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無花果原產小亞細亞,是人類最早改良栽培的古老果樹之一,已有近5 000 年的栽培歷史。我國14 世紀隨絲綢之路引進種植,現已廣為栽培,但產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為落後,主要表現在品種雜、品質差、產量與效益低。選擇優良品種和建立現代化果園,已成為提高單產和品質,實現無花果產業振興的關鍵環節。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濰坊市坊子區林業科技園區,沙壤土,土壤pH 值7.1,有機質含量(質量分數,後同)0.78%,土層厚度大於1 米,肥力中等,有灌溉條件。該園地處山東半島西部,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2.3 ℃,極端最低氣溫-21.4 ℃,極端最高氣溫40.7 ℃ ,日照2 715.5 小時,降水量647 毫米,無霜期200 天。採取密植栽培,行距2.5 米、株距1.2 米,每畝222 株;南北向栽植,樹形採用叢狀形。

2 引種表現

2.1 果實主要經濟性狀

布蘭瑞克無花果果型中等,倒圓錐形,果梗基部膨大,果基部黃綠色,頂部淺紅色,果肉紅褐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質量分數,後同)16%~18%,風味香甜、芳香濃郁,果皮厚,果實光亮,品質佳,且不易裂果,耐貯藏,是鮮食、加工兼用優良品種。夏果單果質量80 克左右(最大150 克),皮色淡黃,果頸小且果梗短。秋果單果質量40~60 克(最大90 克),果皮黃綠色(圖1)。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圖1 布蘭瑞克無花果結果狀

2.2 生長結果習性

該品種樹勢中庸偏強,需光量大,喜光、不耐陰,喜溫暖、忌澇,新梢直立,細枝發生較多,株型緊湊,隨樹齡增大而呈矮化趨勢;葉片小,深綠色(圖2),葉片5裂,呈窄條形,通風透光好,光合性能強。每年結果2次(夏果、秋果),夏果多長於基部1~5 片葉腋。果實發育期60~80 天。結果早,豐產、穩產性好,結果後樹勢穩定,適合密植、集約化栽培;栽後1~2 年開始結果,3~4 年生樹平均畝產1 500 千克,5 年生樹2 000 千克以上。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圖2 定植第1 年布蘭瑞克無花果植株

2.3 物候期

該品種在濰坊3 月下旬頂芽開始膨大,4 月上中旬萌芽、展葉,5 月中旬花序分化完成,6 月初開始顯果並逐步發育膨大,夏果7 月中下旬成熟,秋果8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陸續成熟,11 月中下旬落葉。[吉山花瑤]

2.4 適應性及抗逆性

該品種在當地表現抗寒性強(可自然越冬),適應性廣,對土壤、肥水要求不高,可在平原、山坡、丘陵、海灘(含鹽量0.4%(質量分數,後同)以下)、河灘等地生長,最適宜的土壤環境是中性、微鹼性土壤,即pH 值6.9~7.6,質地以壤土、沙壤土最佳;有一定的抗病蟲能力,較其他無花果園病蟲害輕。

3 布蘭瑞克無花果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地整地

根據該品種生長結果習性,選擇光照充足、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壤通氣性好、無污染的平原、陽坡下部等地塊建園。定植前,全園深翻,按行距挖寬60~80 厘米,深50~60 厘米的定植溝,溝底墊20厘米厚雜草、秸稈,每畝用腐熟有機肥2~3 立方米,與表土混勻後將溝填平;也可挖穴徑60~80 厘米、深50~60 厘米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有機肥20 千克、磷酸二銨1 千克,與表土混勻後填入。灌水沉實備栽。

3.2 定植建園

結合整形方式、管理水平和土質條件確定栽植密度。一般行距2~3 米,株距1~2 米,每畝定植111~333 株。春秋季均可栽植,以春季(清明前後)定植為主。選擇無凍害、無抽干、芽體飽滿,高1 米以上,根頸粗1.5~2.0 厘米,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優質壯苗栽植。定植後灌透水,每株覆蓋1 平方米的地膜,以保墒提溫、促進根系癒合。

