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股票、交投氣氛活躍,所以很能吸引眼球

股票、交投氣氛活躍,所以很能吸引眼球

當一隻股票進入主升浪後,往往會伴隨著較大的成交量,交投氣氛活躍,所以很能吸引眼球。由於新股民提前發掘個股的能力較弱,市場的導向對他們的影響很大,也就是說,當人們注意到一隻股票時,這隻股票往往已經過了急劇拉升階段,這種快速的財富效應對人們神經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容易出現追漲行為。為規避風險,我的建議是不要買入近期出現過連續一周上漲30%的個股;不要買入近期K線圖上出現過60度角拉升的股票;不要買入高位放量的個股。

1968年,美國股票的交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達到了1300萬股,比1967年的最高記錄還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買賣單據忙得喘不過氣來,這在它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如此這般持續了許多天。在1968年12月,道·瓊斯指數爬升到990點,1969年又升到1000點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擔心自己陷入對苦難不幸的哀嘆,同時也擔心所得的盈利付之東流,他最終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決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當市場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時,他卻宣布退出:「我無法適應這種市場環境,同時我也不希望試圖去參加一種我不理解的遊戲而使自己像樣的業績遭到損害。」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選擇是賣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國股市又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當時幾乎所有投資基金都集中投資到一群市值規模大的、企業聲名顯赫的成長股上,如施樂、柯達、寶麗來、雅芳和得克薩斯儀器等等,它們被稱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漲到天文數字般的80倍。

由於股價太高,巴菲特無法買到股價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惱。1972年時,伯克希爾公司證券組合資產規模有1億多美元,巴菲特卻大量拋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資金投資於股票,把84%的資金都投資於債券。

每一個投身股票市場的人或許都在被股神巴菲特創造的財富效應所感召,設想自己也能通過投資股票實現巨大財富積累。實際上,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和理念雖然適合於絕大多數投資者學習,但其創造輝煌的盈利模式卻很難複製。巴菲特可以通過其控股的保險公司,以固定的資金成本運作巨額資金,這樣,即便巴菲特只做低風險的價值型股票,每年平均獲取20%出頭的投資回報也可以讓他成為世界首富。但不是所有人,包括絕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在內都能擁有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平台。

不過,巴菲特的成功和其廣為流傳的選股方法至少能給普通投資者以信心,明白股票投資並不是「火箭科學」,都是些容易理解的東西,並非只有華爾街那幫專家才能勝任。但是,為什麼沒有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巴菲特呢,尤其是在同樣白手起家的個人投資者群體里。

這裡有些「基本面」的原因,比如大多數投資者不會像巴菲特那樣痴迷於投資,將其視為職業,只是作為一種理財的手段,每個人還有各自的本職工作。更重要的原因,在我們看來,是來自於「技術面」,既許多投資者沒有正確領會和使用巴菲特的方法,導致投資成績不突出甚至還發生虧損。

在國內日益高漲的學習巴菲特熱潮中,需要給大家做一些注釋,來爭取實現最好的應用效果。以下在總結巴菲特最著名的選股標準的同時也指出一些投資者容易走入的誤區。

GIF

##每日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蘸二灌,預防苗期病蟲害
英國回憶錄:英格蘭旅行不完全攻略

TAG:全球大搜羅 |