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火器是否可以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提並論?

明朝的火器是否可以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提並論?

原標題:明朝的火器是否可以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提並論?


在今天的各大歷史論壇上,大肆宣揚晚明軍事科技先進的言論不在少數,似乎如果清軍不入關,明朝的火器水平馬上就會發展到碾壓西方的地步。然而,事實告訴我們,16.17世紀的明朝火器完全不能與西方相提並論,甚至存在本質性的差距。


大明槍炮世紀

明朝後期的火器水平確實發展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如火炮類的銅發熕、百子連珠炮等。前者者發射每個重4斤的鉛彈以洞穿牆壁,摧毀建築物。後者用精銅製造,可裝鉛彈約百枚,分次發射,可旋轉,向各個方向射擊。爆炸炮彈在後期也逐漸出現,如毒火龍炮、飛雲炮等可以用炮彈碎片殺傷敵人。


然而這些炮的重要問題在於鑄造方法十分粗糙,產量其實極少,中國古代的鑄造技術並不能製造具有後裝功效的管閥型炮身,所有的火炮只能夠使用原始的前裝技術。因此,直到16世紀葡萄牙出現在東南沿海之時,明人才發現葡人所使用的佛朗機性能大大優於明朝自身火炮,方才開始大量仿製。



圖/明朝軍隊的各式佛朗機

明朝早期的槍類與小型火銃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直到永樂時期,當時明朝的神槍系根據安南的神機槍仿製,既可射鉛彈,又可射箭,射程可達300步,而這種火器沒有瞄準系統,發射全靠手感。明朝中後期盛行於軍中的鳥銃、魯密銃分別來自於日本與土耳其,其實皆為葡萄牙與阿拉伯地區的火繩槍的升級版本。雖然後來趙士楨根據西洋火銃仿製的掣電銃和迅雷銃性能更優於西方,但是缺乏機床加工生產線的明朝手工業並不存在批量生產這種火器的條件。



西歐的槍炮覺醒


早在15世紀,法國人就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將野炮投入戰場。法國軍隊把比較輕的銅鑄加農炮裝在馬拉的兩輪車車架上,從而有效克制了曾經強盛一時的英國長弓兵。當時的歐洲火炮已經出現了鐵質炮彈與散彈,並且出現了可以後裝的加農炮、迫擊炮等靈活多變的火炮樣式。在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組建了第一個炮兵連。隨後,他又將其擴建成由6 個連組成的炮兵團,炮兵的規模化與兵種單設是歐洲軍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圖/三十年戰爭瑞典軍隊


在15世紀下半葉,歐洲出現了一種新式火銃,也就是最初的火繩槍(同一時期的明朝步兵仍然在使用火盆點燃膛內火藥)。 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研製成功了滑膛火繩槍,應用於義大利戰爭。同一時期,歐洲還出現了機械點火裝置,用二硫化鐵或燧石與鋼片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進行射擊。這種後世被稱之為燧發槍的武器在出現之後逐漸取代火繩槍,大大提高了火器使用的效率與殺傷力,在歐洲軍事史上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圖/歐洲騎士的燧發槍

16-17世紀,歐洲人的火器技術已經後來居上,其鍛造工藝、生產效率、殺傷力已經全面超越了同一時代的明朝,並且開始影響明朝火器的發展。而晚明火器的緩慢發展註定無法戰勝當時剽悍異常的滿洲鐵騎。因此,歷史的發展冥冥中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史海 的精彩文章:

瓦剌在土木堡之戰大破明軍,為何最後還是放了明英宗?

TAG:縱橫史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