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鈞窯瓷器鑒定要點

鈞窯瓷器鑒定要點

鈞窯系

在今河南省禹縣神屋鎮、八卦洞等地,當時屬鈞州,故名。河南郟縣、臨汝、

登封、安陽,河北磁縣,山西渾源等地也仿燒鈞瓷,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鈞窯系。從北宋一

直延續到金、元時代,鈞瓷繁榮期很長,北宋晚期曾作為貢品進入宮廷。

主要產品是一種

五彩繽紛的「窯變」釉瓷器。其釉色最富特點。主要著色劑是氧化亞鐵,經高溫還原形成青

色或藍色的主基調。

又採用氧化銅為著色劑,

經高溫還原造成紅色的窯變釉。

由於施釉較厚,

在燒制過程中釉水熔融流動,紅藍等色交相輝映,形成變幻無窮的艷麗色彩。釉色有天青、

天藍、月白、海棠紅及玫瑰紫等,十分豐富。釉面上常帶有密密麻麻的「棕眼」(斑點),

呈現出獨有的艷麗精美,構成鈞瓷的非常突出的特徵。此外,釉在熔融狀態下流動,釉面上

會產生一種彎曲的細條紋,如同蚯蚓在泥中爬過的痕迹,故稱「蚯蚓走泥紋」。鈞瓷的造型

表現為強烈的仿古意味,特別是仿商周青銅器,在模仿中有創新,既古拙高雅,又有時代風

格。鈞瓷中最具代表性、最為珍貴的,是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的陳設瓷,如出戟尊等

元至明初鈞窯玫瑰紫釉出戟尊

一、 均瓷特徵:

潤: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賊亮的浮光,而是一種乳光,這種乳光使鈞釉的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似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活:釉面有動感,不死板。常見到流過足的鈞瓷釉面特別漂亮,就是釉面比較活的原因。鈞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藝術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紋、乳釘之處釉面脫口、出筋,產生虛與實的對比變化的美感,都與釉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純:釉質純凈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具有前述厚,潤活的特點,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凈的美感。

變:釉面色彩變化豐富,五彩滲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時出現多種複雜的色彩,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可謂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里泛藍、藍中有綠,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富於變化,是藝術審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鈞瓷也不例外。

厚: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徵,釉厚更利於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正: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就要鮮艷好看,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太一般了。嬌艷的釉色明快點,老辣的釉色深沉點,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紋: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的美的享受。

北宋鈞窯菱花式花盆

渾: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鑒賞一件鈞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9九個字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優劣來。但應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件鈞瓷都具備上述九個特點,如窯變單色釉就沒有「境」和「變」二字,所以有時也不能強調一件好的鈞瓷非要這九個特點同時都具備不可。

二、辨偽:

1、窯瓷器的生產製作自元末以後漸次衰敗。明代萬曆年間,鈞瓷的「鈞」字因犯了神宗的名諱,窯場被官府封閉,此後鈞瓷生產一蹶不振,陷於瀕臨絕境的地步,尤其是鈞瓷燒制過程中自然窯變的奧秘更是技藝失傳,無人知曉。 直到清光緒五年(1880年),鈞瓷的燒制開始有了初步的成果,蘆氏兄弟燒制出了色彩單調的孔雀綠和碧藍相間的仿宋鈞「雨過天晴」器,此後又在「天晴」器的基礎上創造出了抹紅、飛紅等新工藝。蘆瓷,小心上當」之說。 蘆氏仿宋鈞是近代最早、也是較為成功的仿偽之作,對恢復鈞瓷的生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精品之作雖已達到了真假難分的程度,但還是有較為明顯的破綻。如仿宋鈞釉絕無「蚯蚓走泥紋」,窯變紅斑發暗,且內外各半,自成片段,不及宋鈞自然。1907年,蘆氏第二代藝人蘆光東已成為一名優秀的鈞瓷工匠,燒制的鈞瓷精品與宋鈞相比,幾能亂真。鈞窯瓷器仿製品的大量出現應該是近幾年來的事,由於鈞窯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紋裝飾,故其作偽者主要是偽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

2、北宋朝廷設立官窯生產鈞瓷是專供御用的,嚴禁民間使用,凡是燒壞的一律砸碎深埋。它不可能流散於民間。現代仿鈞的產地一般還是源於禹州的神垕鎮,無論是器物的造型,還是釉色的變化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神垕鈞瓷的造型一般是仿宋、金、元時期的民窯器形,製作工藝和斑彩裝飾也力求與之相似。

3、首先,看其製作工藝。鈞窯瓷器從初創伊始的「唐鈞」,歷經宋、金、元,直至民國時期的仿鈞都採用的是手拉坯工藝。這種工藝特徵是器物的底部較厚,然後向上逐漸趨薄,器物的口沿處胎體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處還可以看到細密的旋紋,器壁薄釉處有輪指痕。 現代仿鈞瓷器採用某種材料作成模具,然後用「注漿法」灌注成型。瓷器胎壁厚薄均勻,份量較輕,更有粗製濫造者,由於修坯不精細,在器物的兩側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這是作偽者最拙劣的一種作法,聰明一些的則在器物的內部,如瓶類的瓶體內,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如水泥)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或者在「注漿法」成型的器物內壁故意做出輪指痕,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與真正「手拉坯」均勻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輪指痕不僅粗糙,而且每一圈與每一圈的輪指痕分布極不均勻。

4、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質。宋代鈞窯瓷器的天青、天藍、月白釉,勻凈瑩潤,乳光內含,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都很少有大塊土銹粘結的現象,令人賞心悅目。現代仿鈞器不管是仿宋鈞的造型,還是仿金、元時期的鈞瓷的特徵,其釉色多為天藍,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為了達到與出土鈞瓷相近的釉質,刻意偽造土銹或作去浮光的處理,但其效果適得其反,給人的感覺是釉色發烏,不自然,看上去極不舒服。

5、真品的剝釉斷面基本上是直茬,偽品的剝釉斷面是斜茬。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偽品會看到無數平行的摩擦痕。用酸性溶液浸泡作偽的鈞瓷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傷痕。用含有油類的軟布進行拋打作偽,鈞瓷釉面觸摸時有油質感。

6、鈞瓷真品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為紫紅色;仿品的窯變斑不是偏淺就是過深。胎色較之真品稍淺。

7、由於古代胎泥淘練的工序繁複,所以胎質細膩緻密,而現代鈞瓷的胎泥淘練較為簡單,胎質斷面有時有雜質或產生孔隙。

元鈞瓷胎

8、現代仿鈞瓷器大部分都達不到宋鈞製作工整、釉色玉潤晶瑩的工藝效果,只是比較接近於金、元時期的鈞瓷風格,但胎、釉與金、元時期相比又顯得較單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高古瓷與明清瓷究竟哪個價值高
如何鑒定田黃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