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逸眼中的《三國》《西遊》人物

曹逸眼中的《三國》《西遊》人物

江上行

 三國演義 電視劇原聲帶

崔京浩 

00:00/01:40

喜歡大叔吳秀波,為此專門買了會員,追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里的曹操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和以往印象中的他完全不同。後來看了曹逸賞的《三國》人物,倒覺得曹逸和《軍師聯盟》小說的創作者,在某些方面頗有些意氣相投。

再看《西遊》的人物賞析,也和旁人不同。

曹逸眼中的《三國》《西遊》人物

曹操(一)

魏,蜀,吳,三分天下.魏國君主,正是亂世梟雄也.

見過曹操的人都說,安世之能臣,亂世梟雄也.為什麼這麼說呢?最重要的是曹操有絕對的實力.在安世中,曹操可位能臣也,而在亂世中,又可以做一個亂世梟雄.周圍無論是怎樣的環境,都可以有所作為.而曹操的實力,之所以強大,主要是因為他能文能武.他雖不如諸葛亮那般神機妙算,卻也不單單只是一個武夫.他不如張飛那般善戰,卻也不容忽視,既不是文弱書生,也不是匹夫一個,這樣的人也著實不常見.

而在亂世中,所有人都處處勾心鬥角.能文能武,也不見的可在亂世中立足.許多人都是因為走錯了一步,而誤天下.亂世中拼的更是嚴謹.而曹操正是一個以嚴謹著稱的人.他從來不會因為一時的急功近利,而亂了陣腳,從來都是一個走一步看三步,一步一步來.因為嚴謹的態度,也讓曹操能立足於亂世之中.而曹操的嚴謹也讓世人看到了他的冷酷,自私自利.逃亡時,曹操借宿民家,主人熱情好客,和妻子討論如何殺豬.而曹操不像別人那樣粗心大意,他一聽以為要殺自己,當即果斷的沖了進去殺了夫妻倆.為了保全自己,也不去調查,直接殺了夫妻,這也夠自私的了!

而曹操雖然實力強悍,但也不是目中無人.他曾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一語點出誰才是天下英雄,從中也能看出曹操思考的深刻,而又擁有自己獨立的觀點,而不盲目追隨.曹操點出劉備是天下英雄,而劉備此時還並非一方君主.也可見曹操的主見,目光長遠.都說曹操狡詐,但就是這樣的曹操,卻也有直爽的一面.煮酒論英雄,曹操也不客套,一語道出自己的觀點,在那樣勾心鬥角的時期,曹操此時的直爽也是尤為的罕見呢!

後人都說曹操是奸雄,且不說「雄」字曹操擔不擔得起,但這「奸」字曹操一定是擔得起了.曹操早在兒時便露出奸詐的本色,靠著自己的巧言善辯,讓父親反感叔父,而自己又全身而退.從頭到尾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連叔父也不禁感嘆不已.少年時的曹操便斗過了成年的叔父.在亂世中曹操更是成為了狡詐的代名詞.曹操分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一,靠的更多的是頭腦.

能分得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少不了野心,走向王座的道路,又怎會是一帆風順呢?是什麼支撐著他們,讓他們在跌倒中一次次爬起呢?答案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野心.曹操的妄想支持著他,使他對權利的渴望使他爬起.在亂世中,你不去吃別人,別人就會吃你.沒有野心的人,只能被吃.曹操則屬於有野心的人.他也深知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曹操(二)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好,是有名的奸雄,不好聽的就是奸賊,奸臣.然而曹操之所以留給世人一個奸賊的形象,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為曹操戴上了一個奸賊的面具,那麼面具下的曹操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曹操之所以這般讓民眾痛恨,主要是因為他說了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休叫天下負我」.這話讓誰都為之寒心.可是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而不是史書,所以說這句話極有可能是作者為了渲染人物形象所改編的.那麼原來的是什麼呢?曹操殺了人以後,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凄愴」也就是心理很凄慘,悲傷.而這裡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裡是呂伯奢一家,而不是天下人.其實曹操說時,內心還是很悲傷的.只好用「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來安慰自己,而並非是三國演義中說的那般理直氣壯了.

許多人看不起曹操,主要是因為他的陰險歹毒,是個名副其實的小人.三國演義中曹操說的「寧叫我負天下,休叫天下人負我」是句惡言,刻畫出了曹操一個「真小人」的形象.要是讓其他人說,一定會說「寧叫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這話說的冠冕堂皇,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但是若真到了這樣的情況,實際上都會像曹操這般,做個小人呀!又會有幾個正人君子呢?與其他「正人君子」比起,曹操至少敢把自己奸詐的想法公開.他至少是個坦蕩的「真小人」而不個虛偽的偽君子呀!這也是曹操的過人之處吧!

