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怎樣算健康?怎樣才能長命?健康是順自然好?健康還是干預好?

一,看幾個健康長壽的案例。

1叱詫風雲的張學良生於1901年6月1日,2001年10月14日逝世,終年101歲。他年過百歲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2李慶遠,年齡:256歲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他就是清代的李慶遠,活了256歲。《李氏族譜》記載他生於1677年02月26日(康熙十六年),卒於1933年05月12日(民國二十二年),他是清末民初的中醫藥學者,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李慶遠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成功的一生,誰與爭鋒.

3全國壽星排行編輯。2014年10月21日,中國老年學學會在北京發布了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大壽星平均年齡119.7歲,來自7個省份、6個民族。十位壽星中包含1男9女,前三位老人均來自新疆地區。其中,最長者為來自新疆疏勒縣的128歲維族老人阿麗米罕·色依提,她的長壽秘訣是:永葆童心、歌聲不斷

阿麗米罕·色依提

No.1阿麗米罕·色依提128歲

唱了一百年情歌、經歷三個世紀,依然容顏不減、歌聲不斷的百歲美女至今依然讓人迷戀。她,就是名列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第一名,來自新疆疏勒縣128歲的維族老人阿麗米罕·色依提。

★長壽秘訣:永葆童心、歌聲不斷。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迪拉熱姆罕·蘇力坦

No.2迪拉熱姆罕。蘇力坦125歲

在新疆克孜河、蓋孜河和吐曼河的三河沖積平原上,在古絲綢之路西北邊陲重鎮疏附縣,隱居著一位125歲的壽星,她就是維族老人迪拉熱姆罕·蘇力坦,2018年首次上榜,就名列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第二名。

★長壽秘訣:養生午覺必須睡好。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圖如普·艾麥提

No.3圖如普。艾麥提122歲

千古流淌的葉爾羌河,是新疆著名的長壽河,喝了122年葉爾羌河水的維族老人圖如普·艾麥提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戶籍年齡最高的男性壽星。★長壽秘訣:常吃堅果、終身勞動。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田龍玉

No.4田龍玉121歲

湘西古鎮鳳凰城,居住著一位和毛澤東同年出生,2018年121歲的土家族老人田龍玉,端莊的形象、豐盈的肌膚曾做過多家機構的形象大使,她也是十大壽星中肌膚最富有彈性的老人。

★長壽秘訣:生活規律、家族長壽。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打蘭彎

No.5打蘭彎121歲

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併流的雲南貢山縣,生活著一位喝了100多年米酒,抽了100多年旱煙的傳奇人物,她,就是僳僳族121歲、雲南省最長壽的老人打蘭彎。

★長壽秘訣:生活就圖個隨心所欲。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黃乜依

No.6黃乜依117歲

"山清水秀生態美,人傑地靈氣象新。"巴馬美麗的生態環境吸引著成千上萬追求長壽夢想人們的目光,而117歲的壯族老人黃乜依的生活同樣充滿傳奇。成為當今廣西最長壽的老人,名列中國十大壽星排列榜第六名。

★長壽秘訣:不求活得久,只求活得開心。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付素清

No.7付素清116歲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自古就是頤養天年的四川,一方水土養育了付素清,她是當今四川省最長壽的老人。

★長壽秘訣:倔強的性格、堅毅的精神。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謝運貴

No.8謝運貴116歲

巢湖之水天上來,浮槎山上奇石栽。岱山湖上船夫號,四頂朝霞映紅海。在美麗的安徽肥東縣,生活著一位116歲的漢族老人,她就是江淮第一壽星謝運貴。

★長壽秘訣:飲食隨意、從不挑食。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羅乜昌

No.9羅乜昌116歲

紅水河,一條神奇的長壽河。在600多公里的流域中分布著上林、東蘭、巴馬、鳳山等中國最大的長壽之鄉集群,都安縣116歲的瑤族老人羅乜昌就世代居住在這。

★長壽秘訣:心態平和、子孫孝順。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曾張氏

No.10曾張氏115歲

本溪,中國楓葉之都。"關門山上層林染,楓葉荻花美家園"。在這座歷史悠久、魅力四射的花園城市中,生活著一位115歲的漢族老人,她就是迄今東三省最長壽的老人曾張氏,名列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第十名。

★長壽秘訣:心寬、凡事想得開。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身體到底是順其自然健康、還是干預下健康?

二,怎樣才算健康?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健康所下的正式定義/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項標準:

人體健康的十條標準是 1、精力充沛;2、處事樂觀;3、睡眠良好;4、適應能力強;5、能抵抗一般疾病;6、保持標準體重;7、眼睛明亮;8、牙齒完整;9、頭髮有光澤;10、肌肉、皮膚彈性好。

健康是指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種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全良好狀態。也就是說健康的人要有強壯的體魄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並能與其所處的社會及自然環境保持協調的關係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健康是順自然好嗎?

