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疾維摩詰之四——懂得「空」就無懼怕

問疾維摩詰之四——懂得「空」就無懼怕

問疾維摩詰之四

——懂得「空」就無懼怕

聽了前面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的故事,我們也大概知道維摩詰是什麼樣的人設!不懂他的人都驚呆了,只聽他胡言亂語,說話句句矛盾,行為讓人下不來台!可聽懂了的人,都對他敬佩不已,深受教誨。

接下來須菩提的故事,維摩詰更是有恐嚇的嫌疑,讓人哭笑不得!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熟悉,須菩提就是和佛你唱我和,合夥兒給我們完整講了般若智慧的那位大修行人。

須菩提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出生顯貴,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婆羅門家庭。

須菩提這個名字是音譯,意譯是善現。須菩提出生時,也有瑞兆發生。只是別的尊者都是什麼天上出現彩雲啊、放光啊,須菩提還另有奇葩——家中所有的財寶、用具都忽然不見了!後來占卜師說因為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人」,即智慧第一啊,給他取名「善現」吧!三天以後,果然家裡的財寶、用具又都恢復原狀了,須菩提也有了自己的名字。

然後是須菩提幼年的時候,父母給他的金錢,他全部用來救濟窮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體的乞丐,甚至會把身上穿的外衣脫下來布施給人,自己只穿短衣短褲跑回家。一次兩次也就算了,多年如一日的堅持這麼做,家人該說也說了,最終只是無奈。

須菩提年輕時還很個性,雖智慧過人,但性格惡劣,脾氣大,嗔恨心重,最後親友都不喜歡他,他便捨棄了家業去山林里居住。現代人想像的去山林好慘,那個時代不一樣,須菩提就遇到了山神,指引他去找佛陀學習。佛陀為須菩提講了嗔恚的過患,須菩提悔責懺罪。後來先得須陀洹果,又再證阿羅漢果。

再之後,須菩提尊者果然成了僧團里「解空第一人」!同時,須菩提著名的還有「無諍第一」。無諍的意思是不吵架、不起衝突。須菩提每次出門時,都會用天眼看一看,如果有人有事要發生,他就不往這兒走了,換條路走,所以須菩提出家之後就再也沒和人有過爭執。很牛!

介紹完須菩提,維摩詰經弟子品的故事繼續——維摩詰裝病中,佛依次派弟子們去問候疾病,問到須菩提,須菩提也不敢去!然後須菩提講述原因:

【以下黑體字為經文原文】

意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時維摩詰取我缽,盛滿飯,謂我言:

想起我以前有一次,到維摩詰家去乞食。維摩詰拿了我的缽,盛滿了飯菜,對我說……

(前面一篇文章講了關於乞食的種種,如果你還不了解什麼是乞食,為什麼乞食,就去看看吧。)須菩提照例乞食,這會兒輪到維摩詰家了,維摩詰倒是把飯給須菩提盛好了,可怕的是,維摩詰並沒有把飯直接給須菩提,而是出了一連串的考題……

唯,須菩提!若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

尊敬的須菩提,如果能做到平等的對待每種食物,那麼也能夠平等的對待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那麼食物也是平等的。如果這樣行乞,才可以取食物。

這畫面,很汗顏!維摩詰拿著盛好的飯不給須菩提,只讓須菩提餓著肚子看著飯,然後要求須菩提做到「平等心」,才給吃!啥是平等心呢?平常我們都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意思是不同的人愛不同的東西,很正常,不要干涉別人的喜好。這裡為什麼要平等對待所有食物呢?不喜歡白菜,就喜歡蘿蔔不行嗎?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蘿蔔和白菜,那麼一個人喜歡什麼是人生自由,不干涉別人是道德高尚的表現,沒毛病!問題出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蘿蔔白菜,只有我們主觀看到的顏色、摸到的觸感、嘗到的味道和頭腦里的印象,這些是個人主觀感受,不是客觀存在。我們對自己的主觀感受區分喜歡、討厭,抗拒這個,追求那個,自己在自己的思維里戰鬥、糾結、爭取等等,猶如晚上睡覺做夢,我們不斷的豐富夢裡的情節,只要吃白菜,不要吃蘿蔔。這有什麼用呢?醒來後什麼都沒有!