曹操給人的印象就是陰狠歹毒,沒有感情,狡詐,生人莫近.不像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是在曹操死前,才讓我們知道,他也是一個凡夫俗子.他死前交代的不是朝中大事,而是瑣碎的家常.諸如,兒女,夫人們,家裡的熏香,如果不看署名的話,誰會料到這竟是曹操寫的呢?這讓我知道曹操不是殺人的機器,不是一代奸雄,不是天才.他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的遺囑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對親人有感情,對生活有眷戀的白髮人.

劉備(一)

天下三分,三國鼎立.有曹操統治的魏國,由劉備統治的蜀國,由孫權統治的吳國.進入三國不妨從劉備開始.

比起曹操,劉備是真算不上亂世梟雄,而更像開明君主,他的作風也與曹操截然不同.

曹操做事決斷,不婆婆媽媽,陰狠.而劉備則是仁愛,重情重義.劉備在逃亡時,並沒有騎上馬,領著大將撒開腿便開跑.逃吧!不顧城中百姓安危.而劉備卻帶著百姓一塊逃亡,逃亡時候還吩咐大將保護好老百姓.顯而易見帶著拖兒帶女的百姓逃亡時速度明顯降低,權衡利弊下,卻還是帶著這一幫百姓走.

面對百姓,劉備體現了他的仁愛.而對與兄弟,他更是重情重義.既然說到了重情重義,不得不說一下陰狠的曹操了.曹操也有逃亡之時,那時曹操到以居民家來借宿.熱情好客的主人家為曹操殺豬.在殺豬時主人與其妻子在討論如何殺豬.可在一邊的曹操卻疑心主人在討論怎麼殺自己.陰狠的曹操二話不說,殺了主人.當時發現主人只是在說殺豬時,也還是冷冷的說,要保全自己,為了利益.而劉備對於兄弟可謂是重情重義.兒子不要了,也要保全趙雲,這又是怎樣的情誼呢?

都說劉備仁厚老實,不像曹操野心勃勃.可我卻要說劉備也有野心.天下三分後,三國的主公們也沒有就這麼讓天下三分了.依然在相互的勾心鬥角,你不來想法子吞我,我就要吞了你,在這亂世中,活下來.一定要有野心.劉備的野心並非被動性的從一開始,他就想光復漢室.這足以證明劉備的野心了.都說曹操有野心,劉備又何嘗不是呢?沒有足夠的野心,又怎麼在這亂世中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下呢?

劉備(二)

曹魏,劉蜀,孫吳,而這劉備是劉備,而蜀即為蜀國.

劉備,字玄德,天生形貌奇異,兩隻耳朵長長的垂在肩膀上,兩隻手臂也長長的垂到膝蓋以下,眼角很長,能看到自己的耳朵.

劉備雖成了蜀國的一國之主,但他為人的謙和卻一分也沒少.更是具有知錯就改的品質.卧龍鳳雛得一人可安下.劉備以三顧茅廬的誠意成功的打動了卧龍先生--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有了諸葛亮的幫助,劉備漸漸的強大了起來,這是在歷史舞台上卧龍已現世,那鳳雛又身在何處.沒過多久風雛聽了諸葛亮的勸說,準備來投靠劉備.可惜劉備以貌取人.因鳳雛龐統相貌古怪,而不待見龐統.可當發現此人便是「鳳雛」--龐統是,一點沒有架子,親自誠心誠意去接回龐統.也可以說是吃錯就改了.也又可以從中發現劉備的愛才之心.在古代,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因為其貌不揚,皇上一直不敢重用.據說有的人的頭可以180度的左右旋轉.這種人被稱為狼顧之相,所以一直未得皇上的重用.而劉備見了相貌古怪的龐統卻依然肯重用他,也足以見其愛才之心了.

劉備向來為人謙和,謙虛.成了大業的他,一點也不忘恩負義,沒有因為成功而不聽從諸葛亮等人的意見,一意孤行.他一直聽取身邊人的建議,卻又並非盲目的聽取,也會經過認真思考後,才去執行.

而他最可貴的便是顧全大局了.劉備死前他知道自己兒子阿頭不成氣候,並告訴諸葛亮可以自己當王.劉備所為的不是自己家族代代為王,他所為的是天下蒼生.

諸葛亮

「卧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鳳雛便是龐統,而這卧龍便是諸葛亮.可是這天下的聰明人那麼多,為什麼這卧龍就是諸葛亮呢?事實上周瑜的才智不見的比諸葛亮弱,那麼為什麼周瑜沒有取代諸葛亮成為卧龍呢?