1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與其他生物都屬於自然。健康是靠人體自身的調節修復機能實現的。

2人一生下來就會吃東西、就會哭、會笑、會消化和吸收食物、會合成營養、會新陳代謝、會抵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會自動的長肉癒合傷口、會自動去除體內廢物、會自動的修復身體的損傷、會擁有自動的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會走路等能力。人體中最重要的本能是身體內自然抵抗生物侵擾、清除體內多餘的廢物、能自動的長肉癒合傷口、自然修復體內損傷和複員健康的維護生命體生存的能力。

3當人體遭遇到自然界傷害因素侵擾的時候,體內會產生不同的和相對應的變化。當自然界微生物侵入人體的時候,人體內會出現對抗微生物的反應、變化和修復方式。例如:發熱,白細胞增加,然後是白細胞對微生物的吞噬、消化和殺滅活動。當微生物被人體內的防禦功能殺滅和清除以後,體內會迅速增強清除被微生物破壞的組織的活動,同時新組織的新生加強,發生修復作用。被破壞的組織和功能就會得到痊癒。

4當人體一時難以適應的新的變異性微生物侵入人體的時候,人體會及時採取臨時措施包裹或封閉變異型微生物發展和傷害程度,然後迅速產生新的抗體去消滅這種變異的微生物。現代醫學的免疫疫苗療法就是依據體內這個原理製成的。

5人體內經過這場對抗微生物入侵的過程中,體內自然的產生了對入侵體內微生物的認知,並對此增加了人體再次對抗此類微生物入侵的能力,我們從頭腦中有了人體免疫功能提高的印象。

6疲乏是人體的晴雨表,是身體內的感知發現體內的損傷變化,向你發出的告誡。當人體生病的時候,第一的癥狀是疲乏,疲乏的時候就需要休息,它是人體內自然的反應。當躺下來休息的時候,受地球重力的影響最小,對身體療病本能的影響也最小,同時也減少了其他生命活動的消耗和影響,從而保證體內的原始治療本能傾全力去對抗疾病,能迅速的醫治傷損,徹底的使疾病迅速痊癒。但關鍵的是休息時機要掌握好,不要等發燒了,疾病癥狀明顯了再去休息,而是在剛有一點疾病苗頭的時候好好休息,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7人體內對抗疾病的努力,是人體在適應自然生存的過程中建立的對抗自然界損害人體因素的自然行為。它的建立有他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人們不應該隨意的干預人體內維護健康的自然行為,否則會對健康不利。

8現代很多人,總以為在微生物感染的時候,醫學有很多很快的方法,能儘快的解決和減少自己的痛苦。注射抗菌素和抑制癥狀的藥物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可是,他們並不能認識到讓生物體經受對抗微生物侵襲、清除和修復的整個過程和人體增加對微生物的認知來增加人體抗病能力的重要性。可是輕易的用藥會中斷體內對疾病的認知過程,會失去一次增強對抗自然物質傷害的適應能力和機會。

四健康還是干預好?

(一)人化的自然,即干預。是在人為因素干預下改變的自然環境,生態面貌,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二)干預,大致分兩大類:

1是積極地加強營養和鍛煉的干預。

(1)營養。吃一些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防寒,不要過勞,以減少更多的人體功能的消耗,來保證人體內對抗微生物的治療全力的發揮作用。促使疾病更快、更完全的痊癒。

人體需要的營養很多:

a).蛋白質: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在人體中的比例15%-18%,每天每公斤體重需:0.8-1.2克、運動員需2.5克左右/公斤體重。

蛋白質食物來源:純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牛油、魚油、菜油、芝麻油、玉米油)、肉類、蛋黃、硬果類(如核桃、花生、瓜子等)奶油等。

b).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的比例1%-2%,主要是供給熱能,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7.5g

碳水化合物(糖)來源:純糖(紅糖、白糖、蜜糖、麥芽糖)、穀類(大米、小米、麵粉、玉米)、干豆類(黃豆、蠶豆)、根莖類(土豆、芋艿)硬果(栗子、花生等)。

c).脂類:在人體中的比例10%-15%,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1.5g。

脂肪的食物來源:純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牛油、魚油、菜油、芝麻油、玉米油)、肉類、蛋黃、硬果類(如核桃、花生、瓜子等)奶油等。

d).無機鹽:約佔人體體重的5-6%,(碳、氫、氧、氮佔總量的96%)。

在人體中無法自我合成,必須由食物來提供。可保持酸鹼平衡,維持心臟的正常搏動,運動後應及時適量的進行補充,以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機能和生理需要量。

e).維生素:不能在人體內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攝取量要適當。少了,體內物質代謝會發生障礙,易出現維生素缺乏症及其疾病。過量,會造成體內代謝紊亂,引起維生素中毒。

f).水:人對水的需要量與人的體重、熱能消耗成正比,每公斤體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分。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約需2000-2700毫升水(包括飲水、食物中的水,代謝中產生的水)。

