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人到中年,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中說:「孤獨對我來說並不意味著痛苦,那只是一種自己跟自己相處的狀態。」

春泥說,現在我和老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起床上班吃飯,每周固定地做一次愛,其他的時間就是分床而眠,眼不見心不煩,實在憋不住就找個沒人的地方蹂躪自己一場或者從網上找一個陌生人傾訴發泄一番……我已經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寂寞還是孤獨……」

周國平說:「孤獨、寂寞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於精神、感情和事物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有可能體驗到真正的孤獨。」

孤獨是一種難得的氣質,是內心思想的充實和血液的奔放流淌,而寂寞看上去則更像是對貧瘠匱乏的感情的一種搖旗吶喊和撕心裂肺。只不過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孤獨只是一盞神燈,寂寞才是我們的日常。

年輕的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寂寞而結婚;結婚以後,我們又因為忍受不了寂寞而散夥。年輕時的寂寞,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半的山盟海誓的浪漫嚮往,是對生活的情懷渴望;結婚以後的寂寞,是兩個人對平淡流年的現實不甘,原來世界陰晴圓缺,生活里不止有水桶和菜園。

春泥痛苦的根源,不是分不清寂寞和孤獨的區別,只是不想承認寂寞又再次成了自己的一種生活。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自以為可以緊裹起一層孤獨的外殼,可是事實上在無數個不眠之夜裡,內心裡早已逆流成河。這大概也是大多數人糾結的不歸點。

我們可以享受孤獨,但是都不喜歡寂寞。因為寂寞是一種慾望上的宣洩縱容,孤獨是一種操守上的堅韌等候。

其實天圓地方,萬物比鄰,七情六慾才是人之要義,儘管寂寞和孤獨氣質不同,但是我更願意相信它們只有一牆之隔,只不過一生太短,一夜太長,所以原本是一個人的孤獨,最後聊成了兩個人的寂寞。

一個思想豐富、內心豐盈的人,更喜歡與孤獨為伍,因為人在獨處的狀態下,更容易進入自我的扣問與思索:關於自己是誰,關於生命的意義,關於怎樣更好地生活,關於成長,關於生死……

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學會和孤獨為伴,人才會不斷地反省自己、發現自己。反省其實就是思考,孤獨是思考存在的土壤。人在思考中才能清除障礙,沉澱優勢,明確方向,獲得持續的成長。」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人到中年,繁華落儘是孤獨,只有坦然地走過寂寞,才能真誠地擁抱孤獨。(文|日照老卡《人到中年,願你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編輯|小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巢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書巢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