如果尊者須菩提真的明白這個道理——面前的一切就是個夢,那麼夢裡所有的食物都是幻象,所有的事物都是幻象,於是可以輕鬆容易的平等對待一切,做到了這樣,就可以吃飯飯了。

若須菩提不斷婬怒痴,亦不與俱;不坏於身,而隨一相;不滅痴愛,起於明脫;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解不縛;不見四諦,非不見諦;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聖人,非不聖人;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乃可取食。

我們凡夫的認識,要麼貪嗔痴,要麼斷了貪嗔痴;要麼有身體,要麼沒身體;要麼不明白,要麼明白;要麼縛,要麼解……明確說來,我們不能說,這個人即貪嗔痴又不貪嗔痴,即有身體又沒身體,即明白又不明白,即縛又解……這在我們正常人的世界裡,沒法兒實現,只能是瞎說!

那維摩詰為什麼要這樣「瞎說」呢?

因為他的境界不在我們凡夫的世界裡。維摩詰知道這是個夢。出了夢,站在夢外看夢裡的東西,就可以做到了。(這是在繼續重複頭三篇文章的重點,前面有詳細論述過為什麼我們現在不是真實,是在夢裡。)下面來詳細解釋經文:

我們一般說貪嗔痴,經文里「婬怒痴」是一樣的意思。貪之最大是淫慾,所以有時直接用淫來表示貪;嗔恨和怒是一個意思。這句話是說,佛菩薩原本已經出夢了,沒有煩惱了,可以開心享受去了,但他們沒有住在涅槃里享受,而是化身入夢度眾生,在夢中的化身也有貪嗔痴,即戲精按需要表演,但他們沒有把所演角色當做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在夢外,是清凈的,沒有貪嗔痴的。由此而說,不斷貪嗔痴,又不和貪嗔痴在一起。

解釋清楚了一句,剩下的就同理類推了。

身體是由各個成分組成的,一相是指空相。按夢裡的思維,如果有身體在,就不可能是空相。但出夢後,夢裡有身體,而實際住空相。

在夢裡,如果愚痴、執著、貪愛,就不可能明白、解脫。在夢外,住在明白、解脫中,化生入夢和眾生發生各種關係,由此來救度眾生。

五逆是五種最嚴重的罪證,犯了五逆要下地獄,就不能解脫了。但五逆和解脫都是夢裡的事兒,出了夢,沒有五逆,沒有解脫,沒有系縛,沒有解開,都是空。

四諦是苦集滅道。四諦的本質是空,出了夢神馬都沒有。但化身入夢要修四諦,由此來調服自己和眾生的心。

出夢看,沒有什麼結果,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但在夢裡,表演證得阿羅漢果。

出夢看,沒有什麼凡夫。但在夢裡,扮演一個凡夫,經歷各種事件。

出夢看,沒有什麼聖人。但在夢裡,扮演一個聖人。

最後總結一句,雖然成就了一切,但又遠離一切,即夢裡有了各種示現,而真心是在夢外,遠離一切的。

如果須菩提能明白這個道理,乃可取食!

