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宮調——藏於歷史的晉城創造

諸宮調——藏於歷史的晉城創造

繪本·西廂記

1

《西廂記》這個故事對大多數人來講應該不算陌生,傳統的落魄才子與大家閨秀的愛情故事,千百年後依舊為人津津樂道。從最初元稹幾千字的傳奇故事《鶯鶯傳》開始,到宋金時期的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再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這個故事一直在市井流傳,並作為反抗封建禮教的經典教材無數次的出現在中學課本中

雖然最初版本在唐朝出現,但由於《鶯鶯傳》整個故事是以維護封建禮教為目的的,結局張生一心奔向被認為是正經道路的仕途,捨棄了為其放棄一切的崔鶯鶯,這版最終以悲劇收了場。這種作為上層文人所推崇的無情無義式的封建正統由於脫離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並未得到廣泛傳播。直到金代,董解元一本以唱詞為主的《西廂記諸宮調》在修改結局後,又因曲調優美,便於傳唱推廣而流傳開來,這為之後王實甫的巔峰《西廂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得不說,我們現在能聽到這麼優美而富有內涵的戲曲,更多地得益於董解元的改編,同時更離不開樂曲對戲文的傳播。說到樂曲,我們也就不得不提到董解元在創作這部劇時所採用的樂曲形式——諸宮調

評彈·西廂記

2

「諸宮調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屬於中國北宋、金、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北宋神宗熙寧至哲宗元年間,澤州(今山西晉城)藝人孔三傳最先創造諸宮調。」這是百度百科對「諸宮調」一詞做出的解釋。而對於孔三傳這個人,不僅百度上很少有資料,就連古書記載都寥寥無幾,只知道他是澤州陽阿(今晉城大陽)人。但就是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藝人,創造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諸宮調,為我們晉城文化在史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諸宮調作為一種說唱藝術形式,將音樂與文學相融合,增強了音樂的故事性,也使得文學能以更為通俗的形式向大眾傳播。

但創造只是產生影響的第一步,如果要進一步的傳播,天時地利的條件是必不可少的。諸宮調能在音樂史和文化史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自身的優秀特質外,與當時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條件等是分不開的。

1

從地理環境來講

諸宮調的創始人孔三傳的出生地——澤州陽阿,在北宋來講有著超絕的位置優勢。眾所周知,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宋將都城設於河南開封。而對於與河南只有一山之隔的澤州來講,距離都城按現在路程來算也只不過187.9公里。直接籠罩在著京畿輻射下所帶來的整體優勢是其他地區所無法匹敵的,人才、資金的流動帶來的是文化上的繁榮,特別是在著名理學家程顥的推動下,澤州地區鄉校、社學林立,一度出現了「河東人物勁氣豪,澤州學者如牛毛」的盛況。在這種學術風氣的熏陶下,各類文學藝術蓬勃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

2

從人文風俗來講

北宋時期,正值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商業大繁榮階段。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間常年累月的戰爭雖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同時也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胡舞胡樂與漢族審美互相滲透,共同推動了諸宮調的產生。同時宋朝時期發達的商業文化也對諸宮調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瓦肆勾欄的設立,夜市鬼市的開放,更使宋朝娛樂業得到了空前繁盛,市民文化也隨之發展。另外宋朝從建國時期便一直延續著尚文輕武的傳統,政治上的鼓勵,上層貴族的推動,共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多元化,為諸宮調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社會條件

3

從歷史條件來講

澤州自古以來便因險要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戰國時期更是溝通中原地區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相互交流的橋樑,在文化上南北皆收,既有中原地區的禮樂教養,又有北方地區的豪邁奔放。特別是到了唐朝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達到了歷史融合的又一個巔峰。作為唐朝興兵建國的關鍵地區,澤州從蒙受太原蔭蔽,到建都長安後與東都洛陽血脈相連,一路承載著帝國的光輝與榮耀。而唐朝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各民族文化兼收並蓄,使得唐朝樂曲開闊弘大,多元審美明顯,這也為諸宮調樂曲的基本轉承奠定了基礎

崑曲·西廂記

3

隨著時代的發展,諸宮調這種以第三人稱奏唱的藝術形式在元代已經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以第一人稱為主,多角色、多形式、表現力更強的元雜劇。但不能否認的是元雜劇在表演方式上仍在沿承著諸宮調所開闢的曲調演繹方法,推動著諸宮調基因的延續

在目前所發現的史料中,諸宮調的記載少之又少,其各類曲譜也在歷史的動亂與流傳中大量遺失。這意味著作為一項音樂史和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式創造,諸宮調這一藝術形式並未能得到其應有的重視,以至於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晉城——曾經的澤州在文化上有多麼的優秀

一千多年過去了,歷史在流轉中奔涌前行,遺忘作為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每天都在發生。然而傳承並不會隨著遺忘而消亡,即便換了一種面貌,它的骨血仍然會在前進中延續。諸宮調作為歷史中的一環,啟發並融入了與現代生活更為接近且更易被人接受的戲劇中,作為優質的養分滋養著文明的傳承。它並沒有消失,而是作為一種根基深深融入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血脈中,正如我們晉城一樣,即使不為人所熟知,但它的精神已經深深覆蓋在了華族大地上,作為民族靈魂的根源,浸潤著生生萬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撩晉城 的精彩文章:

TAG:趣撩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