亮對楊儀非常賞識,論為官的才能,楊儀都在蔣琬之上。

楊儀也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諸葛亮之後非己莫屬。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蔣琬後來居上,笑到了最後。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楊儀的失利,卻成就了蔣琬的成功呢?除了治國理政的才能外,蔣琬在胸襟和氣度方面,顯得更勝一籌。

楊儀氣量狹窄,自負狂傲,在軍中經常與魏延發生爭執,楊儀耿耿於懷。諸葛亮病逝,遺命楊儀處理後事,他藉機謀殺了魏延,並滅了其三族。由於楊俊心情嚴酷等原因,沒有當上丞相,居然說:「當年如果我舉軍投曹,哪會像今天這樣。」此事被後主知道,楊儀被貶為庶民,後被問罪,落了個自殺身亡的結局。

反觀蔣琬,則氣度恢宏,待人處事心胸開闊,對反對自己的逆耳言語,始終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特別有容人之量,收穫了成功,做丞相。正因為蔣琬的度量,在他為相期間,心存大局,用人之長,以靜治國,蜀國基本上沒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紛爭,上下同心,保證了全國的安定。

如果說才能像是單槍匹馬的作戰,氣度則似寬闊的空間,凝聚起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偉大大事業。

所以,一個人有才能,更要有氣度,氣度決定高度。

——對人有溫度

有篇短文很有意思,題目叫《茶涼有度》,讀後所思,真有不一樣的感受。

人常說,人走茶涼,人走了茶該不該涼,茶該涼,這是規律。茶涼有度,我想這是它意義的延伸。人每天都喝茶,上班了,倒杯茶,或在辦公室,或帶在身上,這是給自己備的那杯茶,或涼或熱,根據個人的嗜好。

這裡說的茶涼有度,指的是為百姓,為同事,為朋友備的那杯茶。

其實,每個人面前那杯茶,並非都是職位和權利泡出來的,茶汁里茶溫里,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是一杯多味茶。這杯茶,要始終保持三四十度,不涼不燙,正好下口,喝得舒舒服服。

——十度來自對同事的認同與感激。

大家同在一個單位謀事,努力了,付出了,收穫了,是一種認同,相互支持了,幫襯了,成功了,是一種感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修路,後人駕車,今天與昨天是不能割斷的。這十度溫,既是老傳統,也是文明社會該發揚的新風。不但可以溫暖前赴後繼者,也可以溫暖整個社會,推己及人及家庭,這十度茶溫涼不得。

——十度來自對工作失誤、錯誤的諒解。

人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只要做工作,難免有失誤,或出現錯誤。處事如此,為人也如此,人總有不察難察和察不準察不全的毛病,這就需要諒解。諒解可以轉為溫度,諒解的人可能沒有感到,但被諒解的人會真真切切感受到,一諒暖心窩。此諒此溫也會推己及人及社會,大度、寬容就會多起來。這十度也涼不得。

——十度來自正常人際關係的交往。

作為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的同事,本身就是一種緣分,沒有緣分難得聚在一起,國家多的就是人。因此要懂得珍惜這種緣分。該肯定的肯定,該支持的支持,該幫助的幫助,該得到的還要得到。同事情、朋友情,這樣的請,這樣的溫度,必須要保持,因此,這十度同樣涼不得。

有了三十度的茶溫,含在嘴裡暖在心裡。

若再加十度,茶就熱起來了。這十度各個人不一樣,有人得到,有人得不到,也不強求。有人品行高尚,有人業績出眾,有人平易近人,有人關懷貧困,有人體恤孤殘,有人曾拉人一把,特別之處得到了特別的溫度。

贈人玫瑰,留有餘香。茶的溫度,寓意著對人的溫度。三四十度的一杯茶,溫暖著整個團隊,溫暖著社會,溫暖著他人,同時也溫暖著自己。它化做強大的力量,讓整個團隊同心協力,克難攻堅,事半功倍,戰無不勝;它將化做一股清風,讓我們每個同志心情舒暢,和諧共事,快樂工作,益壽延年。

三、對崗位敬畏有態度。

1.清醒認識重崗位。

我們不種地,但有吃有喝,我們不織布,但衣著得體;

我們不造車,但以車代步,我們不蓋樓,但居家安泰;

我們貌不驚人,但愛人喜歡,我們能力般般,但女兒崇拜;

我們無超常才能,但能參入社會治理。

這是為什麼?我們是依靠什麼獲得所需要的生活物品?依靠什麼在人生路上收穫成功與喜悅?依靠什麼贏得社會尊重?