還沒吃上,也不知道須菩提尊者餓不餓,暈不暈。

【若須菩提不見佛,不聞法,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賒梨子、刪闍夜毘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馱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

如果說前面維摩詰只是繞繞暈須菩提的頭腦,現在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當時印度社會上不單有佛陀的學習隊伍,還有很多其它的隊伍,其中有六個隊伍非常強大,佛家弟子管他們叫「六師外道」。(外道,只是說不是佛道,是別的道,沒有貶義。)經文中那六個很難讀的名字,就是這六位外道老師的名字。

通俗的說說這個道理,A和B是兩個同行業同方向的公司,A和B可能是友好共進,或者是死對頭。你可以選擇在哪個公司工作,但如果你是A的員工了,你現在就只能忠誠於A,不能又同時跑去效力於B。那拜師也同樣,雖然不同師父都是帶領弟子尋找真相,但不同師父之間觀點或者方法方式是有不同的,舍利弗、目犍連等之前也跟隨別的老師學習過,後來才跟隨佛陀的,須菩提既然現在是釋迦摩尼佛的弟子,就得尊師重道,老師興旺共同興旺,老師破落一起承擔,同時再去跟別的師父學習就不合適了。

而維摩詰拿著飯,跟須菩提說:「你如果不見佛,不聽聞佛法,外道六師是你的老師。你因為他們出家,如果老師墮入地獄,你也一起墮入地獄。如果這樣,乃可取食。」

聽到這裡,如果須菩提懂得般若,面前是空,就是個夢,那就沒問題。如果須菩提忘了般若正見,把面前當真,估計須菩提現在不是餓不餓的問題,是嚇得魂不守舍了!

若須菩提入諸邪見,不到彼岸;住於八難,不得無難;同於煩惱,離清凈法;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汝與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於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謗諸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維摩詰絕非等閑之輩啊,我們來看看他如何變本加厲的恐嚇須菩提的!

如果須菩提領悟各種邪見,不到彼岸去,才能取食。一般修佛是說我們現在挺多邪見,挺多煩惱,一起領悟正見,到彼岸去,那兒沒有痛苦、災難。

如果須菩提住在八難,不去到沒有災難的地方,才能取食。八難是挺慘的八個地方,學不到正見,沒有智慧的地方,住在八難,就無法消除災難了。修佛本來是要離開八難的。

如果須菩提和煩惱在一起,離開清凈法,才能取食。

如果須菩提證得無諍三昧,所有眾生也同樣得無諍三昧,才能取食。本來須菩提花了好大力氣,非常努力才修成禪定,能夠做到不與任何人起衝突,可現在維摩詰說,你啥都沒證到,你要是得無諍三昧,所有眾生也都是無諍三昧,你修行半天,和眾生一樣沒區別。或者說你修得的無諍三昧,所有眾生也都有。

如果布施須菩提,沒有福德,供養須菩提的人,墮三惡道,這樣才能取食。本來須菩提是尊者,大修行人,眾人布施他、供養他,便能種大福田,能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現在維摩詰說,供養須菩提沒用,還會下三惡道,即下輩子做畜生、惡鬼或去地獄。

如果須菩提和各個大魔王並肩作戰,和大魔王們以及所有煩惱在一起,沒有差別,才能取食。

如果須菩提對所有眾生有怨恨,毀謗所有佛,毀謗所有佛法,不出家修行,永遠不能脫離痛苦,才能取食!

也不知道為什麼筆者我腦子裡的畫面是,一個威儀不缺的大叔,拿著一個好香的餅,面對一個昨晚就沒吃飯的,學習好、品德好的小學生說,來,如果你放棄學習,你抽煙、喝酒、打架、逃課、不及格,這大餅就給你吃!

時我世尊!聞此語茫然,不識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缽欲出其舍。

這句話是須菩提對佛說的:「世尊啊,那時候我聽了維摩詰的話,茫然!不知道他說些啥,不知道怎麼回答!乾脆飯不要、缽也不要了,就想直接走吧!」

雖然須菩提也是淡定沉穩的修行人,但面對維摩詰層層逼近的、亂七八糟的恐嚇,也實在是按捺不住了!

維摩詰言:『唯!須菩提!取缽勿懼。於意云何?如來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詰,寧有懼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應有所懼也。

須菩提剛想走,維摩詰就把他叫回來了,終於開始說正經話了!聽著好慈悲!

