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漢之爭的三大謀士,為何張良笑到了最後?

楚漢之爭的三大謀士,為何張良笑到了最後?

文/媯滿聰

從秦末到漢初,湧現出了很多厲害的謀士,其中有三位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一個是張良,一個是范增,還有一個是蒯徹。這三個人從謀略上講,不相上下,然而他們最終的結果卻完全不同。范增被氣死了,蒯徹裝瘋賣傻了,張良混成了大漢開國元勛並壽終正寢。

這三位如此厲害的謀士,為何結果不同呢?下面就逐一分析一下。蒯徹在歷史上第一次出場是輔佐武信君,他為武信君出謀劃策,武信君兵不血刃,靠策略就拿下了燕趙三十多城。同時,蒯徹為韓信出奇謀,協助韓信拿下了齊國。

蒯徹勸韓信擁齊自立,與項王、漢王三分天下,呈鼎足之勢。韓信沒有這個自信,最終沒有採納蒯徹的計謀。韓信死後,劉邦抓到了蒯徹,蒯徹利用自己的邏輯,說服了劉邦。劉邦沒有殺他。蒯徹流落民間,做了巫師類的工作,從此亡命江湖。

另一位某是范增,因為有范增在,項羽很快就打敗了秦朝,並分割了天下。然而,在處理劉邦的問題上,項羽並沒有聽范增的計謀,讓范增極為痛苦。後來,劉邦用反間計,讓項羽懷疑范增,范增一怒之下,離開了項羽,最終被氣死了。

張良一開始是追隨項梁的,項梁死後,他看不上項羽,於是就追隨了劉邦。劉邦對張良非常客氣。劉邦打天下過程中的重要計策,都是張良出的。劉邦成功建國之後,張良辭去了所有的封賞,只選了一個留侯,到劉邦老家做侯爵去了。

張良還有一個特點是,他體弱多病,他也藉此故意遠離政治。以至於,宮廷重大的政治勢力都沒把他放在眼中。同時,張良也並沒有停止對高層政治的關注。劉邦準備廢掉太子的時候,呂后正是求張良出計謀,通過豐滿太子的羽翼,打消了劉邦的企圖。

從蒯徹、范增、張良的案例可以看出,他們三個最大的不同是對老闆的選擇眼光不同。范增選擇項羽,註定會失敗。項羽並非是政治人才,他不過是個軍事天才罷了。所以,在政治鬥爭方面,范增失去了對項羽的掌控能力。

蒯徹選了韓信,也冒了一定的風險。韓信有軍事才能,但是在政治方面,他個人能力非常一般。蒯徹試圖通過自己的政治才能,配合韓信的軍事才能,做到三足鼎立。不過,他忘了,韓信在政治方面不是一般而是無能。韓信如果駁回他的建議,他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張良的聰明之處是,選擇了一個相對思路清晰且深諳政治套路的領導人。打下天下後,他又是個極為低調聰明的人,所以最終能夠從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活下來。與其說是三人的運氣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結果,不如說是個人的眼界與洞察力導致的。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3.《資治通鑒》;

4.《白話資治通鑒》

5.《秦漢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關羽不顧後方激進北伐,是劉備的用人策略一手造成的
劉備與諸葛亮的用人政策,間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