答案就是——單位。

單位,是我們和社會之間溝通的紐帶;單位,是我們與他人之間交流的橋樑;單位,是我們幸福家庭的後台;單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客棧;單位,是我們的大學校、美容院、練兵站、競技場。

因此,單位很重要。

不要輕視單位,這山望到那山高,因為我們不是超人;

不要怠慢單位,做天和尚撞天鍾,因為黨紀政規有要求;

不要糊弄單位,干好乾壞無所謂,因為人在做天在看;

不要厭棄單位,可有可無混日子,離開單位我是誰?

沒有劉備,關羽是個編筐的,張飛是個賣肉的;孫悟空沒有唐僧,就是只猴子,唐僧沒有了孫悟空,也只是個和尚。

2.萬分珍惜愛崗位。

——少想位子,多挑擔子。

工作就是職責,職責就是擔當,擔當就是價值。在當前形勢下,有的人私心雜念集中表現在對「位子」想得多,或者因害怕調整失去「位子」,或是想著怎麼謀個好「位子」。與此同時,卻不願挑擔子,對苦活、急活、累活、難活推三阻四。

其實,一個職位就是一幅「擔子」,把「擔子」挑好了,成為大器中的一顆質量過硬的「螺絲釘」,才能跟著「大機器」一起運轉向前。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

只想「位子」,不願挑「擔子」的想法不僅要不得,而且還行不通。

——不與人爭,謀事創業。

單位的各種關係一定要懂得珍惜,特別是同事之間的關係,更要認真打理,用心呵護,寧可自己受委屈,也盡量不要與人爭高低。一個人只要能夠處理好和自己有工作關係的關係,才叫能力。

老子的一句「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的命題實在精彩。

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人,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這也是當下流行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的具體詮釋吧。

一個錙銖必較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大氣、有信心、有能力,有格調、有形象的人。而只能是一個心胸狹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

英國詩人蘭德寫詩無數,但真正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的是一首他在75歲寫的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蘭德以其詩人的睿智,看透了人世間的利益紛爭,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完成了他的率真,達現心境的飛躍。他在生命之火旁邊取暖,一直坐到89歲,才悄然離去。

爭,是一切生物進化的動力和理由。而不爭,是一個人作為一個個體,在對人生、競爭、生存有了超然的認識後的一種人生態度。

因此,我們切莫在單位里爭權大權小,爭管多管少,爭得多得少,爭利大利小。珍惜個人與組織的關係、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同事與朋友的關係,同心協力做工作,一心一意謀發展。

——真誠相待,懂得珍惜。

大家在一起共事,時間久了,會產生視覺、知覺、感覺上的疲勞,有時甚至感到厭倦。這就是我們每個同志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無味的工作面前,天天面對的同事面前,有一種常新的感覺和姿態。

已經擁有的,一旦失去,就會知道他的價值。

在單位里、在崗位上,有三件事要特別注意。

一是把工作推給別人。工作是你的職責,也是你的權力和義務,更是你立足單位的基礎。把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不是聰明,而是愚蠢,除非是你的能力太小了,不能勝任。推諉工作是一種逃避,是一種不負責任,更是一種無能,它會讓人瞧不起。

二是耍性子愚弄他人。愚弄別人是一種下三濫行為,尤其是對那些信任你的人,依靠你、倚重你的人,萬萬不可耍小聰明,否則,得不償失。長期在一起共事,你的誠懇會讓同事感動,你的能力會被同事認可,相反會被大家感到噁心。要知道,每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家竟然看得那麼准、那麼透、那麼一致。