「嗨,須菩提,拿著缽(終於給他了,一把辛酸淚啊!),別害怕!你怎麼看呢?如果用剛才那些話來考問如來(就是佛)所化現的化身(都知道化身是幻象,不是真身,類比一下孫悟空汗毛化出來的小猴兒!),那還會有什麼可害怕的嗎?」

須菩提言:「沒有什麼可害怕的了。」

都是幻化的,不是真的,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猶如昨晚做了個夢,夢見我是一個壞人,等我第二天醒來,發現躺在床上的我並沒有變壞,那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維摩詰說:「所有的一切事物的本質都像幻化相一樣,你今個兒不應該害怕呀!」

是嘛,當真才害怕嘛。你看電影時,電影里在打仗,一群士兵拿著槍向你跑來,你也不會害怕,因為你知道那是電影,是假的。記得歐洲人第一次去非洲給他們放電影時,電影里一群士兵拿著槍跑過來,在場的非洲人全爬起來跑了!因為不知道電影是假的,當真了,害怕!

所以者何?一切言說,不離是相。至於智者,不著文字,故無所懼。何以故?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則諸法也。

恐嚇之後,維摩詰繼續解釋了原因:

為什麼呢?一切言說,言說包括見聞覺知,就是我們臆想的這個世界的所有,都不離這個相,就是前面說的幻化相。對於有智慧的人,不會執著於文字,不會別人說讓你別做好人了,抽煙喝酒吸毒殺人放火吧,你就害怕了。文字的本性也是空,沒有文字,這就是解脫。什麼是解脫呢?所有事物都是解脫。為什麼呢?因為諸法性空,都是虛幻。當你知道這些虛幻的東西不是實際存在,而是虛幻,這本身就是解脫。

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法眼凈,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詰給須菩提說前面這些佛法義理時,有兩百個天人順帶聽到了,證得果位,收穫不小。須菩提因此說自己沒資格去問疾維摩詰。

須菩提和維摩詰的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不是為了告訴我們,知道這是個夢了,殺人放火都不怕了!No! No! No!記得我剛聽懂這是個夢,這真是個夢——第一步想到的就是搶銀行吧!讓我的夢是個有錢的夢吧!可惜後來我知道,我這個認知很low。如果銀行是假的,錢是假的,都是夢,還搶它幹什麼?豈不是等醒來啥都沒有,還白忙活?

這個故事的初衷是維摩詰告訴須菩提,如果你真的明白,面前就是個夢,那麼確實是沒好沒壞,沒對沒錯的,因為就是個虛幻,沒有一點兒實際存在。

修習佛法有一套正確的行為,叫四正行。

分別是親近善士,正聞熏習,如理思維,法隨法行。

意思是,首先跟有智慧的人玩兒,比如維摩詰,他懂真理,不僅不會讓你暈,而且能讓你清醒!

然後是學習正法,真正明白為什麼「五蘊皆空」,明白為什麼佛說我們的世界是個夢,我看著如此真實、親切,流過我的金錢和愛情歷歷在目,它怎麼能都是假的呢?

然後如理思維,帶到生活中,平常的思考中,看看到底是我們平常認為的正確,還是佛說的正確,如果是佛說的正確,那就把自己原來錯誤的看法換成正確的看法。維摩詰恐嚇須菩提的這一大堆,作用就在這裡。須菩提應該已經學習過這是個夢,也承認這是個夢了,但維摩詰一恐嚇,須菩提就嚇得舍缽欲出,說明須菩提還有錯誤的邪見,認為面前是真的。等待維摩詰一提醒,這是個夢,有什麼好怕的呢?須菩提就立即想起了正法,不再害怕了!所以,當下次我們自己擔心、害怕時,也別忘了做「如夢觀」。

最後法隨法行,維摩詰就做到了,無時無刻都知道這是個夢,不會忘記,一切都隨真理而行!

備註:

維摩詰所說經鳩摩羅什譯。

說無垢稱經弟子品玄奘譯。

依據呂新國老師講解成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淘智心館 的精彩文章:

佛法身的攝持與同異

TAG:心淘智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