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中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俗語中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原標題:俗語中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替罪羊」一詞是舶來品。對應英文有scapegoat、whippingboy。世界各地都習慣於用「替罪羊」一詞,比喻代人受過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犧牲,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人類「替罪」。


替罪羊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古猶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猶太新年過後第十天)定為「贖罪日」,並在這一天舉行贖罪祭。儀式是這樣的:通過拈鬮決定兩隻公羊的命運,一隻殺了作祭典,另一隻由大祭司將雙手按在羊頭上宣稱,猶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過,已經轉嫁到這頭羊身上了。接著,便把這頭替罪羊放逐到曠野上去,即將人的罪過帶入無人之境。最後,再把那贖罪的羊燒死。「替罪羊」一說由此傳開。


  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這源自一個宗教典故。傳說聖經《舊約》:在挪亞之後,有個信心之父叫亞伯拉罕,他99歲得一子。有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兒子以撒並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


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急忙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這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便是替罪羊的來歷。

  原文:《聖經》創世紀22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


他說:「我在這裡。」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只是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fán)祭。」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和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


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


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


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


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

他說:「我在這裡。」


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這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要給我。」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了,有一隻公羊,兩腳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我國類似記載

《孟子·梁惠王上》中載:「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註:新鍾鑄成,宰殺牲畜,取血塗鐘的儀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歟?』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齊宣王不忍心看見牛恐懼戰慄的樣子,而命以羊替換牛來祭鍾。從此以後,「替罪羊」作為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辭彙就流傳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為何要親手暗殺陶成章?
民國影響頗大的「新月派」名稱是怎麼來的?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