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三五新材料技術發展報告》發布,國內外柔性顯示產業格局分析

《十三五新材料技術發展報告》發布,國內外柔性顯示產業格局分析

運營:小施

《2017十三五新材料技術發展報告》由材料委天津研究院團隊編撰,動員了國內外數十名專家、行業分析師,圍繞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先進能源與電子材料、先進結構與複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材料基因工程五大領域的 16 個專題進行了專項分析,將國內外研發及產業現狀、產業發展格局、未來趨勢及專家建議匯總梳理成文。

在先進能源與電子材料領域,該報告強調了柔性顯示的重要性。目前的主流是柔性OLED,另外柔性液晶顯示(LCD) 也在同步發展中。

作為新型顯示技術的一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種以有機薄膜作為發光體的自發光顯示器件,而柔性OLED 以柔韌性好、具有良好透光性的材料代替普通的OLED 玻璃襯底,其結構和發光原理與普通玻璃襯底的OLED 器件相似。

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性、廣視角、高對比、低耗電、高反應速率、重量輕、厚度薄、全彩化、製程簡單等特點,是前沿技術的代表。

根據驅動方式,OLED可以分為有源驅動(AMOLED)和無源驅動(PMOLED)兩種。

AMOLED

與傳統屏幕相比,AMOLED 屏體積輕薄、色域廣、對比度高、功耗低,易於製造成可彎曲可摺疊的屏幕,因此,柔性AMOLED 顯示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柔性AMOLED 顯示技術可被廣泛應用於手機、電視、可穿戴設備、車載顯示器、VR 等消費電子領域,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領域也有重大影響。

下表展示了AMOLED 的產業鏈,其中,面板在整個產業鏈中起到了龍頭的作用。

AMOLED 產業鏈

PMOLED結構簡單、製程容易,可以有效降低製造成本、響應速度極快,在顯示簡單的微型設備方面具有極大發展潛力。

但若要往較大尺寸應用發展,PMOLED會出現耗電量大、壽命降低的問題,不適合應用於大尺寸與高解析度面板,目前產品尺寸局限於約5寸以內。

國內外產業格局

OLED 技術近年來在顯示市場上佔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而OLED 顯示現已大量使用在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和可穿戴設備中。

IDTechEx 預測,到2026 年OLED 顯示市場將增長到570 億美元。OLED 顯示市場中最大的變革莫過於柔性顯示。與傳統玻璃顯示相比,柔性AMOLED 面板更薄、更輕,使摺疊式移動設備成為現實。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柔性顯示器將有可能應用於汽車顯示器等領域中。在柔性OLED 顯示市場中,AMOLED 相比於PMOLED 更受歡迎,在2017 年,AMOLED 在全球柔性OLED 顯示市場收入中佔比達到90%。

柔性OLED 顯示器本質上是資本密集型技術,進入門檻高,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目前韓國三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市佔率超過90%,韓國LG、我國的京東方、維信諾、天馬、華星等企業正在努力追趕。日本顯示公司在柔性LCD 方面則獨樹一幟。

亞太地區是柔性OLED 顯示器市場中最大的一個區域,彙集了眾多OLED顯示器製造商。中國正在加大投入,提升產能,期待在亞太地區柔性OLED 顯示器市場中占具一定的份額。

國外產業格局

在柔性OLED 領域,國外的主流企業為韓系的三星顯示公司(SamsungDisplay) 和LG 顯示公司(LG Display), 日本顯示公司(JapanDisplay)、日本夏普公司(Sharp)等企業也在積極從事柔性顯示技術的研發。

國外柔性顯示供應商及主要產品

韓國三星是全球柔性OLED 顯示器的先驅型企業,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可提供全套垂直整合供應鏈。

早在2017年,三星就展示了首款9.1 英寸可伸縮彩色柔性OLED 顯示屏,具有較大弧度的OLED 顯示屏已經在高端電視機中得以應用,該柔性屏與傳統柔性屏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彎曲。

當屏幕從上向下按時,它像氣球一樣彎曲,然後在壓力消失時恢復到原來平坦的形狀。

三星公司表示,這種新型顯示屏將用於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和汽車顯示上,但是由於技術難度較大暫時無法批量生產。

