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再談打開VR體驗的「正確姿勢」:站起來,還是坐下去?

再談打開VR體驗的「正確姿勢」:站起來,還是坐下去?

文丨壞香橙

「在VR剛剛推出的時候,我們的設想是所有人都會用站姿來進行體驗;但事實證明,許多玩家希望在經歷過整整一天的辛勞工作之後,可以坐下來愜意地沉浸在VR世界當中。」

——Jason Rubin,Oculus內容副總監

上周二在製作「87早報」的時候,看到Oculus的高管再出驚人之語,向來對行業八卦極其敏感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種顯而易見爭議極大的好戲——於是一條標題為《Oculus:相比於站姿,玩家更喜歡坐下體驗VR》的新聞便出現在了諸位的Timeline當中;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這條加起來不到500字的報道居然驚動了HTC Vive貼吧的老哥,諸位請看:

好吧,既然事實證明人民群眾對這個話題十分上心,那麼身為實機派VR玩家,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表達觀點的機會——今天,就讓我們從實踐的角度出發,一起來聊聊「站起來還是坐下去」這個攸關VR體驗質量的話題吧:

01

一點回顧

在正式開篇之前,首先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前情提要:但凡是從2016年乃至更早就開始對VR行業展開關注的朋友,提起Oculus這種「前後不一」的發言方式(「出爾反爾」就算了,還沒到那個程度),諸位想必都不會陌生——例如說,早在2016年的時候,Polygon就曾經有過這種報道:

「許多玩家都渴望能體驗空間追蹤技術——無疑,這玩意確實挺酷;我們當然有能力去搞定這種體驗,技術方面不存在問題——只要挑個合適的時間點,我們想搞demo就能搞。」

——《Oculus Rift can do room scale VR, but doesn"t see the demand for it》,Polygon,2016/3/22

順帶一提,彼時做出以上發言的Oculus高管不是別人,正是Jason Rubin。

除此之外,至於什麼「Palmer Luckey曾表示會做開放平台結果Oculus Rift獨佔遊戲大行其道」「民間反壟斷組織Revive揭竿而起」乃至「Palmer Luckey被掃地出門後資助Revive」一類的新聞,諸位應該更是毫不陌生。不過,我們今天的重點並不是翻這些陳年舊賬,還是讓我們回歸主題吧:

02

站起來和坐下去,

哪個才是最合理的VR體驗姿勢?

有一說一,這真是個好話題:

要想判斷那些侃侃而談的「VR大神」究竟是有操作有實踐的實機派還是不著邊際的雲玩家,提這個問題就夠了。

以我自己為例,毫無疑問,相比於「站立」這種猛男姿勢,身為200斤快樂肥宅的本人當然更傾向坐著玩啦,這難道還有什麼懸念嗎?

——先別急著批判,聽我把話說完:

首先,我當然清楚以《音盾》為代表的VR節奏遊戲,以及以《亞利桑那陽光》為代表的VR射擊遊戲當然更適合站姿體驗——無論是左右橫跳攔截音符,還是迎戰四面八方前仆後繼蜂擁而至的殭屍大潮,站姿的靈活度都要比坐姿強上太多,這點我相信只要是上手玩過這類作品的老哥應該都清楚。

然而與此同時,請允許我謹小慎微地多問一句:諸位老哥累不累?

至少在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無論是《音盾》還是《亞利桑那陽光》,在戴上頭顯開始體驗的第一小時都是無比快樂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經過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後,我會逐漸開始懷念昔日坐在沙發上吹著冷氣喝著肥宅快樂水握著PS3手柄玩《GTA5》的經歷……

沒錯,短平快的體驗是一碼事,但如果考慮到「續航」這個問題,坐下來慢條斯理地品味VR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堪——這點只要是有點實際經驗的朋友多少應該都能認同。

至少對於我個人來說,在今年年初嘗試24小時VR體驗的時候,夜半場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是這個姿勢:

十分逍遙,推薦沒這麼搞過的老哥都來試試。

除此之外,和站姿相比,坐姿體驗VR還有另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阻礙VR推廣的關鍵因素,除了「價格成本」之外,另一項讓持幣觀望者望而卻步的主觀理由,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

眩暈。

然而說句實話,身為一個VR實戰派,每當我看到諸多自媒體公眾號不厭其煩地搬出「VR眩暈無藥可救」的陳詞濫調時,內心響起的永遠是一個聲音:

這位老哥,你倒是坐下試試啊!

試想一下,當你的脊背,你的腰桿乃至你的尊臀統統依靠在穩定可靠的平面上時,當這些來自軀體的支撐感賜予你充實的穩定感之後,你還會在意來自視覺觀感的那點所謂的「眩暈」嗎?

答案試過便知。倘若還不放心,不妨先來試試卧姿。

由此可見,一來不累二來不暈,坐姿體驗VR的優勢就這麼簡單。

所以說……「相比於站姿,玩家更喜歡坐下體驗VR」可以成立嗎?

03

答案沒那麼簡單

以我之前測評過的《Along Together》為例,作為一款兼顧3DOF設備的輕量級平台解謎VR遊戲,這部作品成功地把操作簡化到了「坐下來一隻手也能玩」的程度——然而話又說回來,這種操作在遊戲的第一章問題尚且不大,進入第二章之後,隨著謎題機關複雜度的提升,「坐在原地抖手腕」的操作愈發顯得力不從心,怎麼辦?Oculus Go玩家怎麼辦我不曉得,我只知道身為Vive玩家只需站起來活用一下肢體姿勢,操作體驗立刻可以大為改觀——瞧,這就是「站姿」相比於「坐姿」體驗VR的優勢所在,不是嗎?

歸根結底,對於VR遊戲來說,「站立」還是「坐下」孰優孰劣並無定論,然而「武斷地認定站姿/坐姿更Cool更符合用戶需求」是一碼事,「能不能讓用戶根據個人習慣隨意選擇體驗姿勢」是另一碼事。相比於把選擇權交給VR玩家讓他們自行定奪,Jason Rubin的論調靠譜與否,我相信大家自有判斷。

「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對於我們的VR玩家來說,想必還會有不少人懷揣著這種想法:

有沒有這樣一種VR體驗方案,可以兼顧「站姿」的靈活度與「坐姿」的穩定感,同時在實際體感上更接近於「站立」而非「坐下」,並且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也可以實現?

老實說,以現如今的發展狀態來看,100%滿足以上需求且成本可以被大眾接受的方案還是不太現實的;但是退一步來看,完成度在85%以上的此類VR體驗解決方案確實是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需要藉助一點VR行業以外的器材,但和」萬向跑步機「這種專屬產品不同,這套方案需要追加的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同樣可以派上用場。

當然,身為一個實踐派,我的選擇自然是實踐出真知——保持關注,諸位老哥,聽我的消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7870虛擬現實 的精彩文章:

「創世紀城」觀察:VR+區塊鏈如何把一塊虛擬地產炒到20萬美元?
這家公司打造了一個5m2的遊戲艙,讓你在虛擬世界中無所不能

TAG:87870虛擬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