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赫爾辛基,特朗普與普京的玫瑰之約?

赫爾辛基,特朗普與普京的玫瑰之約?

原標題:赫爾辛基,特朗普與普京的玫瑰之約?


6月28日克里姆林宮新聞局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7月16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


美俄領導人終於能坐下來正式談一談了,根據特朗普向來「熱情豪放」的性格,也許到七月初,會被西方媒體炒作成一次「玫瑰之約」。


眾所周知,美俄關係已經壞到不能再壞的地步,用相互敵視來形容雙方並不為過。


特朗普上台以來,跟普京只碰過兩次面,而且都是國際場合,從無舉行過真正意義上的正式會談,連互相試探也不談不上。


特朗普剛上台時,中國網媒憑著特朗普對普京個人幾句帶有好感的話,就一擁而上,炒出了一個「美俄聯手制華」的話題,後來皆灰溜溜再也不提了。


如果說這種話題是為了嘩眾取寵,顯然自己高瞻遠矚,倒也可理解,如果暗藏著破壞中俄關係的動機,那就耐人尋味了,他們到底是哪頭的?


希望這次雙普會,媒體至少能冷靜一下,不要再搬出「美俄聯手制華」的噱頭。


在可預見的十幾年時間內(普京及後普京時代),中美俄三角關係基本格局不會改變:


中俄關係要好於美俄關係。


中美關係要好於俄美關係。


從中美俄三國領導人之間的正式見面次數就可見一斑。


特朗普與普京赫爾辛基峰會能夠敲定下來,主動方在於美國,白宮安全顧問博爾頓的莫斯科之行,主要就是為了籌備這次峰會。


雙普會對美俄關係不會具有歷史轉折點的意義,它只是為了避免美俄之間爆發意外衝突,各自划出在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上的紅線,以防止高度緊張的雙邊關係失控,走向武力衝突。


至於美俄能否接受對方划出的紅線?這才是雙普會討價還價的重點所在。 美俄根本分歧仍難以徹底消除,政治互信還是難以建立。


單極與多極


美俄矛盾實質就是單極世界與多極世界,霸權與反霸權,包圍與沖圍的全面較量,美中之間亦是如此。


所以中俄背靠背之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除非美國衰落到二流角色。


美俄陳年積怨如果冰山那般沉重堅硬,從普京上台以來,整整積累了十八年左右,決不是特朗普這把大斧子能夠一下劈開的。


北約東擴,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問題等等矛盾,很大程度是由於美國不誠信,不尊重俄羅斯造成的。


在歐洲問題上,俄羅斯被剝奪了話語權,戰略空間完全被壓縮。大國之所以是大國,就是因為它在國際問題上有參與權,它可能不影響某個衝突的走向,但事前必須先徵求一下它的意見。


美國甚至在烏克蘭問題都不願意看一下俄羅斯臉色,一手推動「顏色革命」,強行改變了烏克蘭政權更替走向,亞努科維奇當選不被承認,美國中意的尤先科卻以重選方式登上寶座,亞努科維奇真正的罪名就是「親俄」。


只有尤先科這些人才符合美國遏制俄羅斯,中國的戰略布局,包括今天的波羅申科總統。

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里,俄羅斯沒有反對,就是想以此贏得美國在政治對俄羅斯解壓,但奧巴馬讓普京感到再次受到欺騙。


