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嚴重忽視的前殖民大國,約17%國土依舊是海外領土

被嚴重忽視的前殖民大國,約17%國土依舊是海外領土

1945年9月2日,伴隨著二戰的鐘聲敲響,出於全世界政治勢力重新洗牌的需要,新興的霸主級國家蘇聯、美國開始馬不停蹄的積極推進民族解放運動,鼓勵殖民地的原住民自己獨立,進而打破前霸主英法締造的殖民地體系,確立自己新的霸權生態。

作為最大的殖民者英國被迫放棄了印度、馬來亞、北婆羅洲、新加坡等殖民地,徹底從彪悍的「日不落帝國」變成了說話可有可無的「過氣老人」。

而它的「黃金搭檔」法國,從殖民地的丟失率角度來看要比好很多,雖然也丟掉了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

但是目前依舊保持著留尼旺、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馬約特共計5個海外省,以及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共計4個海外領地等海外領土。

這些海外領土的面積共計約有118869平方公里,跟法國公布的672834平方公里總國土面積相除的話,不難發現法國的海外領土在國土面積中佔比高達17%以上。

而按照二戰後殖民地獨立浪潮的精神,法國這17%的海外領土單純從法國殖民歷史來看,是完全多出來的存在,法國的面積應該維持在672834平方公里減去118869平方公里的553965平方公里。

但是歷史的結果告訴我們,在殖民地獨立浪潮最高潮20世紀中後期,法國這「多」出來的17%土地上的居民,依舊是選擇對法國不離不棄,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這17%土地上的居民獨立的「覺悟」低?

顯然不是,最大的原因是他們已經把自己當法國人了,既然自己都是法國人了,所謂受法國殖民壓迫的情緒就不成立,而這個情緒是殖民地獨立的基本,因而這17%土地最終得以保留在法國版圖至今。

至於為什麼法國殖民地的人會將自己當做法國人,英國的殖民地居民卻始終將英國當「暫時的統治者」,追根溯源下來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好。英國殖民一個地方,幾乎沒考慮將其完全融入英國本土,選擇扶持當地豪強幫自己統治,將自己的身段放的高高在上。

如此一來英國雖然得以用最低廉的成本,統治了自己遍布全國的廣袤殖民地。但英國做法的漏洞也很大,殖民地當地人始終是認英國的代理人,對英國影響往往只是「掠奪者」,美國會從英國獨立就是很好例子。

相對的法國人很是聰明的放下了身段,將自己征服的每一塊殖民地,都當做是自己版圖的擴張,不是臨時的原料基地。因而法國人的出發點是建設法國新版圖,而非一味地掠奪。

與此同時除了建設基礎設施,法國人還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大搞文化同化,在法國殖民地上學的孩子在課堂里,學的行為思想跟法國本土幾乎一致,都是自呼「法蘭西子民萬歲!」。

法國如此專心的經營下,殖民地對法國本土的歸屬感遠強於大多數其他殖民國家。因而也就有了17%土地死也要跟著法國混的「美談」。

配圖來源網路,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近代日本是如何稱霸亞洲?俄羅斯、中國的作用巨大
以色列立國時是多招「恨」?被5個鄰國往死里打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