2018年2月,首次有報道稱,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SDC)正在開發基於混合量子點和OLED架構(QD-OLED)的電視面板。

日媒稱,三星正在努力為QD-OLED生產建立一條試驗性質的8代生產線。報道稱,三星正在與Canon Tokki和Kateeva合作開發生產設備——顯然,目的是使用佳能的機器蒸鍍OLED層,而採用Kateeva製造的噴墨印刷設備沉積QD過濾器。三星的目標是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該生產線。

2017 年1 月25 日,日本顯示公司發布了一塊5.5 英寸塑料基板全高清液晶顯示屏(FULLACTIVETMFLEX),該顯示屏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其柔性形成彎曲的形狀,因此將極大地擴展智能手機設計的自由度。

通過使用塑料基板代替玻璃,可以防止顯示器掉落時發生損壞。

此外,在2017 年的「顯示周」上,日本顯示公司對外展示了可向內摺疊180 度的柔性屏。

2018 年1 月9 日,LG 顯示公司官網發布消息稱,國際消費電子展上,LG 顯示公司首次公開展示了65 英寸UHD 可捲曲電視和55 英寸透明顯示產品。

65 英寸UHD 可捲曲電視可呈現超高解析度(UHD,3840×2160)畫質,是罕有的可以充分捲曲的大尺寸顯示產品。在不觀看畫面顯示的時候,這款新產品可以通過捲曲隱藏屏幕,提高空間利用率。

2017 年6 月22 日,LG 顯示公司宣布已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77 英寸透明柔性OLED 面板產品。作為全球首款最大尺寸的透明柔性OLED 面板,該面板擁有40% 的透過率、UHD(3840×2160)解析度、曲率半徑高達80R。

國內產業格局

中國的OLED產業建設已經初具規模,正處於從技術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進行過渡階段。2016年中國OLED面板出貨總量達到600萬片,已經有3條5.5代線、2條4.5代線、2條6代線點亮。

同時,OLED柔性面板也在加快布局,目前國內新建產線均含有柔性製程,預計在2018年開始逐步實現出貨。

國內柔性顯示企業2018年-2020年投產表

京東方

2017 年5 月,京東方中國首條第6 代柔性AMOLED 生產線成都第6 代柔性AMOLED 生產線正式投產,今年10 月該生產線提前量產,成為全球第二條可量產的第6 代柔性AMOLED 生產線。

該生產線採用先進的蒸鍍工藝和柔性封裝技術,可實現柔性顯示屏幕的彎曲和摺疊,象徵著我國企業在柔性AMOLED 顯示領域引領全球的發展,也開啟了我國柔性AMOLED 顯示產業的新紀元。

除此以外,京東方在綿陽第6 代柔性AMOLED 生產線,也將於2019 年建成投產。

早在2002 年,京東方就開始了對OLED 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究,截至2017 年上半年,已申請OLED 相關專利超過1.6 萬件,開發出了可實現「S」形彎折的5.5 英寸WQHD 柔性OLED 顯示屏、7.8 英寸柔性可摺疊顯示屏、7.56英寸QHD 柔性AMOLED 顯示屏等多款柔性顯示產品。

維信諾

2018年5月17日,維信諾主導建設的中國首條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在河南固安啟動運行。

該生產線的啟動,標誌著中國在全柔AMOLED產業化方面,擁有了大規模量產出貨的能力。這也是繼京東方之後,我國第二家企業宣布第六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啟動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游原材料方面,公司與通用顯示公司(UDC)簽署了新的OLED技術許可協議和補充材料購買協議。

根據協議,UDC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向維信諾供應磷光OLED材料,從而推動維信諾AMOLED的產業化。

