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線短視頻簡歷,或許「脈脈」該緊張一下

上線短視頻簡歷,或許「脈脈」該緊張一下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職場關係+招聘。

文 | 徐寧

日前,釘釘結合短視頻形式,上線「釘釘新校招」產品(內測中)。

在釘釘上,C端學生申請認證後,便可以擁有個人展示頁,可以向企業投遞簡歷。上面除了有學業課程、實習經歷等基本的簡歷信息外,學生還可以上傳能展現自我的短視頻。比如,有美術專業的學生,就用短視頻記錄了他完成一副畫的創作過程;還有外語專業的學生,把自己過去在各大會議實習翻譯的經歷做了視頻剪輯……

同樣,對B端企業釘釘也提供了展示窗口,除了招聘的崗位信息,企業還可以展示公司的發展歷程,通過視頻傳遞公司文化。


之所以推出校招功能,釘釘對外的說辭是,為了解決企業跟學生之間存在的大量信息不對稱,因為「一個人的性格、閃光點是很難通過一張簡歷傳達出來的。」但實際上還有些其他影響:

釘釘一直切的是職場人員,校園群體往往不在內。現如今釘釘已有1億職場用戶,開放學生認證後,意味著從「職場後人群」做到「職場前人群」,勢必會帶來新的用戶增長。

1億用戶,700萬組織,算下來,釘釘上平均每個組織規模在14.3人,也就是中小創業團隊。非985、211高校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流向這裡。從匹配角度,也是符合定位。


其實「短視頻」只是一種體驗更好的簡歷展現形式、一個噱頭。本質上,我們要看的是,釘釘作為強職場關係平台,現在切了招聘這件事情。

「職場關係」+「招聘」這兩個關鍵詞,首先想到的是脈脈、LinkedIn。

脈脈、LinkedIn最大的特色是擁有職場關係,希望藉此進行社交,但此前一直被詬病的是低頻,因為大部分用戶只有在找工作、找合作時才會上去活躍一下,日常很少有社交行為。以及,脈脈上的履歷不一定真實。

而釘釘上,天然沉澱了真實的職場關係,現在又多了學生人群。企業主從管理需求出發,往往會強推釘釘,員工的打開頻次高於脈脈。脈脈具有的條件似乎釘釘都有,以及,釘釘的「先工作社交再職場招聘」邏輯似乎更合理。再加上,沉澱的企業行為、員工行為等數據信用,匹配上也有一定優勢。

當然,以釘釘的定位策略,倒不會直接賣簡歷、做招聘。畢竟現在只是切了學生群體,也沒有對所有在職人員開放投簡歷入口。不過對職場社交平台來說,還是值得警惕的,因為這意味著C端流量會有部分遷移。

通過買關鍵詞,大概200元獲得一個手機號,而在微信生態,獲取成本降至5-10元。

尤其是微信現在對小程序開放了很多功能許可權,都極大促進了用戶的轉化。比如,用戶在訪問小程序時,微信會提示「是否允許讀取個人信息」,基本都是默認選擇,此時用戶的微信昵稱、手機號就會被自動採集。再比如,當用戶通過小程序對話企業,即便退出,企業後續還可以有5次發信息的機會,這意味著不加好友就能聊天。

微信的流量紅利切了一部分傳統廣告、搜索廣告的市場,同樣,對於那些幫企業獲取C的公司也是利好。例如近來像「加推」那樣,通過名片小程序幫企業銷售沉澱用戶的項目比較火——之前,朋友圈發一個產品介紹,誰看沒看不知道,現在有了小程序,看過用戶的昵稱、看到那一頁、停留多久都是企業可獲得資產。

那麼,結合小程序後,還有哪些To B公司的想像空間會增大?

B2C銷售,尤其是此前基於社交媒體做SCRM的公司,像EC之類。

自動化營銷公司,像KuickDeal,此前他們在官網、客服系統中追蹤用戶行為軌跡,現在相當於多了一個小程序的渠道。

群運營公司,像51贊等,他們已經在客戶的群里放了機器人賬號,採集用戶行為,現在可以通過賬號分享一些小程序的內容,採集更多的數據。

B2C客服、電銷機器人類公司,像數心、智齒等,一是客服本來就在做全渠道用戶聚合的事情,現在多了一個小程序,會打通很多賬號信息;二是像電銷機器人,就是幫企業擴大流量入口,小程序也可以實現。

總結下來,就是B2C類,偏企業運營、營銷、銷售的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人過四十,三不賣,三不守,三不失,三不碰,說的真好
600天生死場:資本逃離共享經濟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