三是等不得心浮氣躁。沉不下來是在單位工作的大忌。單位不是走馬觀花,不是旅遊,更不是住旅店。單位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據地,是你一輩子存在的證明。不要心浮氣躁,急於求成,沉下心來慢慢干。有機會上進了,不要得意忘形,沒有機會或錯過了一次機會也不要患得患失,相信,最後的贏家是那些慢慢走過來的人。

3.廉潔履職在崗位。

一要看清形勢。

反腐倡廉、正風肅紀、「四種形態」、執紀問責(此處省略500字)......

二要正視問題。目前,我們身邊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六個有之」:違法亂紀有之:吸毒的,賭博的,還有扯皮打架的;公款吃喝有之:自己吃的,請人吃的,還有他人請吃的;違規報銷有之:不該花的,不該報的,還有不該多報的;人品不端有之:陰奉陽違的,信口開河的,還有故意挑撥離間的;個人主義有之:想自己的,想他人的,還有就是不想工作的;在位不為有之:敷衍塞責的,得過且過的,還有隻做和尚不撞鐘的。

三要身體力行。按制度辦事。按規矩辦事。按規定辦事。按要求辦事。

——認清「甜頭與苦頭」的關係。

美國生物學家把100隻老鼠分成兩組進行餵養,一組喂加糖的食物,另一組喂普通食物。結果,喂加糖食物的老鼠其生育能力、生存能力和健康狀況都不如喂普通食物的老鼠。

於是研究人員把糖歸結為一種慢性毒藥。

其實糖的毒,主要來自於糖的甜,是糖的甜慣壞了人們的胃口,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和性情,讓人變得只知道享受,並且在享受中消磨了人的意志和鬥志,讓人的生命變得弱不禁風,不堪一擊。

糖的毒,來自糖的甜。生活中有許多人,因貪圖一時的「甜頭」,而最後是嘗盡人間的「苦頭」。

4.正確對待敬崗位

每個人都夢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崗位,並為之不懈奮鬥。有的因熱愛、敬畏工作崗位而成功的實現人生價值;有的因輕視、怠慢而失去工作機會,二者的反差不得不讓人深思。

有一則小寓言故事很受啟發,說一座山上寺院里有一頭驢,厭倦了每天都辛苦拉磨的生活,渴望見見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僧人帶著驢下山馱東西,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就趕回寺院,沒有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他頂禮膜拜,驢不禁飄飄然起來,認為自己身份原來如此尊貴。

回到寺院里,驢死活也不肯再拉磨了。只願接受人們的膜拜,無奈,僧人只好放驢下山。驢下山後,看見一伙人張羅打鼓迎面而來,心想一定是來歡迎我的,於是大搖大擺地站在路中間等著人們膜拜。被驢擋住去路的是一隻迎親的隊伍,人們憤怒不已,棍棒交加,抽打它。

驢逃到寺廟,奄奄一息,臨死前,它憤憤不平的告訴僧人:「人心險惡呀」,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然對我狠下毒手。僧人嘆息到:「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不是你啊!」

小故事大道理,離開崗位我是誰?你的崗位並非只你一人所有,也不是別人幹不了,別人接替你可能比你幹得還要好。單位離開誰都能運轉,但你我離不開崗位,因此,我們人人都要熱愛崗位、敬畏崗位,我們要努力證明自己在單位的要重。

工作崗位是國家給予的,應該懂得正確對待,工作取得成績是同事們共同努力的,應該懂得認可;個人成長進步是同事們幫襯的,應該懂的珍惜;榮譽和利益是組織給予的,應該懂得回報。

因此,我們要用辛勤努力的工作,卓有成效的付出,以出色的成績,出彩的人生,回報單位,回報組織,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家庭。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廢物利用創意DIY手工製作
澳洲醫院吃貨醫生們的健康食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