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們在親密關係中都隱藏了什麼

人們在親密關係中都隱藏了什麼

每個女孩都獨自經歷過某種幽深歲月,疼痛轉化成秘密。

或許有一天她們終於有勇氣提起,也或許只能當作秘密永遠的隱藏下去。

採訪了8個女孩和6個男孩,分享了他們在一段親密關係中隱藏的秘密。(文中顯示的隱私都經過了處理)

通過對比,你會發現,女生隱藏的主要是情感部分,而男生,則比較在意自己的經濟狀況隱私,這跟傳統的男女性別差異和社會分工有關。

每個人都有隱藏的東西,不管是悲傷的還是開心的。

就像《頭號玩家》中薩曼莎的那句:

「你看到的只是我讓你看到的,你愛的並不是真的我。」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說不出的部分,反而包含了我們人生中的大部分真相,是「真我」重要的組成部分。

每個人都選擇隱藏一部分真相,但「隱藏」的初衷,是想要留住暫時的慰藉,還是害怕坦白後的失去呢?

如果我們不能徹底袒露,那我們獲得的接受,愛,還有沒有意義?這也是我們在由「隱藏」構造出的安全區中,需要擔憂的問題。

在全面焦慮的年代裡,我最心疼的,不是凌晨三點加班的大人,而是還在吃奶的年紀就被推上戰場的孩子。我們太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鉚足了勁兒帶著他飛奔,卻忘記了孩子為此付出了多麼沉重的代價。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生公布了一項讓人痛心的調查結果: 每五個中學生里,就有一個曾經考慮過自殺,比例高達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

其中,導致孩子們「不想活」的最大原因竟然是壓力。

北大的星一博士說:「面臨中考,父母的高期望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恐懼,足以讓孩子的心理壓力無限增大。」 昆明初二的一個小姑娘就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心理負擔過大而服毒自殺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父母的育兒焦慮對於孩子有巨大的負面影響。

什麼樣的女孩,容易陷入感情的困局?

首先,她們一般不把自己當作獨立的個體,一旦陷入愛河就完全失去了自我,甚至不把自己當人,主要表現為低自尊。

缺愛的小孩都有自卑感和低自尊,那就是「我是不是不夠好」,因為我不夠好,所以我要付出更多,或者是要接受別人的「不好的對待和愛」,久而久之,形成一個「低自尊+糟糕愛」的惡性循環。

如果遇到的罪犯犯罪動機特彆強烈,你根本跑不掉了怎麼辦?

第一、快速轉變思維方式,從他的敵人變成他的同夥的感覺,降低他的作案成本,也就是說,會間接降低你的受害成本。刀都在脖子上了一定要順從,不要試圖反抗去增加更多的受害機會。

有一個著名的案例,一名計程車司機強姦了17名女性,前16個都沒被殺,最後一個卻因為大喊了一句「我記住了你的樣子,我一定會報案」而引起歹徒巨大警覺和不安,索性將她殺害了。

第二、快速想一下最壞結果,然後想著去逆轉,比如相比今天死了,我可以接受的傷害是?

前些天看到滴滴的案件後我發了一個朋友圈,如果我有個女兒,我寧願她在最後關頭遞過去一個避孕套,要知道,在一些國家,小女孩一過12歲,書包里就會被大人放一個避孕套,再交給孩子使用方法。

我們外界對抑鬱症的污名化,最終變成抑鬱症患者自我的污名化。

中科院心理學教授陳祉妍在《精神疾病污名化:人類對於瘋狂的不安與恐懼》一文中指出:

「以抑鬱症患者為例,社會對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已經內化為抑鬱者的自我污名化。 抑鬱者的主要特徵是情緒低落,對自己的評價很低。這種自我評價偏低和污名化中的自我污名化是有密切聯繫的。自我污名化就是一個人認同了社會上對這個群體的偏見,真的認為自己具有這些消極的特點。同時,這也體現了抑鬱者對自己的不接納。」

世衛組織調查顯示,在中國,只有20%的人願意接受抑鬱治療,而剩下80%的人,為什麼不去治療,是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還是什麼,這才是我們應該反思和作出改變的。

而不可否認的是,在阻礙抑鬱患者接受治療的途中,一些人的偏見無疑是最大的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婚姻與家庭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你的購物習慣,暴露了你的生活質量

TAG:婚姻與家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