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圍爐夜話》之人生智慧

《圍爐夜話》之人生智慧

GIF

《圍爐夜話》之人生智慧

文/柳博

古代賢人之作充滿智慧,如《夢溪筆談》、《世說新語》、《格言聯壁》,其中最喜歡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的《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是清朝咸豐年間人王永彬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隨得隨錄彙集而成的一本奇書,共 221 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文筆典雅,意蘊悠長。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古人認為雪夜擁被讀書和圍爐夜話乃人生的兩大樂事,對現代人來說,送走喧囂的白晝,能爐邊燈下靜讀,又何嘗不是至樂?燈火夜深書有味,還是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圍爐夜話》中的情趣吧!

1、教於幼正大光明,檢於心憂勤惕厲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解讀】

憂勤惕厲:擔憂不夠勤奮,戒懼無所砥礪。

一棵樹苗能否成長為參天大樹,取決於種樹時是否給予它充足的養分和土壤。同樣,一個人的人格能否正大光明,既取決於其幼年時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取決於平時能否時刻檢點自身,知不足而彌補之。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的成就,既根植於其內心的遠大理想,更來自於腳踏實地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在成功的時候能夠清醒地看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應繼續保持前進;在失敗的時候不要就地躺倒,一蹶不振,要通過積極地反思自身行為及處事方法努力尋求解決之道。

2、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們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解讀】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真正的朋友,必定是良師,也是益友,是身上體現著社會正能量的人,他們不一定多麼偉大,與之交往卻使人身心愉悅、促進人取得進步的人。一位好的朋友是一面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一本好書也足以改變一個人。陸放翁曾以「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來談論讀書做學問,便是告誡後人,讀書是要用以指導實踐,知行合一,方是讀書的初衷。

3、勤以補拙,儉以濟貧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解讀】

一個人的成就,是取決於先天的資質,還是依靠後天的努力?我想,大多數人都還是處於基本相同的起跑線。沒有生而有之的財富,也沒有冠絕常人的天賦。我們常說貧窮限制了想像力,可貧窮卻限制不了安貧樂道的心態;沒有過人的天賦,只有平庸的資質,但是只要相信唯有勤能補拙,弱鳥先飛,才能分享同樣的天空。

4、話說平常卻穩當,為人本分常快活

平常話聽來穩穩噹噹,沒有驚人之語,但願意說或者願意聽的人卻不多;安分守己做人是無災無難,本應也是快活的,但無奈的是,做本分人、老實人被看上的人卻很少。

【解讀】

世人說話,往往追求新奇和高大上,把本來平常語言都可以說得清楚的話,非得繞個大彎兒,尋找一些偏詞僻典,故作驚人之態。這個也難怪,因為安穩又妥當的平常言語,經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驚奇的,所以,喜歡聽這種話的人並不多,甚至有人還嗤之以鼻,給戴一頂「沒水平」的帽子。一個人能安守本分,不追求太高的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也不稀罕別人所擁有的一切,不攀不比,有吃有喝一輩子儘力做好一件事就好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如此,不就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夠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太少了。

5、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解讀】

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這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換位思考,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信任,並且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

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因為學問是自己的,別人並不能代勞。我們常看到一些高明的演員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讓人覺得恰到好處,於無聲處傳達意境非常到位,這不是這些演員天生的本事,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都是人後下的功夫足,才會有無人能及的表現。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自己切實下足功夫,那裡來的成竹在胸呢?

鳴謝:

本文為《老頭兒工作室》原創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七顏

責編|老頭兒

右下角寫留言,一起來交流互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巍巍大秦嶺 的精彩文章:

TAG:巍巍大秦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