第一點,便打在「書」這個字上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謂知識的來源一半都是書,由此可見書與知識的關係非必尋常了.周瑜雖才華橫溢,但終歸是一武官.而不是一謀士,自然沒有必要整日埋在書中,做一隻書蟲,也不會博覽群書了.作為一武官,首要任務便是血戰沙場,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戰場上.再看看諸葛亮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書房裡渡過的,作為一謀士,更是做到了博覽群書.顯而易見,諸葛亮的閱讀時間大大高於周瑜,書也為諸葛亮與周瑜拉開了一個新距離.

第二點,即為活學活用.看書,學知識,為了什麼?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美好.但如果多看書,卻不會用,就更糟糕了.這種人就屬於書獃子.如果不會活學活用,看再多的書,學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諸葛亮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活學活用.博覽群書的諸葛亮,書可不看,為人處事謀略天下,他這些書上的典故知識,常常使劉備攻下城池,令世人為之驚嘆.知識再多,不會用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三點,淡定,知識淵博,又會活學活用的人,可不少.可他們和諸葛亮比還差一點--淡定.縱會活學活用,可一遇到為難關頭,亂了陣腳,慌了心神,不知所措,此時再怎麼會活學活用也不好使了.空城計上,恰恰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臨危不懼淡定的諸葛亮.諸葛亮怕嗎?說不怕是假的,可諸葛亮穩住心神,唱了一個空城計,才得以保全性命.這也是諸葛亮的過人之處吧!

第四點,「曉人心,可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諸葛亮就利用了曹操的多疑,謹慎的特點,成功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這一出「草船借箭」靠的可不再是學識了,而是靠著「曉人心」而其他謀士,都不抵諸葛亮的「曉人心」呀!

第四點,大智慧.周瑜雖才智過人,但用的地方不對,總是在想怎麼讓諸葛亮難堪.只能算是小聰明,而諸葛亮卻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從不因周瑜的處處為難,而以牙還牙,他把智慧都用在了大事上,從不計較一些無用的小事,從來都是以大局為重的.

唐僧

一說到唐僧,大家眼前不由的蹦出了一個頭戴蓮花帽,兩手合十,不停的誦經,虔誠的僧人形象.蹦出了一個總是不會明辨是非,回回被妖精抓,的懦弱形象.但若細細一想,若真這麼說的話,也不對,唐僧真的懦弱嗎?

「唉!師傅,你沒發現這三個人有鬼嗎?」悟空無奈的說.唐僧一句也聽不進去呀!怒氣衝天的趕走了忠心耿耿的悟空.唉,遇上這樣一個不明辨是非的人,也真是讓人無奈.聽自己的神仙徒弟的話多好!可唐僧認定悟空打死了的是三個可憐人.或許,不是他不會明辨是非吧!而是那顆博愛的心,使他不會明辨是非吧!上一秒,對方要殺了他,下一秒,他卻坐地痛哭責怪悟空為什麼要殺了他們.妖怪百玩不厭的一招,裝成落難的百姓,博取唐僧的同情心,再抓走唐僧,唐僧也十分配合,回回中招.一次不差.其實唐僧也知道這些人可能是妖怪,但是又怕真是落難的人於心不忍.這才一次次中計呀.

懦弱?比丘國的國王,當初為了長生不老,聽信妖言,要吃了唐僧的心和肝.可當國王改邪歸正後,唐僧對國王依舊和顏悅色,是因為唐僧懦弱畏懼國王,不敢表現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想法?錯,唐僧並不是因為畏懼,而是從心底原諒了這位糊塗的國王.至於那一夥強盜,他也不去傷害他們,人家都要取他的性命了,他還說,自己死了一條命,他們死了六條命,真是夠傻,夠懦弱了.懦弱嗎?那不是懦弱.自己命都不要了,遇見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虎力大仙,國王,他們一塊欺負唐僧,和唐僧比試,又暗中做鬼.可唐僧最後並沒讓悟空收拾這個國王.這不是懦弱,而是他廣大的胸懷.

如果說唐僧「懦弱」「不明是非」那麼我想做像唐僧那樣的「懦弱」「不明辨是非」的人.

沙僧

一提起西遊記,人們第一個想到是神通廣大,機靈調皮的孫悟空,接著是貪吃的八戒,然後是大長老唐僧,最後才是沙僧.可以說沙僧幾乎沒有多大的存在感,讓人注意不到他.