3.3 整形修剪

該品種樹勢旺,宜採用叢狀形和自然開心形樹形。以疏枝修剪為主,短截為輔,適當回縮修剪。隨主枝生長,不斷培養結果母枝,母枝上培養結果枝,第1 年3個、第2 年6~9 個、第3 年12~18 個、第4 年24~36個,逐步增加至每畝結果枝3 500~6 500 個(圖3)。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圖3 定植第3 年布蘭瑞克無花果植株

3.3.1 自然開心形定植後留40~60 厘米及時定干,選留3~4 個枝培養主枝,待長至40 厘米以上時短截,促發2~4 個枝培養側枝和結果枝組。幼樹期,主枝延長枝於外芽處留40~50 厘米短截,以開張角度。初果期,擴大樹冠,培養結果母枝。盛果期,對骨幹枝延長枝留長度30 厘米重截;對各結果母枝重剪更新,增加健壯結果母枝數量。

3.3.2 叢狀形定植後留10~15 厘米及時定干,促基枝萌發,選留3~5 個主枝,並培養側枝和結果枝組(圖4)。幼樹期輕剪,冬剪時留50 厘米短截骨幹枝延長枝促發分枝,留外芽開張角度;夏季對旺枝摘心,促萌發分枝培養結果母枝。盛果期,留30 厘米重剪骨幹枝延長枝,大枝縮剪至2~3 年生枝;更新衰老結果母枝,穩定健壯結果母枝數量。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圖4 布蘭瑞克無花果叢狀形整形

3.4 土壤管理

布蘭瑞克根系主要集中在50 厘米的表土層中,要求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良好。採用起壟栽培(壟高10~15 厘米,圖5),定期清耕除草,結合施肥翻耕樹盤土壤,進行全園覆草,保持土壤疏鬆、通透。

布蘭瑞克無花果在濰坊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圖5 布蘭瑞克無花果起壟栽培

3.5 肥水管理

3.5.1 施肥管理布蘭瑞克需肥量大。基肥於秋果采收後施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 立方米、三元複合肥50千克,株間溝施。追肥分別於早春新梢旺長期,夏果、秋果膨大期施入,前期每畝施磷酸二銨30 千克和鈣鎂磷肥20 千克,後期施三元複合肥40 千克,施後灌水。生長季噴施葉面肥3~5 次,前期0.5%(質量分數,後同)尿素液、後期0.3%磷酸二氫鉀溶液,為枝條與葉片及時提供營養。

3.5.2 灌水排澇布蘭瑞克生長期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30%~40%。春旱期、夏季新梢速生期和果實膨大期,可採取噴灌或滴灌等方式灌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遇積水及時排澇。落葉後,灌封凍水提高樹體越冬能力。

3.6 病蟲防治

布蘭瑞克病蟲害較少,一般無需防治。在高密度園遇多雨年份易發生炭疽病、黑斑病和天牛危害。冬季結合修剪及時清園,將僵果、病枯枝等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焚燒。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炭疽病主要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實,於春季萌芽前,用50%(質量分數,後同)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600 倍液,或3 波美度石硫合劑與0.5%五氯酚鈉混合液,進行全園噴霧預防。黑斑病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600 倍液,10~15 天1 次,連噴3次防治。炭疽病多發生在6—8 月,可用1∶0.5∶200 倍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6—7 月成蟲期,果園掛殺蟲燈誘殺,或噴8%綠色威雷微膠囊水懸劑300~400 倍液防治;7—9 月,用鐵絲鉤殺蛀孔內的幼蟲或用天牛毒簽或熏殺棒插入最下端有新鮮糞屑的蛀孔,並用黃泥封口。

3.7 適宜種植地區

該品種適栽地區廣泛,最適栽培區域為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以南及氣候條件較濕潤的沿海地區,黃河以北地區栽培需埋土防寒越冬。

3.8 高接換種改良

無花果品種老化園,經濟效益低,可利用現有株行距和樹冠,高接換種改良成布蘭瑞克品種,輔以配套技術管理,實現「1 年全園高接、2 年恢復樹冠、3 年獲得高產」的改良豐產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錢柳 的精彩文章:

彩色甜椒連棟大棚椒無土栽培技術
大花溲疏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