除上述幾家企業外,國內還有多條6 代生產線投入建設。

華星光電

2017 年3月,總投資350億元的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產線簽約武漢。

該項目即武漢華星光電二期(t4)項目,主要採用面向最高端面板產品的柔性基板、柔性LTPS製程、高效率OLED、柔性觸控及柔性護蓋等先進技術,生產3~12」高解析度柔性和可摺疊式智能手機用顯示面板。

t4項目預計2019年二季度投產,2020年上半年量產,年產能預計為116 萬平方米。

和輝光電

和輝光電新型顯示項目是「十三五」期間重大產業項目,其中一期項目已於2014年底實現量產。

二期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272.78億元,產能規模為每月3萬大片基板,包括陣列、OLED、模組三大工序,產品以1至15英寸的中小尺寸顯示屏及模組為主。

該項目於2016年12月開工,計劃於今年7月首批設備搬入,並於2019年1月試生產。

天馬

2017 年4 月,天馬第6 代LTPSAMOLED 產線在武漢成功點亮AMOLED 產品,該生產線可同時生產柔性和剛性AMOLED 產品。

為了迎接AMOLED時代的到來,天馬2010年在上海投建了國內首條第4.5代AMOLED中試線,2013年天馬投建的第5.5代AMOLED量產線已於2016年開始向移動智能終端品牌大客戶量產出貨。

信利國際

早在2017年7月14日,信利國際在四川組建AMOLED合資公司,建設第6 代AMOLED(柔性)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

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279 億元,產線定位於高端顯示領域,擬於2018 年10 月在四川開工,2020 年投產。

群顯科技

此外,湖南群顯也在布局柔性AMOLED項目。

2017 年11 月23 日,長沙市發改委同意湖南群顯科技有限公司第6 代柔性AMOLED 生產線項目通過備案,該項目總投資135 億元。

該項目主要加工尺寸為1500mm×1850mm第6代AMOLED的基板,生產5.2"、5.5"、5.7"等柔性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屏或模組,預計年產量3100萬塊。

除此以外,國家在政策上也大力扶持柔性顯示項目的建設和發展,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2016 年5 月13 日發布的《關於實施製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重點發展低溫多晶硅、氧化物、有機發光半導體顯示等新一代顯示量產技術,建設高世代生產線、推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開發和產業化示範、布局量子點、柔性顯示等前瞻技術領域。

我國「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跨越發展,需要做強信息技術核心產業,其中包括,實現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超高清(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等技術國產化突破及規模應用。

發展趨勢及建議

柔性電子曾被評為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預測其將帶來一場電子技術革命。

如今,這場電子技術革命在市場的推動下已經悄然來臨。

據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18 年柔性電子市場為469.4 億美元,到2028 年將達到3010 億美元,2011年至2028 年複合年均增長率近30%。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企業積極布局和投入相關技術的研發,推動了國內柔性AMOLED 顯示技術的發展,隨著國內面板企業技術的不斷創新及智能家居、智能終端、無人駕駛汽車等電子產品的積極發展,柔性AMOLED 顯示屏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機構預測,柔性顯示屏將在未來幾年迎來爆髮式增長,可達數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國內相關企業應該抓住機遇,敢於向國際寡頭企業發起挑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產業鏈結構。

對此,結合現有形勢及未來市場預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吸引人才並加強技術積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近年來,國內企業自主研發意識逐漸增強,但受制於三星等國際巨頭企業的壟斷,多項技術已被提前布局申請專利,導致國內該行業的發展受到重重阻擋,在這種局勢下,國內企業應該持續投入研發精力,保持行業的高度敏感性,爭取在生產技術和製造工藝上取得更大突破,掌握一定的主動性。

二、健全產業鏈發展機制,加強與下游企業的合作。

國內面板企業應當加強顯示行業上下游企業聯繫,推進上游原材料製備、生產工藝、製造設備的持續創新發展,同時重視下游企業開發終端應用市場,利用當前廣闊的應用市場及需求,協同下游企業制定產品開發方案,多元化實現柔性AMOLED 顯示的下游產品應用早日投放市場。

三、探索柔性AMOLED 顯示技術未來的發展及應用,提前布局做好戰略規劃。

顯示方式的改變將帶來軟體和操作系統的革新,甚至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對此,我國生產企業應當把握好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手機產業以外探索新形態新性能的AMOLED 顯示產品。

來源: 光鏈綜合整理

註:文內信息僅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鏈 的精彩文章:

TAG: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