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人都是劊子手——「你怎麼還不死?」

人人都是劊子手——「你怎麼還不死?」

也許你覺得標題可怖,但如果你最近幾日對《19歲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鼓掌》的新聞有所耳聞,你就更心有戚戚了。如果你了解再多一些,知道女孩是因被老師猥褻才跳樓自殺的,也許你此刻對標題深信不疑了。

我一直持人性本惡的觀點,認為人們生下來帶著惡。因此,我們在生命歷程中所做的任何一件可以不稱之為惡的事情,都可以視作是向著善所做的努力。

為女孩惋惜的同時,我在想,站在樓下看熱鬧的人們,為女孩跳樓鼓掌的人們,是不是曾經也有為善做過努力。但在面對他人的死亡時,又還原了自己惡的本性?

新周刊記者宋爽在《吃瓜群眾進化史》中寫,「看熱鬧」是人類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體現。用簡單的話講就是,當我們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活的不如別人的時候,我們會通過這種方式方來保護自己。

此語用於網路圍觀十分貼切,但如果一個人看著小小少女在高樓上搖搖欲墜,並且隨時可能摔下來殞命,還能保持看熱鬧的心態起鬨鼓掌的話,這遠不能算是保護機制,大可以說他們是在作惡了。

太陽底下無新事。類似事情在新聞中也不少,在搜索引擎里輸入「跳樓圍觀」,幾乎條條都會出現圍觀群眾起鬨的字眼。大概因為20日這條新聞里同時包含了「為自殺起鬨鼓掌」和「未成年人校園猥褻」兩個令人關鍵的點,才引起了輿論場如此熱切的關注。

我們為什麼對他人的死都如此冷漠,甚至於到了幸災樂禍的地步?

林語堂在《中國人的冷漠》中寫,中國人聞名世界的冷漠,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因為一個法律不保障個人權益的社會,不關心公共事務總是比較保險」,「當公民權益都得不到保護時,人們自我保護的本能便會告訴自己,莫談國事才是對自己人身自由的最好保護。」

於是,冷漠也就自然而然地當之無愧地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老練和有教養的重要標準。所以我們看到,從2006年南京徐老太案件過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社會對「扶老人」這三個字都是避之不及的。

很抱歉,要讓大家再回憶一下上個月幾乎傳遍朋友圈的南昌夢時代「連環跳」。當時我身在重慶,身邊的人很多人卻都從不同渠道看到了南昌跳樓的視頻。視頻里沒有血腥畫面,但是圍觀群眾的尖叫聲,就已經能讓人夜裡睡不著覺了。不止一個人,在同一個地點以這麼殘忍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令人傷心的是不少人都拿此事作為笑料傳播,附近的某些商家竟然以此為營銷熱點炒作。

網友@尾巴掉了沒 發微博說:「你知道可怕的是什麼嗎,上次夢時代跳樓的事被做成表情包在朋友圈裡流傳,而這些看熱鬧的人很多都不是壞人,特別仗義的同行,當過義工的同事,對下屬很好的上司,很多都是這種明明平時很好的人。」

也許曾經僅僅只看了熱鬧,並沒有起鬨鼓掌的你還在逃避,認為自己只是樓下央央圍觀大部隊中的小小一員,不想也不會對樓上那個無助的生命造成什麼影響。那麼再聽聽心理科醫生的話:眾人圍觀會使自殺者感到無法退卻,心理壓力增大。因為自殺的人心理耐受力都很差,所以來自大家的關注是自殺者實施自殺行為的催化劑。

南昌夢時代跳樓事件發生之後,我的好友發了這麼一條朋友圈:

【維特效應】「維特效應」指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一部小說,名叫《少年維特之煩惱》,該小說講的是一個青年失戀而自殺的故事。小說發表後,造成極大的轟動,不但使歌德名聲在歐洲大噪,而且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現在我說,人人都是劊子手,你信嗎。

劉瑜說:「不那麼悲憫的我卻覺得,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些人令人鄙夷。對這些人,這些窮盡其靈魂也聽不到「咯噔」一聲的人,我又好奇又鄙夷。」

一氣寫到這裡,此刻無意返工寫一篇十分有邏輯的文章,添什麼有新意的觀點了。我只是想請每一個人,包括我,都認真審視一下自己。希望我們每個人都鄙夷圍觀者的冷漠態度和起鬨行為。

最好,鄙夷到這個社會的人都不敢再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有疑 的精彩文章:

TAG:讀書有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