地球上供人的食物很多很多。有人調侃說:什麼都可吃,但除去:天上飛的飛機不吃,地上跑的汽車不吃,水中游的輪船不吃,除此之外,什麼都吃!!(違法的除外)

(2)鍛煉式的干預。人體當遭遇微生物傷害的時候,就應該做充分的或適宜的休息,主動的休息,是鍛煉式的干預。對人體本身來講,休息是最好的治療。是最好的鍛煉式的干預。現代人創造摸索出許多鍛煉式的干預的運動方式,有:

a、耐力訓練項目

適用於健身、改善心、肺及機體代謝功能、恢復體能。如醫療步行、健身跑、騎自行車、游泳、划船、登山、跳繩、跑步平台、上下樓梯等屬於周期性、節律性反覆的運動及球類運動項目。

b、力量性訓練項目

適用於增強肌力、改善關節功能和消除局部積聚的脂肪,可選用各類專門的肌力訓練設備進行。

e、放鬆性訓練項目

適用於放鬆精神和軀體,以消除疲勞和防治多種身心疾病。可以選用散步、太極拳、放鬆體操、保健操、氣功及按摩等。

f、矯正治療性項目

適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和傷殘的患者,有針對性的醫療體操及按摩。如呼吸體操,用於治療哮喘、肺氣腫。鍛煉腹肌的體操用於治療內臟下垂。脊柱矯正體操,用於脊柱側彎的矯治等。

g、改善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的訓練項目

適用於關節活動障礙和關節慢性疼痛及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如關節的伸展運動體操、關節鬆動術、各種關節活動訓練器訓練等。

2,是恰當地使用藥物的干預。

(1)藥物,是用以預防、治療及診斷疾病的物質。在理論上,藥物是指凡能影響機體器官生理功能及細胞代謝活動的化學物質都屬於藥物的範疇。

如,微生物感染的時候,用抗菌素,可以很快的消滅微生物。

抗菌素的應用,醫學有他的臨床適應症,人們也不能一味的強調不能使用抗菌素,如果你體內到了不能對抗微生物感染的程度,也不能讓微生物威脅您的生命,抗菌素還是很好的消滅微生物的手段,只是要掌握好時機。

(2)藥物作用。

藥物僅影響機體生物功能的進行速度而不能改變現存的自然生物過程或產生新的功能。例如,藥物可加速或減慢引起肌肉收縮的生化反應、腎臟細胞對水、鈉瀦留和排除的調節、腺體的分泌(如粘液、胃酸或胰島素),以及神經對信息的傳遞等。藥物作用的強弱一般取決於靶部位的反應。

藥物可改變生物過程的速率。例如,一些抗癲癇藥物通過腦組織發布指令減少某種化學物質的生成從而減少癲癇發作。然而,藥物不能修復已經超出修復範圍的損傷,這種藥物作用的限制,使得組織損傷或退行性病變如心力衰竭、關節炎、肌萎縮、多發性硬化及阿爾茨 海默病的治療十分困難。

每個個體對藥物的反應均有差異。為達到同一療效,體重較重的人比較輕的人需要更多的藥量。新生兒和老年人對藥物的代謝慢於兒童和青年人。肝腎病患者對藥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困難。

每種新葯的標準劑量或平均劑量由動物試驗和人的試驗決定。但平均劑量表面上被定義為"適合所有人的劑量",其實它只對一定範圍的個體適用,並不完全適合每個個體。

藥物體內過程因人而異,許多因素可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從而影響最終的藥效。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響藥物的作用,如遺傳、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疾病等。

藥物必須到達發病部位才能起作用,這也是葯代動力學的重要性所在。藥物發揮作用時須在患部保持足夠的量,但又不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每個醫生都知道選擇正確劑量是一門複雜的平衡藝術。

所以。要恰當地使用藥物

五,得出"健康"的結論。

(一)順其自然與健康干預相結合。

人類社會是物質運動的最高形式,人們在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動形成的各種關係的有機系統。人類社會是整個自然界的一個特殊部分,是在自然界發展一定階段上隨著人類的產生而出現的。

1自然法

真正的健康,來源於您科學的日常生活,來源於您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它是一種真正的治療。選擇科學的飲食習慣,盡量保持選擇均衡、足量、無毒、潔凈的食物,能有效地保證您的健康,即所謂"你的食物是你最好的藥物"。

