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維新變法失敗後,為什麼日本庇護維新派?他不是不希望中國強大嗎

維新變法失敗後,為什麼日本庇護維新派?他不是不希望中國強大嗎

清末很多知識分子為了改變中國的面貌,開始勸說皇帝維新變法,變法求強。但是因為當時中國國情,以及維新派的維新政策有很多局限,光緒帝沒有實權等等原因讓維新變法走向了失敗。維新變法失敗之後維新派成員遭到逮捕捉拿,他們中有的選擇了流血犧牲來喚醒世人,有的則選擇了暫避風頭日後再戰。這些留下的人犧牲了,但是暫避風頭的很多都得到了日本的庇護,例如梁啟超和康有為。按理說當時的日本已經躋身為列強,對於中國一直是侵略的姿態,維新派的目的是讓中國強大,這顯然是列強們不想看到的。日本為什麼收留這些維新派呢?日本應該巴不得他們都被清廷處死才對

其實要說清楚需要太多文字了,因為當時日本庇護他們的是從很多方面考量的,其中不管哪一個方面當然都是基於日本自己的國家利益,筆者一篇文章不能全都說清楚,而且關於這個話題的論述千千萬,大家可以隨意查閱。筆者今天從一個沒有多少人提過的角度來說一下這件事,那就是活躍在日本韓國的亞細亞主義。什麼是亞細亞主義?亞細亞主義擁護者都做過什麼事情呢?

亞細亞主義一直活躍在日本各界人士里,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核心就是「日本自己強大起來是不夠的,日本自己遲早會被其他歐美國家圍堵消滅,所以亞洲各國都要強大以來團結一致,一起抵禦白人殖民侵略者」不光日本,在東亞三國都有很多這個主義的追隨者(這個主意在開始階段還算正常,但是後來被日本軍國主義利用扭曲成了大東亞共榮圈)。持有這個理念的部分日本人想讓中國通過變法或者革命強大起來,所以他們先是支持了維繫變法,而且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還出訪北京(伊藤博文也是這個理念的支持者),表示希望中國改革。

伊藤博文都是如此,可見當時這個主義在日本影響力應該不小。而且日本當時希望可以聯中抗俄,但是因為甲午戰爭剛剛戰敗,李鴻章不想日本繼續擴大勢力,李鴻章想做的是聯俄抗日,這就起了衝突。後來日本又發現了中國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於是又對孫中山給予了一定支持,但是日本官方對孫中山支持很少,主要是一些日本的在野社會人士給了孫中山很大支援(比如梅屋庄吉)。當然日本支持孫中山也是因為孫中山有親日傾向,可供日本利用。

但是到了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慈禧發瘋似的和全世界宣戰,而且還一敗塗地,簽了《辛丑條約》。從此之後中國徹底淪為了雙半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日本朝野上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亞細亞主義越來越少。蔑視中國的佔據了主流。隨著日本越來越膨脹他們的野心越來越大,他們想要征服中國,甚至是征服世界。最後整個民族走向了不歸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史言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向西方示好,但卻一直不被接納?
同樣是被日本奴役,為何朝鮮皇族待遇很好,而溥儀待遇很差

TAG:在史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