敘利亞內戰,俄羅斯再也不願退讓,死死撐住阿薩德政權,否則,單憑西方製造的「化學武器」借口,就足以給敘利亞划下禁飛區。


德黑蘭--大馬士革--莫斯科變成了一個反美鐵三角,使美國統治中東的計劃難以徹底實現。


在沒有得到中國幫助之下,美國無法削弱這個鐵三角的存在,問題是美國對中國的潛在敵意,甚至高於對俄羅斯的敵意。


這就是單極思維,霸權邏輯的必然結果,多面出擊,處處受阻。


烏克蘭危機


蘇聯解體, 冷戰宣告結束,然而過了二十多年,美俄經過短暫的蜜月期,隨著普京掌權,從猜疑,冷淡,排擠,走向了全面對抗。


美國將原蘇聯勢力範圍國家拉入北約,將導彈部署在俄羅斯家門口,無論俄羅斯強還是弱,都是寢食難安之事。


雙方最激烈的碰撞在烏克蘭發生,「新冷戰」這個名詞在媒體反覆出現。


烏克蘭危機始於2013年11月,當時烏克蘭想疏遠歐盟轉而投向俄羅斯,接近中國。在美國和歐洲盟友直接干預下,烏克蘭政局迅速變得動蕩不安。

2014年2月22日,美國扶持的烏克蘭反對派以街頭暴力方式奪權,烏克蘭成為美俄直接鬥爭的舞台。


9月4日,在英國舉行的北約峰會上,俄羅斯(觀察員)被拒之門外,北約成員國在美國號召下,一致同意將快速反應部隊部署在俄邊境,以給烏克蘭當局撐腰,讓俄羅斯知難而退。


美國此舉等於撕毀了1997年的《北約-俄羅斯安全協議》--承諾不在東歐駐軍。


普京下令舉行軍事演習,矛頭直接東歐國家,尤其是波蘭,向美國展現硬對硬的態度。


克里米亞公投之後,併入了俄羅斯版圖,受傷最重就是烏克蘭,但這是基輔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失去政治獨立的結果。


俄羅斯是受益方,美國亦是受益方,它利用克里米亞問題,成功的分裂了俄歐關係,所有歐洲大國都加入了制裁俄羅斯行列。


簡單說,美國通過克里米亞問題,鞏固自己對歐洲領導權,強化了北約的軍事力量,打造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反俄聯盟。


烏克蘭衝突無法緩和,東西部矛盾日益加深,從主觀上來說,並非烏克蘭人願意看到的局面,但美國必須讓這場衝突延續下去,將俄羅斯國力消耗在這裡。


美國與盟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又令俄羅斯經濟恢復能力受到重大打擊,外交上處於極度孤立局面。美國主要手段有:


一,切斷俄羅斯資金來源。

二,中止與俄羅斯技術交流。


三,壓低全球油價。


四,禁止建設俄歐能源管道。


五,情報部門策動獨聯體國家(各種斯坦)的顏色革命。


六,開除俄羅斯G8成員資格。


七,輿論上一致妖魔化俄羅斯和普京總統。


但奧巴馬政策有一個明顯漏洞,就是沒有一個西方國家敢為烏克蘭的安全提供擔保。


當普京越來強硬的時候,美國甚至連原先答應給烏克蘭的重型武器也不敢提供,只限於經濟援助和輿論支持。


普京併入了克里米亞,但在烏克蘭東部採取了剋制政策,沒有進一步承認兩個通過全民公決獨立的共和國,給整個衝突留下了餘地,美俄呈膠著狀態。


2016年,隨著特朗普上台,「通俄門」事件爆發,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國內民眾觀感上,特朗普都不得不採取避免跟普京全方位交流。

歐洲國家在追隨奧巴馬政策之後,卻對特朗普持懷疑態度,德國成了改善與俄羅斯關係最迫切的歐洲大國,并力求建設俄歐能源管道項目,即「北溪」工程。


特朗普一再威脅德國停止該工程,德國仍然不為所動,德國已經不願意再繼續制裁俄羅斯,希望將烏克蘭危機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化解。


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必然越發緊密,無論在政治上,能源安全上,經濟上,中俄都需要對方的支持,這種關係的建立有一個重要因素:美國不可信,誰信誰傻X。


從特朗普現在謀士班子對策來看,他們對中俄如此良好關係感到無法接受,必定要通過各種手段使之分化。


只有分化中俄,才能減輕美國在歐亞同時出擊的戰略負擔,要做到這一點,特朗普需要向普京先送上玫瑰花,以示想要為俄羅斯減輕壓力。


美國玫瑰是有毒刺的,普京必然是小心翼翼接過,他要的不是花(如峰會,重回G7),也不是口頭承諾,而是美國要做出實實在在的行動。


但是,特朗普既不可能讓波羅申科下台,停止支持烏克蘭反俄力量,也不可能縮回北約軍事布局,甚至不會解除對俄經濟制裁。


這不是特朗普想做就能做到的,哪怕是做到一件,都會被坐實「通俄」,搞不好下台後,會被起訴,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進監獄的總統。



政治風險如此之大,所以美俄關係不會因一次會談而改變,赫爾辛基峰會只是給兩隻猛獸划下界限,不要上演血淋淋局面。所謂「聯俄制華」只是無稽之談,真有那麼一天的話,那中國得強到什麼程度了?

也許雙方在赫爾辛基會達成一個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協議,畢竟這是美國盟友最關心的事情。


但無論是雙贏或是多贏,犧牲品只有一個,就是烏克蘭。

烏克蘭告訴那些甘當美國棋子的政客們,你們不是「民主自由」典範,你們只是炮灰和祭品,是餐桌上的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沙月光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普京,讓俄羅斯從搖搖欲墜到站穩腳跟

TAG:後沙月光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