現代人營養豐富,有時晚餐還要大吃一頓,有的人甚至經常宴請不斷,這樣的生活不但每天熱量過剩,營養過剩,體內營養代謝的負擔過重,產生的化學垃圾物也會過多。況且,用化學種植的食物中的營養不均衡,農藥等化學污染物太多,佐餐中的酒、飲料等都會增加體內解毒和營養代謝的負擔。如果沒有讓這種高營養、高代謝、搞垃圾產生的狀況得到改善,體內很容易發生毒素高蓄積的狀態出現,細胞生存的生物化學環境被破壞是必然的。

勞逸結合,不僅僅是人體生命健康所必須,也是細胞生命健康所必須,更是恢復和保持細胞生存環境的健康所必須。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是靠人體自身的調節修復機能實現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桃體等。本來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聰明的人這時候就應該調整心態,檢討自己,讓自己平和下來。但現在我們的西醫都做了什麼?你疼不是嗎,我把你們通通切除掉。現在更有甚者,發明了一種儀器,你不是得了過敏性鼻炎打噴嚏嗎?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區神經燒毀,這樣以後你怎麼刺激它都不會打噴嚏了。西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我們再生病後,切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了。

記住,我們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不要一出現這些癥狀就濫用藥物。

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藥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很多重病或絕症,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什麼這麼說呢?就以"癌症"為例,癌症現在在人們的心裡=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症,那麼對於病人來講,就等於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於留下了生機。所以我講,現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症,那麼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症。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症而治,你就會康復。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2干預方法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鍛煉身體,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擁有強健的體魄,不能懶惰嗜睡。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進行積極的鍛煉。鍛煉身體和健康飲食對於提高體質是非常重要的

(2),避免垃圾食品,垃圾食品會讓我們睏倦疲乏。查閱健康體重水平表,以之為標準,將體重保持在最高體重範圍之內,這樣才能保持健康。如果你超重或者肥胖,你遭受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3),健康飲食,如蔬菜、水果、魚、堅果、瘦肉。不要忘記喝8杯水。服用礦物質和維生素補充劑,以及其他你喜歡的健康食譜。在正餐之間吃一些健康的小吃。亞健康和疾病的主要來源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很多人因此遭受糖尿病、癌症、肥胖症等疾病的困擾。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在短時期內就會產生很大的作用,極大提升健康狀況。盡量避免吸煙和酗酒,少量飲酒有益健康。

(4),每周五天,每天鍛煉30分鐘。在早晨鍛煉身體可以讓你一整天心曠神怡,保持健康心態,更容易使你有積極的思想和更好的食慾。你也可以參與游泳、騎行、散步等活動,或進行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來保持健康體魄。參與你喜歡的活動,不要勉強自己參與不喜歡的活動,不然你會失去興趣停止鍛煉,盡量在戶外鍛煉身體。這樣,你更會覺得充滿活力。你應該在開始階段做出較小的改變,確保自己享受這樣的改變。不應該在短時間內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大改變。盡量在一段時間內做出一些較小的改變,讓這些改變成為習慣,才能在長期階段獲得成功。除了鍛煉,你需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以保持健康狀態。良好的睡眠能使你心曠神怡,讓你感覺更加健康。

(5),要意識到積極的心態在保持健康方面是很重要的。將所有消極的思想從頭腦中清理出去,讓頭腦充滿積極的思想。你必須將所有沮喪和消極的情緒和思想從頭腦里清理出去,以健康和積極的思想來代替。這些積極的思想極具活力,總能在生活中促成美好的事物。你可以練習冥想和瑜伽等來消除消極思想,迫使自己進行積極的思想

a、樂觀的心態。積極樂觀的心態十分重要,凡事向積極的一面想,有利於減輕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

b、充足的休息。休息有助於鬆弛神經與恢復體力,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每天休息6至8小時,包括夜間睡眠和日間的精神放鬆。有規律的睡眠及鬆弛習慣有助於調節身體,促進食物的消化及廢物排泄。同時,由於保證了營養和血液的供應,睡眠也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c、適量的運動。體育鍛煉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經常運動有助於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改善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一個良好的運動計劃應該包括三種身體活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運動:騎自行車、慢跑、長距離游泳、競走等活動都屬於有氧運動,有助於強健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環系統。伸展運動:日常的伸展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柔韌度和靈活度,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如從櫃頂拿下一隻盒子、彎腰系鞋帶等活動。無氧運動:短跑、舉重等短暫的劇烈活動屬於無氧運動,能調節和鍛煉肌肉。

d、均衡的營養。要達到營養均衡,就需要注意日常飲食習慣,要注意合理飲食的6個方面:A.食物多樣化。B.多吃蔬菜、水果和穀類食物。C.選擇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D.少吃鹽、糖。E.盡量避免飲酒。F.盡量避免吸煙。合理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均衡膳食需要平時養成習慣,並堅持不懈,才能充分體現飲食對健康的重大促進作用。

總之。人要健康、要長壽,是可以掌握在自已手裡的:既要順其自然、又要積極干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