沙僧給人的印象就是樸實,老實.他不像悟空那般機靈,八戒那般的狡猾.從來都是直來直去.而又論武功高低沙僧依然排到了最後一位.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沙僧.西遊隊伍中,卻少不了這樣一個沙僧.和八戒比起來有時反而沙僧倒像一個大哥了.總會有妖怪假扮患難的百姓,來博取唐僧的同情心,好趁機抓住唐僧.唐僧是沒有火眼精睛,又動了惻隱之心,鬧著要救妖怪的人.悟空則拚命阻攔.這是身為老二的八戒,不但不來幫忙,還給唐僧鼓勁兒,給唐僧壯膽,一塊鬧著要救人.相比之下沙僧雖沒有火眼精睛但卻十分穩重,有是非觀,更會分析情況,力挺大師兄.八戒與沙僧到底誰是二師兄呢?誰又是誰的大哥呢?

有時不免奇怪,作者為什麼要創造這個存在感一點不高的沙僧呢?而又為什麼要賦予其這樣的性格,這樣的能力呢?細細一想,當遇到悟空「草菅人命」唐僧「善意救人」時雙方一起爭執時,若沒有了沙僧和事佬,唐僧又將被抓多少次,而悟空又該離隊出走多少回呢?

故事來源於生活,西遊記也不是吳承恩突發奇想寫出來的.他來源於民間神話傳說,來源於民間的人情世故.吳承恩看不慣當時社會風氣,而又無奈於自己只是個書生,來自於朝廷的打壓,令他有苦不能言.於是他寫了西遊記,隱喻這世間形形色色的人物.他渴望有一個像孫悟空這樣的大英雄,出來為民除害,勇於出來而且神通廣大,能救百姓於水火.故事寫的是生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孫悟空,有的只是樸實為人,心存正義的老百姓.他們無權無勢,他們不是武林高人,他們不是孫悟空,他們只是沙僧.但起義軍中,一定會有他們的身影,他固然弱小,但也不容忽視,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沙僧固然弱小,但西遊記的隊伍中,他不容忽視.

紅孩兒

牛魔王是孫悟空的結拜兄弟之一,實力不容小覷.古人云「虎父無犬子」.那麼這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到底是不是犬子呢?

虎與犬很大的區別就是實力上的差距.這紅孩兒可不是等閑之輩,他的三昧真火,還曾把孫悟空逼得節節敗退.他這火可不是一般的火.並非什麼平平常常的水,便可將撲滅的.反而這火還越燒越旺.而要想滅了這火,必須要用真水或四海海水才能滅.這紅孩兒一吐火,一時間火光衝天,熱浪逼人,濃煙滾滾,可見火勢之大呀!

那麼紅孩兒是生來就會這三昧真火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紅孩兒去這三昧真火時,在火中坐上了500年,有幾個小妖能做到呢?你們只看見了紅孩兒的成功,可有誰看過他的付出呢?是紅孩兒天生就強嗎?不是的,說是能力的強弱不如說是內心的強弱.

有勇無謀,一無是處,有勇有謀才是真正的強者.也許你本領高強,但是只會硬拼,遇到比自己更厲害的人時便註定輸了,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了.而有謀略的人,就算是遇到比他自己強大的人,也有成功的可能.就像諸葛亮,明明己方已經是空城了,卻依然在敵方大軍的包圍下氣定神閑的彈著琴.靠著自己的機智嚇走了敵方大軍.紅孩兒一聽八戒要找觀音菩薩,隨後變化做了觀音的模樣,在半路等著八戒.八戒飛了一半,半路碰著了菩薩也不懷疑,中了紅孩兒的計,被抓到了火雲洞綁了起來.紅孩兒的成功關鍵在於謀略上了.

紅孩兒之所以有謀略,也少不了平日里的機靈,細緻.話說這孫悟空裝成了牛魔王的樣子.孫悟空雖然騙過了六健將,卻沒有騙過紅孩兒.紅孩兒三兩句便識破了孫悟空.而這不由得該歸功與他的細緻了.

紅孩兒也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別的妖怪提到唐僧都想獨吞這美味,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呀!全世界僅此一個呀!紅孩兒還不忘拉上父親一塊吃.就算他不拉著父親一塊吃,也無所謂,只要不告訴,牛魔王,便沒事了.紅孩兒雖是個妖怪,卻也有孝順的美德.

這紅孩兒也未免太自大了一些.得罪孫悟空不說,竟然還敢衝撞菩薩.動點腦子也知道菩薩為什麼是菩薩,我紅孩兒怎麼當不成菩薩.答案只有一個,菩薩比我厲害.自大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別菩薩帶去做善財童子,和自由的生活說再見.

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的精彩文章:

TAG:宮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