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長卿《余干旅舍》 朗誦:衛東

劉長卿《余干旅舍》 朗誦:衛東

平復你的焦慮 浸潤你的心靈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世界圖書日

( 點擊下方音頻 即可收聽 )

( 第 59 期 )

劉長卿《余干旅舍》

古詩詞特輯主播: 朱衛東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余干旅舍》。公元759年一個落葉紛飛的傍晚,從嶺南貶所北歸的詩人途徑余干,暮色已暗,便投宿客棧。詩人登高臨遠,思緒萬端,於是寫下這首名作。

提起劉長卿的名字,大家也許不那麼熟悉,但提起那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你一定會恍然大悟,原來就是他。劉長卿是一位漂泊的詩人,年少時寒窗苦讀,唐玄宗時期才考取進士,但還沒等他有什麼作為,就爆發了安史之亂。

公元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才當了一個小小的縣尉,但沒多久就被人誣陷貶官,之後便一直奔波在各種上任與貶謫的路途中,或許那位「夜歸人」,與這裡寄居旅舍的一樣,都是詩人自己吧。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這是一首怎樣的詩呢?寓居旅舍的詩人憑欄遠望,暮色蒼茫,滿眼蕭索。天空高冷曠遠,楓葉凋零得稀稀落落。臨水的城門業已關閉,沒有什麼人影,只有一隻急著歸巢的鳥兒越飛越遠。不覺間月亮已從渡口升起,想著打漁的人至今仍未歸來,詩人獨立樓頭,孤獨和鄉愁再也抑制不住,而此刻偏偏傳來陣陣搗衣聲,更讓詩人肝腸欲斷。巨大的惆悵籠罩了唐朝的余干縣城裡一個落魄的過客,卻為我們留下了這首唯美的詩。

「搖落」,一個傷感的詞。這搖落的不是木葉,而是詩人敏感的心。自宋玉「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後,古來多少詩人的心都被搖落。劉向的《九嘆》里寫到:「草木搖落時槁悴。」曹丕著名的《燕歌行》開頭便說「草木搖落露為霜。」白居易感慨:「節物行搖落,年顏坐變衰。」飄零一生的杜甫也說「搖落深知宋玉悲」。

而秋夜搗衣聲,在唐詩中往往代表著離別與思鄉。最初讀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時,覺得很疑惑,難不成長安城裡家家都要在夜晚洗衣服嗎?翻了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個搗衣並不是電視劇中常演的在水邊用一個木棒拍打衣服。

今天的我們已經很習慣穿棉質的衣服,但在宋元以前,棉花在中原地區主要作為觀賞植物,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它可以變成布料穿在身上。人們日常的服裝只有絲織品和葛麻等面料,絲織品價格昂貴,普通百姓家只能穿葛麻。

葛麻織出來的布料很硬,穿著非常不舒服。所以需要婦女先把布料搗的柔軟平整,才能裁剪、縫製。這項工作不需要多少光線就能完成,白天要忙其他事情,晚上就著月光來做,還可以省下點燈的錢。

秋季,女性要為家中成員趕製過冬的衣裳,所以秋夜裡的搗衣聲也寄託了家人對徵人遊子的思念。李賀詩中說:「寒砧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遠行的詩人聽到搗衣聲,勾起無限思家之情,又想著家人此刻也正在思念著自己,心情自然更難平復了。

有意思的是,這首詩有兩個外形神情都很像的近親。比劉長卿小一輩的詩人張籍有一首詩《宿臨江驛》,寫道:「楚驛南渡口,夜深來客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離家久無信,又聽搗寒衣。」宋初詩人潘閬有一首《暮歸錢塘》,詩是這樣的:「久客見華髮,孤棹桐廬歸。新月無朗照,落日有餘輝。魚浦水風急,龍山煙樹微。時聞沙上雁,一一背南飛。」您是不是覺得讀來確實很接近呢?

然而這種相似我們並不感到奇怪。此情此景,所有漂泊在外的人都感同身受。古時如此,現在當然也是如此。詩仙李白寫過兩句雋永的話:「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天地也是一個旅舍,時間正是過客。其實每個人都在路上,遠方不是目的,生活本身就是詩。

年輕的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幾句詩很讓人感動: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好了,今晚就到這裡,願有詩歌陪伴,你的夜晚不再孤獨。朋友們,晚安。

蝕骨的冷

—— 員曉敏,媒體人,熱愛朗讀與歌唱。《內在語》、《吟詩立卷》,我聲音的世界,無限的乾坤。

《吟詩立卷》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內在語》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長按以上二維碼添加關注分享交流

關注置頂《內在語》、《吟詩立卷》微信公眾號,每一個詩意的夜晚視聽、閱讀與您不再擦肩而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在語 的精彩文章:

王維《終南別業》朗誦:衛東
南北朝:佚名《木蘭辭》 朗誦:衛東

TAG:內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