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期婚戀觀如何轉向

新時期婚戀觀如何轉向

文/花亦眠

教育部門尤其是中小學園教師性別比例失調,並不是近幾年存在的現象,只是問題越來越突出。其它部門如醫院、政府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其實,這就像軍隊以男性為主,某一行業的特殊性決定其性別比例偏高,本屬正常。只是軍隊幾年後轉業分流,而教師、護士等,則相對固定而長期地呆在那個部門。

理論上說,任何一個省市或區縣,其總人口性別比例遵循自然規律就會大致相當。現在的問題在於,教育、醫療等特殊行業,成為女性從業的首選——待遇過得去,且相對穩定。

從古至今,女性不太適合到社會上去奔波,體質是一個問題,家庭(生兒育女、贍養老人)是一個問題。男性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擔,更多地要闖蕩江湖。在傳統農業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成為常態。

改革四十年來,作為自由牧民的農村夫妻,像候鳥一樣南來北往。這其中的艱辛且不說,至少還能比翼雙飛。其子女一代如果繼承這樣的謀生方式,幾乎只能在打工地本行業內尋找外地配偶,極少數靠家鄉親友介紹本地戀人。從生物遺傳來說,跨地域的結合有益於後代的進化。同樣,如果有文憑有能力的男士,在外地企業里不肯娶普通的女員工,他們同樣面臨老大難婚的問題。

教師或護士則不然,她們缺少這種飛來飛去的自由度。而當地經濟相對落後是留不住優秀男青年的,更不要說招引高端人才。而大學畢業後的男性,也多往繁華的大都市集中,或者居無定所、從職無定業。如此一來,女性教師能找到本地戶籍在外打工混得不錯的男子,就很不錯了。如果非要「門當戶對」「居地鄰近」「工作固定」,而且還要「長得高帥」「年齡相當」「收入不錯」,在城鄉小範圍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常說「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這些外在的條件有那麼重要嗎?性格、品質、習慣、愛好等,才是未來生活幸福與否的決定因素。同樣,目前的收入也是次要的,尤其是在外創業者,虧贏是商家常事,要看其經商的潛力。至於目前在幹什麼工種,固定與否,都不重要。時代在發展,行業更替、人才交流瞬息萬變。合同工、保險成為社會普遍,就已經不再有什麼「正式工作」可談。像教育和醫療,除了提高待遇引進大量男性,還真的沒有好辦法使得女性在內部消化。家境就更不重要,貧富都是其父輩的。真正的幸福在於夫妻攜手創業的同甘共苦和先苦後甜。

從當前的社會形勢看,女性相對穩定而男性在外打拚,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大家尤其是年輕女性要認識到位,並有這個心理準備。一方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很幸運的了——無論對雙方父母還是對未來的子女。這是國策決定的時代特徵,改變不了這個社會,就只能改變自己。

選擇對象的時候,多了解其性格品質——背後是學歷或學力。畢竟多讀了幾天書的人,修養和思維都更好,潛在的價值也更大。如果真要講究「門當戶對」,你應該關注對方的學歷修養和家長的職業(包括其品性),這才是最本質的門戶——家風與教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uneBlue 的精彩文章:

TAG:JuneB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